APP下载

对高效阅读教学的探索

2015-05-25谢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效阅读模式教材

谢芳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而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模式,是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这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精心设计问题,并合理地安排时间,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效阅读 模式 教材 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3-028

吴忠豪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指出: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上课前与上课后的理解能力差别不大,有的语文课,在教师上完40分钟以后,测试的成绩甚至比教师讲课前还要低。这说明我们很多的语文课堂教学是费时低效的。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变得高效呢?

一、深入钻研教材

如果作为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对课文没有深入浅出地把握,实现有效教学目标就是一句空话。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做到既能对课文整体感悟,又能对文字的组合,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有准确的把握,力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每教一篇新的课文前,我总是先认真地把课文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以把握的语句,就反复地朗读并及时做上记号;同时,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然后,根据年段目标、本单元的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目标精了,重难点准了,就能避免在课堂上这也讲,那也讲,而重难点却几句带过的现象发生。课堂上摒弃许多不必要的环节,突出了重难点,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做好预习工作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相结合的方法。所谓常规预习,即上课前,让学生读、画、查。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比如,教学《舞动的北京》一课前,我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1)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是什么样子的?(2)分别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3)你认为这枚会徽设计得怎样?(4)“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面世后,产生了怎样的反响?(5)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通过预习,学生基本解决了字词的问题,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学时,学生还能带着问题听课。这样,他们就会听得更加认真,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纠正自己的某些片面认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精心设计问题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而有效的提问就像是简洁明了的路标语,能让学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迅速明白目前的位置,找到下一步要走的路,从而用较少的时间到达目的地。为此,在设计教学提问时,我会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以及教材的特点来设计问题,同时对每一个提问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可能会出现的意外都有清晰的认识。在课堂上,我合理分配提问的类型,准确把握提问的火候,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教学《莲叶青青》时,我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1)找出写祖母喜爱莲叶的词句并品读。(2)祖母像照顾她的孙子一样照顾荷叶,可她为什么毫不犹豫地剪下心爱的荷叶呢?(3)想想祖母为了给小孩儿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课堂上,我以这三个问题为突破口,组织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展开质疑、想象、推理。这样,这节课就很轻松地完成了“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这个重要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大大地提高了。

四、运用科学的教学语言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不论准备多么好的教具,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如果语言没有条理,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曾经听过一个语文教师上课,一节下来,他说了八十几个“嗯”“啊”,甚至一句里也有几个“嗯”“啊”,一句完整的话硬是被这些“嗯”“啊”弄得断断续续。这样的课堂语言,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让人听了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理想。

因此,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虽然我还做不到用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去吸引学生,但我首先保证自己的语言中没有“嗯”“啊”这一类口头禅;其次,我力求做到清楚、准确、有条理、逻辑性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把深奥变得浅显,把枯燥变为风趣,让学生如坐春风。课堂中我时不时地用上一些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保证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合理安排时间

我尝试“2-1-1”模式,即一节课40分钟被分为三部分,前20分钟是学生学习课文;接着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配套的拓展阅读材料,要求他们快速阅读,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答重点问题;最后10分钟是写作环节,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写片段。这样,找到了一条在40分钟内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有效途径。

1.前20分钟,用多种方式阅读,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效率

小学生听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大概只有20分钟左右。因此,在一节课的前20分钟,我让学生理解文本。如,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我用3个课时完成。每节课就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习课文。在这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读课文,基本可概括为:(1)默读浏览,要求学生能迅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讲究“两到”,即眼到、心到,要做到边看边思考,并有比较快的速度。边看边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读完一段就想一想:这一段话的大意是什么,最后把段意连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2)批注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在书本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思考、疑惑等。例如,让学生找出写众鸟纷飞的句子。学生发现:“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然后,让他们把读后的感受写在旁边。学生如果学会这种阅读方法,不仅在阅读中发现值得积累的句子,而且还能把自己大脑中闪现的灵感随时记录下来,形成心得体会。(3)朗读。朗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要选择那些写景状物的优美语段让学生朗读。如,《鸟的天堂》一文,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榕树静态和动态美的段落,感受 “鸟的天堂”的热闹和欢快,在头脑中形成一幅鲜活生动的画面,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当然,阅读的方式不止以上所列举的几种。阅读方式时机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的需要、文本解读的具体实际而确定,不能盲目地胡乱选择。

2.中间10分钟,学生扩展阅读与文本相配套的课外阅读资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课外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过程。如何才能做到既不加大学生的课后负担,又能让学生阅读课外文章呢?就在这中间的10分钟进行。在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时,应该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迁移中获得知识。在教学《鸟的天堂》中间10分钟,在学生感受榕树的静态美和“鸟的天堂”的热闹和欢快,了解作者动静态结合的写景方法后,我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两篇短小的写景的文章给学生阅读,使学生真正掌握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技巧。这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后10分钟是仿写片段的环节

高效阅读的特点就是注重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为什么要仿写呢?因为儿童不但有模仿的天性,有模仿的心理需要,而且有强烈的表达思想情感的欲望。及时运用学习阅读时所获得的知识来进行习作,可以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

由于写比读难,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有心理障碍。采用边读边写的方法,可以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的迁移,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短期内获得较大提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鸟的天堂》,第一课时的最后10分钟,在学习了“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动听的乐曲”一句后,我让学生仿写比喻句,借写景物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第二课时的后10分钟,我安排学生仿写一个熟悉的景物的静态美;第三课时的后10分钟,我让学生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仿写一处熟悉的景物。这样,每节课都有写作训练。写作是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语文能力的最高体现,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也就是说,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效率。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逐步总结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高效阅读模式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走进阅读的世界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立足场景运用,建构高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