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编者深度对话,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2015-05-25毛海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对话编者阅读教学

毛海霞

[摘 要]在以文选为主要编排方式的语文教材中,选择什么类型的文本、设置怎样的训练、安排什么方式的练习,都蕴藏着教材编著者的良苦用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文本解读、目标制定和教学境界方面引导学生与编者对话,真正洞察编者的用意,准确把握教材,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走向明亮那方。

[关键词]阅读教学 对话 教材 编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3-022

阅读教学的本质其实就是师生、生生、生本三者思想交锋、对话的过程。在以文选为主要编排方式的语文教材中,选择什么类型的文本、设置怎样的训练、安排什么方式的练习,都蕴藏着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只有悉心与教材编者对话,才能真正洞察编者的用意,准确把握教材,让阅读教学走向明亮那方。

一、文本解读,在与编者对话中更深入

任何一篇文章,只要入选教材,其价值和意义就发生了非同寻常的作用。它不仅仅向读者传递着自身的文字信息,更让读者在感知其形式的基础上提升读者的语用能力。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解读文本时,不能局限在文本和作者层面,更要从编者编选这篇文章的用意、课后习题等诸多元素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教材编者成为认知上的知音,阅读教学才能避免走上歧途的尴尬格局。

著名作家萧红在其著作《呼兰河传》中不仅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更记载了其坎坷的人生经历。教学选自这一著作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如果仅仅是跟萧红对话,其凄婉的主题就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这样忽略了与教材编者对话,致使教学丧失了重要的资源。这样的教学定位,显然违背教材编著者选择这篇文章的初衷相。本文被放置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亲情单元”中,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深深亲情不该被抛弃在课堂教学之外。同时,这一单元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浓郁的爱。

从这个角度审视,着力于选文中的快乐与自由,更契合了教材编者编选这篇文章的用意;而生发拓展到整篇著作中的“凄婉”,则显得过犹不及了。

二、目标制定,在与编者对话更妥帖

在阅读教学中,决定目标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课标所规定的学段目标要求、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情趣内在需求。这三个方面也可以通过与教材编者的对话中得以一一实现。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我们不妨依托文本叩问:编者为什么会选用这篇文章?其语言训练的价值点在何处?——指向课时目标;这篇课文和哪几篇课文放置在同一个单元中?为什么是这几篇?其各自承担的作用是什么?——指向单元目标;为什么要设置在这个年级中?其他年级是否有类似的文本?不同年级段的这类文本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不同?——指向年段目标。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课时,笔者翻阅了教参中确定的三大教学目标后发现,教学目标笼统归一,可以放置在任何一篇文本中,这正是与教材编者对话的缺位所造成的。如果悉心与编者对话就会发现,教学这篇文章并不仅仅是了解故事大意,感知人物形象这么简单,而要借助这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共同提炼概括民间传说特有的言语方式,感受劳动人民对自由快乐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热情,激发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我引导学生通过传统四大民间传说发现其共性之处。与教材编者的对话,使得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要,更体现了教材编者的价值追求,教学策略和方式的选择也就更为有效了。

三、教学境界,在与编者对话更灵动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升,与教材编者对话的习惯和意识也应该成为高年级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范畴,从而引领学生更好地迈进全新的阅读境界。鉴于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角色转换,将自己想象成为教材编者,进行换位思考:在此处选用这篇课文究竟要孩子们学习到什么?将思考所得作为学生自主阅读追寻的目标和方向,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历经三个层次:整体初读感知,发现自己眼中的课文;精心细致阅读,揣摩作者眼中的课文;回归重置阅读,洞察编者眼中的课文。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大自然的文字》一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为什么会与讲究读书方法的两首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以及议论文《学与问》安排在同一个单元?方向的迷失必然会导致教学过程中的迷惘。教师应该着力引导学生与编者对话,提高学生的阅读境界。

通过对几篇课文内容上的共性进行提炼和开掘,学生深入洞察教材编者的真正用意,从而将视角引向对整个单元的感知与思考,在纵向联系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享受文本以及教材编著者带来的精神营养。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对话编者阅读教学
编者语
编者语
编者语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