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充满活力
2015-05-25张雪冬
张雪冬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一直处于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的应试教育阶段,课堂上教师空讲道理,指出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一味地识记,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气氛沉闷,思想品德教学的明理、启智、导行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思想品德教学应回归生活,顺应青少年的天性,让课堂真正动起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把知心的话儿说出来,开心的歌儿唱出来,优美的动作舞起来,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感悟,并将其内化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如何老课新上,让思想品德课动起来呢?
一、以人为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质,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接受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只能建立在主动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教师“一厢情愿”的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亲其师,信其道”,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是想方设法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通过与学生谈心、聊天、讨论,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性格特点,努力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成为他们可以信任的朋友。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教学过程的双边互动。师生关系也要讲究艺术性,对于课堂上调皮捣蛋、影响纪律的学生,要本着尊重爱护、批评引导的原则,批评但不伤及自尊,惩罚但不体罚。可以让犯错的学生自亮“绝活”,当众即兴表演说学逗唱,以示惩罚。这样既达到惩罚的目的,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维护了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新课程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深入到我们的教学思想中,去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
有一次,上课铃响过好长时间,一个学生才慌慌忙忙跑进来,我当时有些生气,就责备了他两句,只见他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问原因才知他闹肚子了,刚从厕所跑回来。我感到内疚,赶紧委托课代表送他去校医室看病,下课后还专门为他俩补课。学生后来在小论文中写道:“老师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让我体会到了她无私的爱心,我更加喜爱政治课了。”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回想起来,起初我的做法是有失妥当的,幸而后来问清了缘由,否则不知道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伤害。后来我把这件事写在我的教育日记中,并常常以此案例来警示自己,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彰显人文关怀,付出爱心与真情,使思想品德课堂成为洋溢着关爱与民主,促进学生与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全面发展的生命课堂。
二、在活动中感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一人占据讲台,空洞地说教,实在乏味,不如将讲台让给学生,自己充当导演,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
青春期的燥动与不安困扰着许多少男少女,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欢快的青春节拍——走进青春》一课时,读完课文我便引导学生进行“说说我们的悄悄话,我愿帮帮你”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各述心声,气氛非常热烈。通过活动学生们认识到,面对青春期的燥动与不安一方面需要冷静思考,正确对待,另一方面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歌曲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好听的歌儿唱起来,把课堂变成音乐场,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教学《感悟青春》一课时,听到学生们大谈其烦:青春痘,烦;个儿不高,烦;貌不美,烦;体发胖,烦……我就带领他们唱起了歌曲《小小少年》,利用优美的旋律和贴近学生身心特点的歌词将其带入学习情境,同时也引出本节课有关青春的话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政治教学中,许多潜在的道理都可以用生动鲜活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加深学生的感知和体验。在教学《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课时,我特意邀请一位中年女教师给学生们讲述养育孩子的艰辛,学生们听后深受感动。我借此引入话题:“母亲赐予我们生命,而且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付出了无尽的辛劳。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吗?请先写下来,然后说一说。”交流中孩子们谈到了妈妈辛苦付出的不易,谈到了母爱的深沉与伟大,认识到要珍爱生命、珍惜亲情。
人非生而知之,要求得知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正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认知和体验,最后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应随机应变,灵活多样,不能僵化教条。一个成功的教师,总是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察言观色”,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不断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一条崭新的路径,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