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浅议
2015-05-25朱宗华王文哲
朱宗华 王文哲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能力,就不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另外,从学生学业测试水平来看,阅读方面失分较多,导致语文学科优秀率下降,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重视语文的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朗读教学,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多年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与积累,笔者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从课文题目入手,理解文章内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有的精炼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有的准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有效切入点。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紧扣题目进行思考。语文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如果只是一般的阅读,学生可能只注意文章的情节,而忽略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教学《丑小鸭》时,通过初读课文,学生首先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丑小鸭是怎样变成一只漂亮的白天鹅的。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有助于他们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从创设氛围入手,培养阅读兴趣
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读书环境,才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乐于读书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出发,采取设置悬念、选讲书中精彩片段、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读书的氛围,激发读书的兴趣。要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不断增加他们的新知识、新内容、新见解,让学生每节课都有茅塞顿开之感,兴趣盎然地去阅读、去思考、去学习。如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我采取导读与自读相结合的方法,先给学生范读部分段落,再引导学生选取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是阅读一段归纳一段,然后概括中心;有的是结合课后练习提示的重点,逐一进行阅读;有的是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味、思考……最后,我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方法,从中寻找创新的阅读方法。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在良好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从重点语段入手,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理解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抓好词句段教学既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又是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读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也是对文章感情基调的表达。因此,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教师应该再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和精彩句段与学生一起赏读,以感悟文字的意境、情味,体会读书的快乐和幸福。
1.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依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抓住文章的精彩之处,通过研究文章字、词、句运用的精妙及功用达到对作者语言风格、人文素养、思想倾向、审美情趣等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文章语言的品味能力,对美的洞察力,从而提高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与把握,为文章创作体式的学习与模仿打下基础。比如《范进中举》中,对于“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句,让学生从中品味骂人者的趾高气扬,被骂者的唯唯连声。
2.品味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点”“线”“旨”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文章内容的分析脉络,在分析中,始终把“情”作为一条主线,侧重研究、把握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流露,达到作品内容与学生心灵内在感应的完美融合。比如《范进中举》中的“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这段话,让学生品味出封建社会的众生相,理解等级制度的影响及由此形成的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体会当时的世态炎凉。
3.品味生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分析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研读文本的创作体式,模仿文本的创作内容和精美语言,讲述自己熟知的生活故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了解,品味文本创作过程中所给予自身的生活感受与启示;另一方面,通过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未来生活的畅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以及分辨能力,为其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石。
任何一篇课文中可供思考、学习的东西是很多的。从阅读理解的训练到写作方法的指导,从语言文字的学习到情感、兴趣、意志的培养,可谓字字金贵,处处精华。当然,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把课文的内涵都面面俱到地领会透,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水平确定每篇文章的切入点,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