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5-05-25牛铁学
牛铁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德育启蒙的阶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进行人格品质教育的需要,它对学生未来的道德成长、行为成长和思想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展现的是丰富直观的视觉形象,里面蕴涵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和行为关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更为直观、广泛和具体。
一、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美术学科具有良好的德育基础,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想要在美术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需要教师结合教育的现状,根据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钻研美术教材,创造有利于发展和渗透德育的美术教学模式。
在美术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渗透德育,重点抓好“引导”这一环节。可以选择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人生感悟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如在上二年级上册的《百变团花》时,我将事先准备的剪纸团花粘贴在美术教室的门窗上,学生一进美术教室,就被眼前丰富多彩、家喻户晓的传统吉祥图案纹样所吸引,激发了求知欲望。上课后,我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民俗图案的造型规律、色彩特点和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民俗图案象征、寓意、谐音等表现手法,体会民俗图案的祈福迎祥、趋吉避凶等独特的审美趣味,感受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时激发学生传承民俗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关注身边的民间美术。
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每课都可以有效地渗透德育,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德育的侧重点,利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第八课《大树的故事》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兴安岭树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悟人与自然互利互助生态平衡的道理,培养他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再如上《和妈妈在一起》时,我适时把这课内容移到母亲节的前夕,让学生在彩泥制作过程中体会伟大的母爱,加深记忆中母爱的伟大,从而使学生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整个创作过程中,学生受到了感恩教育,达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师德形象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表现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道德修养、言谈举止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不严谨、业务不精通等不良行为,会对学生产生负能量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要严于律已、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学技艺去教育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做一名学生喜爱、敬重的教师。这样,学生在课堂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和向心力。在作业的评讲上,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和评价,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学生也会觉得教师很民主,更喜欢教师所上的课。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全面的发展,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这种良好的情感基础,能使教师的德育渗透工作更为有效。
三、美术技能和实践中的德育渗透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艺术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绘画训练课上,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绘画创作,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在绘画研究讨论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品质,使他们学会团结合作,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在美术实践中渗透德育,能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学校开展的“八一”建军节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解放军,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激起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从小树立保家祖国的信念。
学生道德思想品质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培养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魅力,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拼博进取的精神和集体观念,具有豁达开朗的性格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应以“育人”目标为出发点,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情感和熏陶,从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