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2015-05-25郝秀华
郝秀华
美术欣赏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而且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提高美术欣赏课的课堂效果,教师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美术教师离不开教材之外更为广泛、生动的美术课程资源。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就会越高,会把教师当成百科全书,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身为美术教师,应该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不断提高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主动获取新的信息,扩充最新知识,吸纳最新理念。只有这样,教学时才能从容自如,得心应手。特别是对于美术欣赏课来说,考察的是教师的艺术修养、艺术见解和表达能力等,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阅历,教学是很难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一课中,如果教师对中国瓷器的相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不太了解,就很难给学生介绍,更不要说生动的讲解。如果让学生简单的浏览,他们根本看不懂,又怎么能激发起学习兴趣呢?为此,我在授课时精心做了准备。课前,我从电脑、书籍上搜集了有关瓷器发展的历史知识和背景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为欣赏课做了充足的准备。在讲《瓷器的发展》时,我将历史故事引入课堂,使教学生动有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欣赏课中来。
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一味地讲解,忽视学生的感受,学生不知所云,这是欣赏课中常常遇到的尴尬局面,使本来丰富多彩的美术欣赏课变得枯燥无味,学习效率很低。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能只在于传授,更应重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创造轻松、和谐的探讨性学习氛围,形成开放式的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获得深刻的体验。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我鼓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做到爱看、爱说、爱想、爱发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不自觉地参与到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探讨过程,同时养成了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美术欣赏不只是欣赏美术作品时愉悦的心情,而是为以后的创作提供帮助和服务。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让学生发现美并能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同时把闪亮点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懂得了欣赏,同时还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时,我把这节课设计成带领学生旅游的形式,学生都兴致勃勃地主动参与进来。学生扮演游客,我便成为一个站在荧屏前的导游,把课前精心准备好的图片一张张的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刻地体会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在播放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积极发表见解,畅所欲言。这是一个互动的教学过程,学生不再是旁听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适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收集大量的图片和幻灯片等,而采用多媒体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大为改观,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同时图文并茂,不仅具有展示、欣赏的功能,对学生多种感官还起到综合刺激的作用,能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学生身在课堂,却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跨越古今,开拓视野,丰富想象,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人教版第一册《动植物欣赏》中,我运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动物的活动场面视频及图片资料,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通过引导观察动物的外形、花纹、颜色、动态等特征,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可爱之处,解决了以往没有电化教学设备时寻找图片资料所带来的烦恼,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及时反思升华欣赏效果
课后反思是实践——探索——总结的过程,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升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要想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课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加以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的过程,只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冷静地加以推敲,从而改进自己的方法,不断改变教学行为,使美术欣赏课更加有效。
为了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科学、有效、新颖的教学方法,使美术欣赏课更加生动、高效。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