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2015-05-25隋欣
隋欣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其成因和转化策略,给这些迟开的“花朵”更多的阳光雨露,使其健康茁壮成长。
一、学困生的不同类型
1.逆反心理型
这类学生往往从小就受家庭专断式的教育,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被家长训斥打骂,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最终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就可能使其产生抵触心理,以致仇视父母,与教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
2.自由散漫型
一些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因此使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个性。这类学生缺乏纪律观念,迟到、早退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进取心。
3.孤僻冷漠型
这类学生多数成长于单亲家庭,由于受父母的冷落,或从小受到外界过多的批评,因此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卑感强。他们不善交流,喜欢独处,对集体和他人的事漠不关心,班集体的很多活动都不想参与,集体荣誉也似乎与其不相干。
4.意志薄弱型
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不放心,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使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这类孩子自制力差,做事也没有自觉的行动目标,遇到困难不是软弱退缩,就是随波逐流,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去战胜困难。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施以爱心,抚慰心灵
如果班主任不关心后进生,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就会强化一部分优秀生的自负心理,班主任的冷淡就会强化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使之与班主任之间产生隔膜。因此,班主任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设身处地帮助学困生解决困难,使其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安排座位时坚持好中差搭配的原则,要求学优生帮助学困生;课堂提问时,我激励学困生踊跃发言,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学中;班级活动中,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我经常与他们交谈,消除他们的思想困惑,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2.真诚谈话,避免当众批评
班主任工作中,我经常找学困生谈话。与优秀生相比,学困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和歧视,他们一般都不自信,心里总有一堵厚厚的墙。因此,与学困生谈话时我一般都是先拉家常,谈谈自己过去的成功和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自己的“丑事”,缩小与学困生的心理距离。如果赢得学困生的一句“老师,我和你一样”,说明他把教师当成了可以倾诉心声的朋友,那么以后的教育工作就会容易很多。当学困生犯错误时,班主任不要当众批评,以免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可以与其单独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诚心打开他们的心锁。
3.耐心教育,发掘闪光点
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是学困生的特点。如果班主任的心情不好或烦躁,切莫去做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因为你没有耐心听他们述说,更不可能给他们改过的机会。在做学困生的思想工作之前班主任应抱有充许其犯错的想法,千万别说“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还……”,更不要动辄叫家长。做学困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过,遇到学困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的情况,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先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再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后进生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学生在体育方面可能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困生的进取之火燃烧得更旺,使学困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4.激发兴趣,克服畏难心理
学困生缺乏学习兴趣,不愿动脑筋,害怕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学习中要引导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不能太苛求,课堂问题的难度要低一点,让他们也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要重视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经常组织他们阅读课外优秀读物,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组织他们参加有益的兴趣小组,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不安、急于改变的不良情绪传递给学生,要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转化工作,把师爱洒向他们的心田。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