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校“361”德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015-05-25董新春
董新春
摘 要:为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聊城市技师学院积极进行德育教学工作改革实践,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中学、学中做的“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从三个方面,对361德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效 能力 模式
为了给学生创设一种活跃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教师的启迪和帮助下,使学生在快乐体验的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聊城技师学院开展了“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361”德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依据
当今技校生的理论基础底子薄,学习兴趣低,动手能力也较差。学校原来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愿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上课时,有的学生睡觉、玩手机,课堂死气沉沉,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学不透知识,不能熟练掌握技能,综合素质较差,用人单位不愿接收。为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学校探究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先试行,再修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361”德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361”德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1.“361”德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361”德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就是“三个改变,六个解放,一个核心”。“三个改变”是指:教师角色改变,学生角色改变,教室功能改变。“六个解放”是指: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一个核心”是指: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2.“361”德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表现形式
在课堂时间上,每节课45分钟要按照3:6:1的比例分配,即: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30%,学生自主学习达到60%,成果测评占10%。在学生组织上,要划分小组,每组优秀学生占30%,中等学生占60%,较差学生占10%。分组教学可以培养小组成员的团结协助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和保障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361”德育高效课堂对教师和教学环境的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1)361高效课堂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始终富有激情并充满自信,在内心深处热爱学生,热爱职业教育事业;讲课过程要有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信任、尊重;要善于运用微笑、眼神等肢体语言;要有恰当处理教学失误、教学环境突变、学生意外回答的机智。
(2)课前准备。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合理设计导学案;导学案提前1~2天发放;教师提前3~5分钟到教室,提前板书学习目标,与学习小组长交流;教师核查学生人数,做好记录;填写教学日志。
(3)教学环节。
第一,导入新课并陈述学习目标。
第二,个人自主学习环节:按照导学案上自主学习的知识点,自我梳理、互批导学案。
第三,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分配各小组展示诠释和点评质疑内容;随时点拨学生探讨中的困难和疑惑。
第四,展示诠释环节。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前展示;展示完毕后,每个小组另派一名代表诠释本小组展示的内容;学生裁判给展示诠释组评分。
第五,点评质疑。其他小组派代表点评质疑本小组展示诠释的题目,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第六,指导评价环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知识的纠正和补充;根据课堂表现确定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各个教学环节没有明显的界线,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或交叉或融合进行。
2.对教学环境的要求
“361”德育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对课堂前伸后延,强调教育情境的创设,整个教学是开放式的。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教育主题、内容创设不同的教育情境。在课前做好活动道具等教学资源的准备,在教学场所要求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以便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声、光、色的情景,对课堂气氛进行渲染。
“361”德育课堂教学模式以合作为核心,以参与为过程,以成长为目标,是对德育途径和教学方式的创新。“361”德育教学模式强调德育教学活动在于互相沟通,在于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有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做法,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局面。“361”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营造“动态的、开放的、合作的、高效的”课堂。这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61”德育教学模式下,学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普遍提高,职业能力明显增强,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作者单位:聊城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