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督工作
2015-05-25蒋佩郝晓亮
蒋佩 郝晓亮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食品安全检测与监督的相关概念、标准及目的,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与监督的现状,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几大问题。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安全监督;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标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92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9-007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9.034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自牛奶及奶粉出现安全隐患以来,各大食品生产商都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国家及相关政府人员对食品安全更是关注。
1 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体系概述
1.1 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标准
1.1.1 关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的相关参数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包括食品本身、食品包装以及食品添加剂等。简言之,就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人体食用后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保障食品安全需从源头抓起,从动植物的养殖和种植、生产过程的包装、销售过程的储藏及摆放着手,实时把关。就目前而言,我国涉及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四类:第一类就是食品添加剂的超量或违规使用,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事物色香味俱全的不懈追求,添加较多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在不扩大成本的基础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有就是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降低食品浪费从而控制生产成本的利益驱使导致的食品添加剂过量现象;第二类就是有害金属污染,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工厂数量不断增加,为了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工厂的建设地点一般都远离居民区,却因此而建设在水源附近及开阔的农田附近,这使得该地区农作物的生长遭受工厂排出的有毒污水及重金属的污染,不仅产量下降,而且质量受损,有些已经无法食用;第三类就是食品加工及运输过程的生物毒素污染,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低下,运输储藏设备不完善所导致的;第四类就是例如转基因食品等新技术食品的出现,这类食品没有经过长期验证,无法断定其是否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危害,存在潜在威胁。
1.1.2 关于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就是确保食品安全的一系列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六个大的板块:一是对食品中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物质进行数量上的严格限制;二是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及使用范围和数量的严格限制;三是对食品入市的质量要求限制;四是对食品检验方式的限制;五是对食品使用说明书及相关标签的限制;六是对食品所含主要成分及适用人群的限制。
1.2 食品检验
食品检验就是依据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进行包含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内容的检验,通常食品检验需要依靠一定的技术设备对人眼不可识别的东西进行检验。食品检验有严格的实施方式及标准,是食品安全入市的前提保障,其检验制度主要包括出厂检验制度、抽样检验制度、生产许可发证检验制度和委托检验制度等。
1.3 食品安全检测的目的
对食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首先是为了全面了解食品安全的整体情况,包括是否带有污染元素,是否含有隐性疾病因素等,有利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其次是为了掌握现有市场上食品安全的总体情况,获取非常宝贵的检测数据;最后是为了向消费者公布食品安全系数,稳定民心。归根究底一句话,就是为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1.4 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的共性和区别
食品安全检测中有两个容易搞混的概念,就是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本文将以一个表格的形式对风险检测和监督抽查的共性和区别进行简单的概括,如表1所示:
表1 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的共性和区别
2 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和监督工作的现状
就我国现阶段而言,食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督工作是两套比较独立的系统,也就是说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是由卫生部管辖,而监督工作的主要责任部门是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两者除上述各自的责任部门以外,还都可以承担社会的委托检验。检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现状
2.1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初具规模
国家注重食品安全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了,经过多年的体系建设,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主要表现为质检机构数量的明显增加,质检设备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质检环境的有效改善,质检人员的学历、素质及结构体系不断完善,总而言之就是质检能力在不断提高,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
2.2 食品安全检测和监督工作有序开展
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食品的监督工作也有了较大发展。国家设立了较多较明确的食品监督机构,对其工作要求也有了更明确的内容。从具体措施上来看,早在2000年,我国就先后建立了两大监测网,一个是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另一个是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国家设置了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主要负责对食物污染的监控,特别是重金属等工业污染和农药残留等化学污染。
3 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出厂检验制度落实不到位
出厂检查是食品从企业进入市场前的一个合格性检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食品企业特别是中小食品生产企业有超三成不具备产品出产检验能力,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企业不重视甚至是忽视产品的出厂检查;第二,企业不愿花钱去请专业人员对产品进行检查,而是让厂内工作人员自行检查,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第三,企业不愿购买产品检验设备,认为是一种资源浪费;第四,企业只是以提高企业利润为目的,尽可能压缩生产成本。
3.2 缺乏统一布局的整体规划
由于食品监督及管理是分段进行的,所以食品的最终安全是由多个部门共同监督的,然而这些部门常常各自为政,监督系统缺乏统一的布局和整体的规划,使得其检验和监督框架存在诸多问题。不仅造成检测部门职务出现重复,浪费管理资源,而且使得食品监管效率低下,监管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从根本上丧失了监管的意义,还使得各部门所检测得到的数据不能共享,造成检测不合理或出现检测数据无实际价值的现象。endprint
3.3 监督抽检能力相对滞后
受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督能力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检不了、检得慢和检不准。检不了是指对某些所需检查的项目没有对应的检测设备,还有就是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新的还未知的物质检测能力较差;检得慢是由于高效迅速的检测设备数量少,普遍使用的还是老旧的技术相对落后的设备,从而抑制了检测速度,且难以应对突发事件;检不准是主要针对较偏远地区而言的,其地区食品的综合检验几乎空白,不能满足规定的检测需求。
3.4 政府实验室的公正性存在角色冲突
检测机构一旦与经济利益挂钩,就必然会影响其公正性。我国目前政府性检测机构虽然由国家投资建设,但仍然容易受利益的驱使,通过委托检验的方式来增加收入,从而使得本该由其执行的检测得不到有效保证。这主要是因为政府也需要生存,为了减轻负担,一方面国家允许政府在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鼓励检测机构在市场上流动,以市场的调节性促进这些检测机构自我生存与发展。
3.5 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尚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我国食品检测体系虽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就实际情况而言,现有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和水平还是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比如检测任务十分繁重、检测项目少、覆盖范围小、设备地区分配不均匀、操作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不达标、设备管理及维护不当。
3.6 检验所依据的食品安全标准不完善
有标准才能有秩序地进行食品安全监督与检测,而当下食品安全的标准还不够完善,包括其结果体系差、内容前后不符、方法落后、无可拓展性等。
4 结语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发现,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督工作存在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及有关实施部门需努力挖掘现有系统及工作中的缺陷,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健康的食物,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姚焕洁.试论食品质量监督体系的健全措施[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7).
[2] 唐翠芳,陈坚.浅谈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3).
[3] 柳林.食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4).
作者简介:蒋佩(1983-),女,河南省孟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
(责任编辑:秦逊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