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华:为弱者撑起法援“保护伞”
2015-05-25通讯员庄其异
◎本刊记者 陈 戈 通讯员 庄其异
徐爱华:为弱者撑起法援“保护伞”
◎本刊记者 陈 戈 通讯员 庄其异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后,拄着双拐的湖北省利川县民工吴永明步履蹒跚地走进了“徐爱华法律服务工作室”。
一位中年女子见状,立马搬来了凳子招呼吴永明坐下慢慢说。这位一头干练短发,总是将微笑挂在脸上的正是工作室的负责人徐爱华。
徐爱华生在山东,长在舟山,她将大半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这座美丽的小岛。徐爱华坦言自己学法律也是半道出家,由于一直以来都有“捍卫公平正义”的梦想,她放弃了原本的机关工作,通过自学考试,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律师。也正是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坚守,让她获得荣誉无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
“在律师事务所里缺了你无足轻重,而在法律援助中心里缺了你却是举足轻重!”由普通律师向法援律师的转变让徐爱华的价值观产生了变化,在中心里,她不用每个案子都考虑收入,更多地是在考虑公平正义。
“我做法援一不小心就做了12年,别人问我怎么坚持下来,我觉得这个工作不需要坚持,我是在享受,我只是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已。”12年的漫长光阴在徐爱华眼里成了淡淡的从容。
“有事找徐律师”
在舟山,“有事找徐律师”早已成为了外来务工者口口相传的一句话。
这不,吴永明也正是在家乡热心人的指点下,慕名找到了徐爱华。“徐律师,您可要帮我讨回公道!”吴永明的这句话,也许是我们能在“徐爱华法律服务工作室”里听到的最多的一类话。
经过徐爱华耐心细致的了解,终于弄清楚原来吴永明在为采石场老板开车运输途中不幸翻车,造成伤残。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他为供养两个年幼孩子的生活、学习,被迫与采石场达成12500元的赔偿协议。
“太不公平了!人都摔成三级残废了,12500万元赔偿明显不符法律规定!”徐爱华二话没说,接下了这个案子。仔细研究案情后,徐爱华迅速帮助吴永明先到定海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做了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然后又到定海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了劳动争议仲裁,最终为他争取到了186280元的工伤赔偿款。当吴永明拿到这笔赔偿款时已是泣不成声。
“面对那些人,我总是想,只要我再努力一点点,就可以帮到一个人,说不定是挽救一个家庭。”本着这份信念,徐爱华十年如一日地践行着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应有职责,她曾经历时三年为同一个受伤的打工者连续打了12个案子,直到将所有赔偿都弄好为止。
因为她的无私和对法援工作的热爱,5年前,浙江省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法律援助工作室——“徐爱华工作室”挂牌成立,工作室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来电来访29252批次,办理了各类案件1414件。
舟山的法律援助中心也因为有了专业律师徐爱华的坐镇而有了自己的特色。其他地方的法律援助中心往往是将案件指派给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委办,而舟山法律援助中心里的律师都亲自参与每个案件。
现在,中心里基本上所有律师都是科班法律出生,甚至还有了研究生,徐爱华笑言自己的学历在中心是最低的。“做法援律师必须心态平和,不要有过高欲望,一定要有责任心。”从徐爱华的话透着对后辈的要求期许,也是她这大半生作为一名合格法援律师的自我总结。
全国首创法律援助周转金
徐爱华永远忘不了那个下午,刚办完案回中心的她发现有个男子一直站在中心门口,神情恍惚。凭着多年办案经验,徐爱华知道这个男人肯定需要她的帮助。
徐爱华给驻舟官兵分发拥军法律知识读本。
徐爱华赶忙上前询问男子究竟有什么事,男子突然声泪俱下,哭着说他老婆出了交通事故,昨天开始自己的钱又用光了,饭都没得吃,希望徐律师能帮他老婆讨回一个公道,拿到赔偿金。“你这事情中心肯定会提供援助,你别担心,这是800块钱,你先拿去吃饭应急。”说话间,徐爱华把钱塞到了男子的手里。
没多久,徐爱华为这名男子的老婆争取回了赔偿,就在她把第一部分赔偿款打进男子卡里的第二天,这名男子又出现在了中心门口,追着徐爱华硬是要把800元钱还给她。
这件事显然触动了徐爱华:“在法律援助工作的日子里,会有许多牵挂,但最让我放心不下的是那些突遇灾难的贫困者,他们想要依法维权,却又难以坚持,他们那无奈、无助、无望的眼神和期盼的目光,让我揪心,我能拿出钱帮助一个人,但帮不了很多人,我在想,必须得有一项制度帮助这些人,为他们提供‘活命钱’。”
这个萦绕在徐爱华脑中的想法,让这位年过半百的女律师“脑洞大开”,创造了全国第一个法律援助周转金制度。截至目前,中心已发放周转金92万余元,帮助了87户困难家庭,挽回经济损失1100余万元。
“因为我的努力,别人过上了好日子,这就是我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最大快乐。”徐爱华简单的话语背后却是一串不简单的数字。自2003年以来,徐爱华共接待来电咨询7414人次,接待来访群众8036批次,提供上门服务212件,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074件,为困难群体挽回经济损失2828.4余万元,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身份正在悄悄改变
今年,徐爱华已经57岁了,她的身份正在悄悄地发生着转变。她身边细心的人早已发现,今年开始,没有特殊情况,徐爱华已经不接法援案件了,而她更多地出现在了各种各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中。
就在7月17日,在普陀区法院与司法局联合举办的培训班上,徐爱华受邀为学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徐爱华讲课往往针对不同听课人群安排课件,在她的课堂上,没有幻灯片,有的只是一块黑板,上面没有理论,有的只是徐爱华自己的办案经验、案件实例。
由于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情到深处自然浓,徐爱华讲得动情,听的人感动流泪。
现在,徐爱华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重视法律宣传比做一个个具体案例更重要。在徐爱华看来,做好法律宣传就是事先预防,而办理具体案例往往是事后弥补。“事先预防比事后弥补显然更重要,以前办案很多,可能会帮助弱势群体挽回经济损失,但他们的健康呢?他们的家庭幸福呢?显然这些已经无法弥补了……”说起这些,想起一个个案例,徐爱华满是心痛。
“我要让他们学会怎样保护自己,一个会场只要有几个人能听进去就要比一个一个案子去做要好。”现在的徐爱华走到哪里,就把法律宣传带到了哪里。就连一些普通律师也深受其感动加入到法援的队伍中,这些都让徐爱华很是欣慰:“这个社会还是充满正气的!”
在徐爱华眼里,不管自己在什么岗位,能这样沉下心来把法援律师做好,能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