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曰”说起(十四)
2015-05-25杨洋
杨洋
《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著作,传承至今共存20篇,分492章,它从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多个方面,反映出至圣先师孔子的理念。在这些理念中,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如何能做到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孔子是如何说的。
《论语·里仁》中有这样的段落——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让我们来还原当时的场景,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穿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走后,其他学生问曾子,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曾子回答,老师的意思,就是要做到忠恕。可见,在孔子看来,如能贯穿忠恕,一生仁德就没有问题了。这个“忠恕”,可以理解为宽容,宽容是君子挺立于世的珍贵品格。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子贡也就这个问题和老师展开过讨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谓家喻户晓,要想真正做到,应该坚持两个原则。
其一,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行为榜样,不要让孩子混淆(xiáo)“热情”和“强加于人”。中国人好客,来家里吃饭,主人给客人夹菜,这是热情好客。但是,让孩子实现家长当年未完成的梦想,恐怕就是强加于人了吧。因此,家长朋友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把自己拥有的美好事物与人分享,才是热情。
其二,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形成习惯,培养品格。易怒仿佛是独生子女的一奶同胞,动不动就对周围的人和事十分不满。再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朋友不妨和孩子一起进行“换位游戏”,假如你是他,当时可能是什么情况,如果当时是对方误解了自己,你心理感受如何……这种推己及人的思考方式会为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奠定基础,孩子将受益终生。
其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多地将注意力用于挑剔别人,就很难正视自己的言行,并有所进步。因此,家长朋友更要适时引导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子曰:躬(gōng)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语出《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人和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摩擦和矛盾。我们只有多替别人着想,多从别人的角度审视问题,才有可能消解心中的怨恨,营造平和的人际环境。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如果说, 我们的孩子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喜欢,那么将有利于其为人处世。如果说,孩子拥有良好的性格和宽阔的心胸,能够做到“恕”,那么将具有让自己快乐成长、幸福生活的秘密武器——这将是家长送给子女伴其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