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紫砂“三友壶”寻绎传统文化价值观

2015-05-24路学峰

江苏陶瓷 2015年4期
关键词:三友紫砂壶紫砂

路学峰

(宜兴 214221)

东方人在思维方式上注重综合的考虑,带有领悟、神秘性和求同性的特点。“天人合一”、“至和达到”变现中国人求内在统一和顾全大局的思想。中国民间多注重整体和辩证性,强调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主张和谐美、自然美的统一。宜兴的紫砂壶造型美观、内容广泛多样,大多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朴实无华、乐观向上的感情色彩。现以这款紫砂“三友壶”为例(见图 1),寻绎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

图1 三友壶

1 紫砂“三友壶”的工艺造型

紫砂“三友壶”集松、竹、梅三干而成,又称“岁寒三友”,意指寒冬腊月,独近自然之精神。壶身仿似松段,松段的松鳞、松针,梅段的杆枝、花卉,以及竹段的竹节、竹叶,都刻画仔细,自然夹置,于繁复中见规整条理。壶把、壶流状若虬屈的松枝,壶腹捏塑了横生的梅枝,梅枝上有几多黄色的小花,清新优雅;壶盖平整,盖面上有松树的桩纹;壶钮又巧塑成一段竹节,更为绝妙的是,在树干小洞中还塑有两只小松鼠。全器浑若天成,成为绝妙佳品。品鉴此壶的松之坚、竹之虚、梅之贞,此款壶构思脱俗,文化品味高,是一件完美的紫砂壶器。

2 紫砂“三友壶”的由来

说起紫砂“三友壶”,首先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谈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的简称。松、竹、梅是历代文人雅士托物言志常用的自然题材,历代文人骚客将松、竹、梅作为歌咏的对象,传下了不少诗词名篇。唐代白居易的 《和松树》:“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唐代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唐代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其它的描写松、竹、梅的名篇佳作不可胜数,歌咏松、竹、梅的诗不仅具有诗情画意,还把它们的形象拟人化了,称它们为“岁寒三友”。在制作紫砂“三友壶”时,赋予了松、竹、梅品行高洁的形象。

3 紫砂“三友壶”的自然审美与文化蕴意

紫砂“三友壶”以松、竹、梅三物为装饰,构成了仿生器型,蕴含着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普遍审美观,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蕴意。

松是紫砂传统题材之一。《史记龟策列传》记载:“千岁之松”。民间有“不老松”之赞语。古人常以松祝是。如宋之朱淑贞《菩萨蛮》“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吕本中《采桑子》“恨君却是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朱敦儒《临江仙》“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张先《木兰花》“人意更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周紫芝《江城子》“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唐之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至于李白《月下独酌》,更是中秋赏月的应时佳句,妇孺皆知……在这里,圆,圆月,又成为思乡、惜别、团圆、盼归的一种特殊意象。圆就是月,月就是圆,月圆合一,月圆同化。时至今日,这一意象在紫砂“线圆提梁套壶”身上得到了体现,从壶器到杯器都贯穿着圆的线条,如圆月示团圆,圆梦示成真,圆满示完整。

4 结论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在紫砂壶造型的宝库中,有许多完美而丰富多彩的圆器造型,孕蓄了紫砂壶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这依旧是主流。但是,我们在继承传统中要注重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包括创意、构图、精神和韵味,可以完善自己的设计构想,创作出新的壶艺作品。通过紫砂“线圆提梁套壶”的制作,抒发了作品的艺术语言,给人以油然而生的亲和感。探索中国传统的圆文化,用圆的形象将圆文化移植到紫砂壶艺的造型上,以它的艺术语言表达情感和创意,这也是千百年来,紫砂壶备受世人青睐的原因。

[1]刘荣萍.浅论紫砂光器造型中的线条美——“汉云壶”制作谈[J].江苏陶瓷.2013(06):26.

猜你喜欢

三友紫砂壶紫砂
冬日争鸣——《三友百禽图》
当代诗词史稿(八)——“三友诗派”给我们的启示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关于诗界“三友”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