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禅一味 壶佛一体——漫谈紫砂“多宝套壶”的设计构想

2015-05-24吴秋红

江苏陶瓷 2015年4期
关键词:宜兴莲花紫砂壶

吴秋红

(宜兴 214221)

始于宋代的宜兴紫砂,经明清的发展与成熟,其造型艺术已经确定了特有的规律和法则,即以花货、光货、筋瓤货为基准的三大类。期间,以清代陈曼生为代表的文人雅士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引入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之中,提高了作品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气息。直至今天,“文化紫砂”成为一种特色与时尚。人们常见的书画、金石、诗词、宗教等不同文化,在紫砂壶的承载下,具有更加浓郁的象征意味。设计创作的紫砂 “多宝套壶”由经典的“多宝壶”(见图 1)与“多宝提梁壶”(见图2)组成,通过传统的工艺技法、装饰的变化特征、佛教元素的注入,以素面素心的造型沟通饮茶人的心灵,达到“茶禅一味,壶佛一体”的艺术效果与品赏情趣。以下就从设计构想入手,谈谈紫砂“多宝套壶”的创作体会。

图1 多宝壶

图2 多宝提梁壶

1 紫砂“多宝套壶”的佛教寓言

在宜兴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中,一般都强调“艺术先行,设计并重;文化主导,时尚同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宜兴紫砂壶厚重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

“多宝套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今年在大觉寺举办的“茶禅四月到宜兴”活动,设计的初衷便是要把茶、禅、陶三种元素交融在一起,以文化弘扬紫砂、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壶名取为“多宝”,一套二壶,一为“多宝壶”,二为“多宝提梁壶”,把作为茶具的实用性与佛教文化融于一体,正好切合“茶禅一味”的含义。一壶清茶待客,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既礼仪周全,又有佛门清净的风范。茶与僧相伴千载,壶与茶共处久远,三者有着不解之缘,并在相互浸润之中,达到悠远悠长的精神境界。

在宜兴紫砂壶中,佛教题材的作品较多,如:“僧帽壶”、“佛手壶”、“心经壶”、“济公壶”等等。为了体现创作的个性和风格,采用“多宝”作为创作的主题和茶壶的名称。所谓 “多宝”,就是“如来”,《法华经》中的佛名,有大宝佛、宝月佛、多宝“如来”。《法华经》的全称为《妙法莲花经》,“妙法”指教法精彩绝伦,微妙无上;“莲花”比喻高洁美丽,花开即佛图,莲子见佛果,说是一切众生凡与佛法结缘皆可成佛,菩萨利益众生,功德无量。佛并不是“神”,而是觉悟之人,凡能“自觉”、“觉他”、“觉行”者都有佛性。所以佛学元素与紫砂壶素雅、纯净、高洁的特质相符。设计制作“多宝套壶”,是想构建“茶、禅、壶”的交融美,结佛缘、结茶缘、结壶缘,用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壶的简朴来净化人生、祥和社会,这就是设计紫砂“多宝套壶”的主旨所在。

2 紫砂“多宝套壶”的造型意象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多数是采用抽象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光货紫砂壶大都是隐喻的手法,运用某种象征手法来凸显作品的主题内容,也就是意象。意象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拼凑,而是在创作过程中对紫砂壶所要表达的主体对象融入主观情感的再创造。

“多宝”是“如来”,而“如来”的造像,常见的是头戴绀发冠,眉间放白毫光,身相金黄色,结晶拳印,身披袈裟,跏跌坐于大莲花上。紫砂“多宝套壶”,没有“如来”的具体造像,而是突出“莲花”,苦心如佛,象征“如来”的存在与佛缘。

“一花一净土,一叶一菩提”,这“花”就是“莲花”,佛经中称为“圣花”,佛国为“莲界”,袈裟为“莲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恰似佛与菩提超脱红尘的禅风和品格。整壶采用调砂段泥制作,接近袈裟的色泽,呈七彩肌理效果,有“多宝”的光华。壶体下部六方,颈肩部圆形,方中寓圆;最代表性的是底部六瓣莲花,仿佛是“如来”的宝座;在平盖上,围着壶钮塑六朵荷瓣,上下呼应。“多宝提梁”的壶体造型基本相同,仅仅将壶把变成提梁款式,这半圆形的提梁象征“如来”头顶上的那道佛光,暗喻佛光普照、普度众生。设计紫砂“多宝套壶”,是希望构建出独立于世俗文化秩序之外的佛学意象,唤醒人们心底深藏的本真觉性。

3 结语

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紫砂壶艺术造型,无一不是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组合与泥色的浑然搭配来展示美。紫砂“多宝套壶”是与茶道禅心一起打开一个方便法门,在别开“僧”面中可以读到不一样的人生感悟,这套茶壶的创新设计上运用佛教文化元素,是一种尝试与探索,彰显出“茶道禅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宜兴莲花紫砂壶
云莲花灯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莲花湖『变身』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