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利用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2015-05-24熊伟伟
■ 王 然/申 俊/熊伟伟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我国能源利用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 王 然1,2/申 俊1,2/熊伟伟1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文章阐述了能源利用区域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构建了能源利用区域影响的指标体系,从能源利用环境影响、能源产业影响两方面分析我国能源利用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1)我国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能源利用的环境负面影响明显强于其他区域,应实施节能减排,消费端清洁化利用,以减少污染物排放;(2)在经济发展极快或极慢的东西部地区,能源产业的增长对其他产业及税收起抑制作用,应注重各省份尤其东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税收优惠政策的完善、实施;(3)部分中西部省份能源产业的增长对人口起抑制作用,应适当加快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能源产业的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
能源利用;区域差异;环境影响;产业影响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会提高工业利用规模,能源利用是工业发展的关键。能源问题包括能源安全、能源污染、能源效率、能源结构等方面,这其中降低能源利用区域负面影响是这些能源问题解决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方式。同时,能源利用又牵扯大量的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需要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给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这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本文基于能源污染、能源强度、能源效率等能源问题的探讨,阐述能源利用区域影响对能源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构建了能源利用区域影响的指标体系,从能源利用环境影响、能源产业影响两方面分析我国能源利用影响的区域差异。
1 我国面临的主要能源利用问题
1.1 能源利用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能源利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环境污染。而能源利用产生的污染物是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源。能源利用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废水等,其中二氧化硫排放占污染物总排放的比例最高,达到80%~90%。能源利用产生的氮氧化物排放占总排放量的比例增长速度较快,2007-2012年排放比例增长6%。2003-2010年期间,能源利用产生的烟粉尘排放占总排放量的比例维持在70%左右,2011年烟粉尘排放出现阶跃式增长,排放比例接近90%。能源利用产生的废水排放占总排放量的比例相对最低,为30%~40%。
1.2 能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剧
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1],这与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密切相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持续放大,与此同时还存在资源诅咒、能源陷阱、生活能源污染等问题[2-3]。未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伴随大量的煤炭资源消耗,燃煤已成为我国温室气体及众多环境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排放最重要的来源。为了追逐利润,部分学者或企业支持短期从低价能源中获得利润,这种行为很容易使我们陷入长期的能源陷阱。同时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使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本质变化,已从追求温饱到追求享受层面,更多的城镇居民甚至农民消费小汽车、搭乘的士等,生活能源污染物排放量增幅较大。
1.3 高碳比能源利用不利于节能环保
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主导地位,而且是以高碳比煤炭为主,化石能源的特点和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决定了煤炭在相当长时期占据突出地位。煤炭能源消费逐年增长趋势显著,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石油消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略有下降,天然气与水电、核电、风电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大,但总体比例依旧较小(见图1)。现阶段我国很多重要行业对煤炭、火电等价格低廉的能源依赖度很高[4],决定了我国高碳比能源的利用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不利于节能环保。
图1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趋势(2000-2013年)
2 我国能源利用区域影响的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2.1 指标选择
2.1.1 能源利用区域影响分析架构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由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生态、科技、制度等诸多方面构成的,其中能源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能源问题包括能源安全、京能津源北污西染古、宁能林源江效海率苏、江北天河山蒙辽吉龙上江浙能-2源结构等方内面,这黑其中降低能源利用区域负面影响是这些能源问题解决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方式。能源利用的区域影响是能源利用的核心环节。能源利用区域影响总体来看包括两方面,即环境影响与社会经济影响,前者从废水排放、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氮氧化物排放以及烟粉尘排放等维度展开,后者从产业、人口和税收三方面展开。能源利用区域影响分析框架如图2所示。
2.1.2 选取原则
为了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我国能源利用影响的区域差异,在研究与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指标的选取、数据的来源与计算都须拥有科学理论做支撑,应体现能源的特征,把握能源利用的主要问题,考虑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能源产业对社会发展影响等问题。
(2)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做到不重不漏,但不能过于繁琐,同时还应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再好的指标体系,没有数据支撑,也与实际无益。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数据的可获取性、指标的代表性、综合性是考虑的基础。
(3)完整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反映能源利用问题的主要方面,即能够反映出能源利用对水、大气等造成的污染以及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人口、税收挤入挤出效应。。
(4)引导性。能源利用影响区域差异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各省域走向合理发展的状态,应具有一定的政策引导性。
2.1.3 指标的确定
结合能源利用区域影响分析框架,在考虑指标构建的科学性、可行性、引导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能源利用区域影响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这里的挤入挤出效应是广义的概念,即能源产业变动对其它要素(包括其它产业、人口和税收)的影响程度,这种效应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ΔEffect表示挤入挤出效应,其值大于0表示挤入效应,小于0表示挤出效应,ΔEI表示能源产业的变动,ΔOFi表示第i类要素的变动,i分别表示其他产业、人口和税收。
2.2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
(1)能源环境影响指标主要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能源产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由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及各省能源消耗量计算而得;
(3)能源产业对社会经济影响指标主要来源于EPS数据库;
(4)还有部分基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等。
3 我国能源利用区域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3.1 能源利用环境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就能源利用单位国土面积废水排放指标而言,2012年我国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山东、广东、福建、河南等8个省市该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084t/km2;上海市该指标最高,超过70000t/km2,其次为江苏省(23609t/km2),浙江、天津、山东、广东等4个省市该指标均超过了10000t/km2;我国华东地区能源利用单位国土面积废水排放量最大。就能源利用单位国土面积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而言,2012年上海、天津、山东、江苏、北京、山西、辽宁、河北等8个省市该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846t/ km2,上海市该指标最高(48003t/km2),其次为天津(18798t/km2);山东、江苏、北京、山西、辽宁等5个地区该指标均超过了5000t/km2;华东地区能源利用单位国土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且增长十分迅速,从2003年的6632t/km2增长至2012年的10679t/ km2。就能源利用单位国土面积二氧化硫排放指标而言,2012年我国上海、天津、山东、江苏、山西、河南、辽宁、河北、重庆、浙江、宁夏等11个省市该指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5.45t/km2,上海市该指标最高(33.35t/km2),其次为天津市(19.59t/km2)、山东省(10.29t/km2);华东地区、华北地区能源利用单位国土面积二氧化硫排放量相对较高。就能源利用单位国土面积氮氧化物排放指标而言,2012年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河南、浙江、山西、河北等8个省市该指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5.83t/km2,上海市该指标最高,为49.10t/km2,其次为天津市(25.05t/km2)、江苏省(11.34t/km2)。就能源利用单位国土面积烟粉尘排放指标而言,2012年我国上海、山西、河北、天津、辽宁、江苏、山东、河南、宁夏、安徽等10个省市该指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4388t/km2,上海市该指标最高,超过100000t/ km2,其次为山西省(63207t/km2)。
从能源利用环境影响的五项指标而言,我国上海、江苏、浙江、天津、河北等经济发达地区能源利用排放污染物强度最大,这与经济发展程度、能源消费强度等是密不可分的[5]。虽然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更高[6],但从能源利用产生的污染物绝对量而言,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地区能源利用产生的污染物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北京、河北等省市多次出现雾霾,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部分省市出现酸雨,北京、河南等省市下冰雹等现象正是能源利用产生污染的现实写照。
3.2 能源利用区域社会经济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3.2.1 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挤入挤出效应的区域差异
我国多数地区的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总体上表现为挤入效应,即协同发展效应,部分地区表现为挤出效应,且不同阶段的挤出效应存在显著区域与强度差异。2006年我国天津、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等25个省份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表现为挤入效应,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海南、西藏等6个省份表现为挤出效应;2009年甘肃、上海、江西等27个省份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表现为挤出效应,河北、吉林等4个省份表现为挤入效应;2012年北京、江苏、西藏等26个省份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表现为挤入效应,江西、河南、湖北等5个省份表现为挤出效应(图3)。各省份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挤入挤出效应波动较大;挤入挤出效应明显的省份多为经济发展极快或极慢的东西部地区。
3.2.2 能源产业对人口挤入挤出效应的区域差异
不同阶段我国能源产业对人口的挤入或挤出效应存在显著区域与强度差异,但多数地区的能源产业对人口表现为挤入效应,部分地区表现为挤出效应。2006年我国吉林、黑龙江、河南等22个省份能源产业对人口表现为挤入效应,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9个省份表现为挤出效应;2009年内蒙古、辽宁、安徽、江西等28个省份能源产业对人口表现为挤入效应,河北、吉林、湖南3个省份表现为挤出效应;2012年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等26个省份能源产业对人口表现为挤入效应,内蒙古、江西、河南等5个省份表现为挤出效应(图4)。黑龙江省能源产业对人口的挤入效应基本保持不变,且一直位居前茅,其他省份的挤入挤出效应波动较大;对人口挤入挤出效应最为明显的多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这与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对人口吸纳能力较大是相符的。
图3 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挤入与挤出效应
图4 能源产业对人口的挤入与挤出效应
图5 能源产业对税收的挤入与挤出效应
3.2.3 能源产业对税收挤入挤出效应的区域差异
我国能源产业对税收的挤入或挤出效应存在显著区域与强度差异,但多数地区的能源产业对税收表现为挤入效应,部分地区表现为挤出效应。2006年我国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25个省份能源产业对税收表现为挤入效应,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6个省份则表现为挤出效应;2009年天津、上海、浙江、江西等25个省份能源产业对税收表现为挤入效应,河北、山西、吉林等6个省份表现为挤出效应;2012年北京、江苏、安徽、重庆等27个省份能源产业对税收表现为挤入效应,内蒙古、江西、河南等4个省份表现为挤出效应(图5)。各省份能源产业对税收的挤入挤出效应波动较大;挤入挤出效应显著的地区多为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4 结论及建议
本文阐述了能源利用区域影响对能源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构建了能源利用区域影响的指标体系,从能源利用环境影响、能源产业影响两方面分析我国能源利用的区域差异,得出以下几点认识及建议:
(1)我国华东地区能源利用的环境负面影响明显强于其他区域,上海、天津等省份能源利用污染物排放强度很大,应实施节能减排,消费端清洁化利用,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2)各省份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人口、税收的挤入挤出效应波动较大,且多数省份的上述三个方面表现为挤入效应,应加强各省份能源驱动的正向挤入效应,促进能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
(3)在经济发展极快或极慢的东西部地区,能源产业的增长对其他产业及税收起抑制作用,应注重各省份尤其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税收优惠政策的完善、实施;
(4)部分中西部省份能源产业的增长对人口起抑制作用,应适当加快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能源产业的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
[1] 杨骞,刘华军.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5):36-49,148.
[2] 姚予龙,周洪,谷树忠.中国资源诅咒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力剖析[J].资源科学,2011(1):18-24.
[3] 岳婷,龙如银.中国省域生活能源碳排放空间计量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0-46.
[4] 林伯强,姚昕,刘希颖.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J].中国社会科学,2010(1):58-71,222.
[5] 成金华,冯银.我国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0-37,2.
[6]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等.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8(5):920-928.
Regional Difference of China’s Energy Utilization Impact
WANG Ran1,2, SHEN Jun1,2, XIONG Weiwei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2. The Economic Research Center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energy utilization regional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On this basis, it establishes the index system for energy utilization regional impact; and analyze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China’s energy utilization from environment effects of energy use and effects of energy industry. This study shows that negative impact on environment of energy use in China’s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such as Shanghai and Tianjin is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regions. Therefore, we must engage in more efforts to implement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lean energy utilization of the consumers so as to reduce the discharge of pollutants. Because of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the slow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growth of the energy industry has inhibitory effect on other industries and tax. Given this, we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converging development of 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of provinces, especially,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develop preferential tax policies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parts of the mid-west provinces, because the growth of the energy industry has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population, we must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a suitable way, and promote the population who engaged in energy industry to shift to the third industry.
energy use; regional difference; environmental impact; inf l uence on industries
F407.1;F062.1
A
1672-6995(2015)10-0047-05
2015-06-27;
2015-07-1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040)
王然(1989-),女,湖北省宜城市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