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中见大 彰显生命

2015-05-24王珊

浙江共产党员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中见大普通党员贺龙

◎王珊

小中见大 彰显生命

◎王珊

微型党课是红色文化,它为广大普通党员学习理论知识搭建了良好平台,显示了快节奏、多信息的新时代特征。那么如何让党课更具吸引力呢?

我们都是从学生走来,学生爱不爱听课,多半取决于任课教师讲得好不好。我参加了几次市里组织的宣讲活动,作为授课者,最怕的是场上太安静,没有回应。其实,有时只需改变一下教学方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有人说,党课是一门艺术,上好党课是一门科学。在此,我想补充一句,我认为上党课应该成为每位党员的一门必修课。上过党课的同志都知道,为了上好一堂课,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搜集各项资料信息,制作课件等等都是家常便饭。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授课者的我们其实获益良多。其中,党课内容的把握,事例列举方面,就要求我们涉猎大范围的信息,并在这些资料中提炼出精髓,融会贯通到自己的讲课稿中,才会引用自然,得心应手。

抗战时期,时任晋绥军区司令员的贺龙,给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党课,没有讲稿,只在讲桌上放了三样东西:一碗小米、一双布鞋、一个小碗,碗里盛着一条活蹦乱跳小鱼。听课者有些不解,贺龙同志笑着指一指那碗小米深情地说:“人是铁、饭是钢。我们军队要打胜仗,不吃饭不行!”接着他拿起布鞋,讲鞋底有16层布,是老百姓一针一线纳好送过来的。让大家明白,我们要一言一行为老百姓着想的道理。他又端起盛有小鱼和水的碗,打败日本鬼子,就必须像鱼儿离不开水那样,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

贺龙同志这堂生动的“微型党课”启示我们,讲党课不在于“理论深”,而在于“能接受”;也不在于“长篇大论”,而在于能否“入耳入脑入心”。我讲微型党课的经验告诉我,党员教育也可以生动起来,关键在于授课者善不善于观察基层的真实反映,能不能抓住群众的智慧火花。

首先,讲党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微型党课的受众群体以普通党员为主,因年龄不同,所从事的工作不同,经历不同,环境不同,每个人想问题、看事情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关注的热点也会不同。一味地讲大道理肯定行不通,必须将教育的思想性、艺术性、实效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党员对党课内容感兴趣,愿意听,“由此及彼,用心体验再感悟”。其次,要善于运用各种载体。贺龙同志把三样东西巧妙地运用到教育中,既浅显又生动。一堂令人记忆深刻的党课,仅有深刻的思想与内涵,是不够的。微型党课最大的特色是“微”而“精”,精美的课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讲课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十分重要。紧扣主题,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深刻地阐明道理。这与授课者知识素养、对实际情况的透彻了解,以及上课前的充分准备,都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新媒体也应是我们关注的阵地,但又不能唯网络信息“马首是瞻”,要进行一定的过滤和甄别,不能“下锅就是菜”,选择事例不要片面,更不能庸俗。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不能含糊其辞。

王珊,1974年生。宁波市公安局办公室秘书科科长。浙江省第二届微型党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猜你喜欢

小中见大普通党员贺龙
建立起普通党员讲党课的机制
小中见大,下笔有神
调动国有企业普通党员践行““两学一做””积极性的措施研究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普通党员轮流讲党课值得提倡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普通党员教育培训现状及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