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水材料充填处治采空区技术★

2015-05-23

山西建筑 2015年19期
关键词:老顶膏体岩层

王 东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

1 采空区对高速公路的危害

采空区对高速公路主要的危害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采空区引起路基沉降,造成路基路面开裂,导致道路等级降低,或造成路面低洼积水,路面浸渍破坏;采空区失稳冒落,使地表产生裂缝、陷坑和台阶等;地表倾斜致使路面坡度发生变化,导致高速行驶车辆的重心产生偏移,弯道处侧翻事故频发;地表的水平变形和曲率使路面因受拉而开裂或因压缩而隆起,导致路面发生波浪起伏以及路面与路基间发生离层;此外,采空区对桥梁、隧道工程的危害同样非常严峻。

2 采空区传统充填技术

传统充填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

2.1 干式充填

通过天井用矿车或人工将充填材料送到采场进行充填。干式充填系统的作业环节多,充填能力较弱,且粉尘大,充填体不能完全充满采空区;但该方法投资少。目前有些矿山用铲运机等机械化生产方式[2]。

2.2 水力输送充填

水砂充填的材料主要是脱泥尾砂或天然砂,与水混合成浓度均匀的砂浆(一般充填料浆的固体质量浓度低于70%),利用自然压头或泵压,通过管边或与管边相接的钻孔,把充填料输送到需要充填的回采工作面。水力充填分为水力胶结充填和水力非胶结充填两种。

2.3 条带开采

条带开采因采出率低、巷道掘进率高,且对地面的减沉效果不佳,因而应用的范围有限。

2.4 膏体充填

膏体充填充填材料是使用全尾砂或全尾砂与碎石的混合料。可以减少井下充填带来的污染及排水费用,同时,充填体强度高且水泥消耗量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充填成本;充填体易于接顶,有利于采场围岩的稳定和采矿作业安全性[3]。膏体充填工艺系统构建相对复杂,初期投入大,充填管道易于堵塞,固体集料需求量大。

3 高水材料充填采空区技术

在地面建立充填站,将超高水材料(A料和B料)在地面配制成两种以水为主要成分的具有高流动性的浆体(水含量95%以上),通过管路输送到井下,在即将进入充填区之前进行混合,并添加少量特制材料(A+料、B+料),倒入充填袋来进行充填,使其达到充填效果。

下面以河北省邢东煤矿1126工作面为例,介绍高水充填材料处治采空区的原理及效果。

3.1 充填工艺

做法:将开采工作面用隔板支架分成多个区域,沿平行工作面方向布置多个充填包,包与包间空一个支架,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高水材料袋式充填工作面布置示意图

3.2 临界充填厚度计算

在充填开采中,直接顶厚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d为充填体厚度,m;SA为基本顶不断裂情况下最大允许沉降值,一般采场为0.15 m~0.25 m;∑h为直接顶厚度,此处依地层情况为5.57 m;M为采高,此处为4.5 m。

式(1)变形得到:

通过计算,求得临界充填厚度为3.0 m。

3.3 顶板岩层移动规律

运用FLAC3D对不同推进距离时直接顶岩层和老顶岩层的破断规律进行了计算,文中仅列出推进120 m和240 m两种工况。

1)直接顶岩层—推进120 m时见图2。

2)老顶岩层—推进240 m时见图3。

采用充填方法处理采空区,直接顶岩层在推进距离达到120 m左右时才开始出现大量的破坏和屈服区域,此后随推进距离的增加,破坏范围和程度进一步增大;老顶岩层在推进240 m左右时才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破坏和屈服,主要集中在煤体与两巷交界处,老顶的最大下沉量在6 cm~8 cm左右,标志老顶未发生明显破断或者垮落。

图2 直接顶岩层破坏规律

图3 老顶岩层破坏规律

4 高水材料充填处治采空区减沉效果及结论

4.1 地面沉降监测布置方案

在1126工作面对应的地表位置,沿推进方向和平行工作面方向各布置一组地面测点,测点呈十字交叉状,监测地面采空区引起的地面沉降。

4.2 地面沉降实测结果分析

地面沉降监测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工作面上方地面沉降情况

从图4可以看出,地面沉降情况控制较好,截至目前最大沉降量未超过2 cm。也说明,公路下伏采空区的处治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高水材料进行充填处治。

[1]刘同有.充填采矿技术与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2]彭续承.充填理论及应用[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冶金部长沙矿山研究院.充填采矿法[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78.

猜你喜欢

老顶膏体岩层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细粒级全尾砂膏体充填材料性能调控研究
地球故事之复理石岩层
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及控顶原则研究
荆宝煤矿坚硬顶板初次来压步距规律
充填膏体长期稳定性研究
膏体充填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及结果分析
综采工作面老顶周期来压比初次来压时顶板压力显现强烈的原因分析
吊脚桩下部软岩层边坡加固及稳定性分析
混凝土硅烷膏体浸渍剂甄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