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语文课堂之“高效”如何实现
2015-05-22陈维普
陈维普
摘要:语文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和创新精神,需要教师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 创新意识 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91-02
十八大以来,国家的各项改革在推进,教学改革的也在深入发展,新课程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成为每位教师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为教学效率是用学习效率来衡量的。即通过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取相对较多的学习收获。这种收获包括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收获。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否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1 教师要有改革创新意识
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树立体现课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要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要有善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要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进取精神。总之,要构建一个“好课堂”,首先就要锻造锤炼出一个“好老师”。因为“好老师”是“好课堂”的“设计师”。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是要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在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技能水平,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快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因此,在新课堂改革中,我们要不断尝试着自己角色的转变,在学生面前渐渐放下师道尊严的师者风范,而是在课堂上真正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课下做学生真正的朋友、知心人,和学生亲切地谈思想,真诚地说生活,取到了明显的效果。
2 要变革教学方式
2.1教学方式创新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现代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因此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2.2学习方式革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基本理念,就必须真正明确它们的内涵。第一,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第二,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第三,探究。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从教师的角度看,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如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能激起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适时地点拨诱导,,改变学习的形式等等都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课堂变得高效。
3.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改革重点强调课堂氛围,师生的互动也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
创新、尊重分歧,尤其注意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这才符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可以说,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
3.2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语文教学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或者说需要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成为高效学习者。同时,资源查阅不受时间限制,给教师提供了良好备课条件而制作电子教案,如果教师利用实物展台、课件等,就能够让文本抽象内容具体化,静止内容动态化,枯燥内容形象生动化。从而让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欲望强烈,这样就把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时,笔者结合文本内容,上网查找苏州园林的图片制作好课件。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对图片作解说,同学们遨游在苏州园林的美景图中,不知不觉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美如西子的气息,身临其境的作了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让学生在课堂上借用多媒体辅助充分发挥自主创造,激活思维,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惟其如此,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才会更快更好地走上优质、高效之路。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