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学宴该不该摆

2015-05-22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1期
关键词:正方反方宴会

时  间:2014年11月8日

地  点: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主 持 人:杨成轩

正方代表:颜 秒(一辩) 孙腾飞(二辩) 曾 琛(三辩)

李珊珊(四辩) 指导教师:肖 科

反方代表:许 虓(一辩) 李元炅(二辩) 唐浩程(三辩)

汤信雅(四辩) 指导教师:郭海宁

主持人:亲爱的各位观众,各位辩手,大家好。宴饮聚会乃生活常态。古有百官宴、大婚宴、鹿鸣宴;时至今日,宴会形式多样发展,宴会名目林林总总,譬如国宴、家宴、招待会、婚宴、寿宴、接风宴等等。有一种宴会近来盛行,它为学子们而摆,谓之“升学宴”。今天,我们就以此为话题,来辩一辩:升学宴到底该不该摆?

正方一辩:所谓“升学宴”就是学生结束某一阶段学业后,由本人或其家庭举办的以庆祝为目的的宴会。我方认为升学宴应该摆。理由如下:

首先,升学宴古已有之,当代犹存,是对传统文化因子的继承。周朝的《周易·需》中就明言“饮食宴乐”。在随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宴会以其在社交、祭祀等多种活动中的重要意义,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凡人生中重要的事,如新婚、寿辰等都有宴会的用武之地。第二,升学宴是勉励学子、分享喜悦的平台。升学之于学生,正如初诞之于婴儿,新婚之于伉俪,米寿之于耄耋。“数载寒窗织梦想,一朝金榜耀门庭。”升学是人生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进入下一成功之门的入场券。所以“升学宴”一可见证学子过去的辉煌,也能激励学生努力奋发,在下一段人生路上续写辉煌。第三,升学宴可表达对师长亲友的感激之情。桃李的绽放有老师的化育,有亲友的关怀……即将翱翔更广天空的学子,又岂能忘记那些给予恩惠者?升学宴以其庄重的场面、和谐融洽的气氛、情真意切的致辞,能极好地表达“感恩”情怀。办升学宴,既是感恩图报的方式,又是分享快乐的途径,何乐而不为?我方认为摆升学宴合情合理。

反方一辩:恰恰相反,我方认为不应该摆升学宴。理由是:

其一,升学宴将加剧粮食的浪费现象。据中国粮油信息网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其中因宴请活动而浪费的粮食占比高达74%。升学宴近年来有逐渐普遍化的势头,衍生的粮食浪费逐步上升。其二,升学宴助长攀比、炫富等不良风气。由于升学宴普遍化,许多财力不济的家庭迫于各种因素也勉为其难,加重了经济负担。同时,有一些经济优裕的家庭则把升学宴越办越奢华,使之成为一种炫富的途径。其三,升学宴是腐败的温床,给不少违法分子可乘之机。受邀赴宴的客人,不会白吃白喝,多有随礼送钱的习俗,升学宴就成为某些不法分子敛财或行贿的一种重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查处的升学宴案件高达千起,仅在8月,湖北省纪委通报案例中因办升学宴而违纪违法案件便有17件,被查处的大小官员不在少数。显然,摆升学宴与政府大力提倡的“反腐倡廉”是背道而驰的。对于干部官员而言,摆宴行为违反了中央精神与八项规定,可以说“摆宴不止,腐败不息”。其四,摆升学宴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行为。摆宴者会声称其目的是“庆祝、感恩、分享喜悦”等。这些理由很冠冕却站不住脚的。庆祝、感恩,或是分享喜悦、增进感情完全可以换取无上述弊端的方式,比如要感恩老师,就可以写信、赠花等。综上,我方认为不应该摆升学宴。

正方二辩:反方辩友指升学宴会带来很大浪费,我方认为:升学宴与浪费没有因果关系。反方提到的“因宴请活动而浪费的粮食占比高达74%”的“宴会”并不只有升学宴,如果因为所谓的“浪费”——而且这“浪费”不一定在每场升学宴中都存在——而不摆升学宴,那么婚宴、寿宴等也应一并寿终正寝。

至于“炫富、攀比”以及“腐败”,我们认为这是个人原因而非升学宴带来的。天下父母为自己孩子摆升学宴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炫”“攀”“腐”;况且,宴会的负面效应完全可以通过道德的引导及法律的规定来防范或克服,不能因噎废食。

升学宴已超越了对方辩友所说的“形式主义”,与我们清明扫墓相类,它有着文化内涵及情感表达的诉求。据我所知,唐代至明清都有升学宴,还是官方举办,名为“曲江宴”或“鹿鸣宴”。升学宴满足了寒窗学子们的极大精神需求,不是其它形式的活动能替代的。且反方辩友担心发生的弊端都是“或然”而非“必然”,多是人为因素造成,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摆升学宴。升学宴应该摆,只是要端正动机,不扭曲,不变质。

反方二辩:正方辩友强调“炫富”“攀比”“腐败”是“个人原因”,是“人为因素”所致,且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既然如此,那些负效应为何屡屡发生?对方还声言“这些可以通过道德的引导及法律的规定来防范或克服”。而造成浪费、攀比等现象就是因摆宴者的不道德引起,甚者以摆升学宴为幌子而大肆敛财、行贿本就是为了逃避法律制裁,用道德和法律去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困难甚至无济于事的。虽然升学宴古已有之,但那时并没有产生我们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其目的相对单纯;而现今社会,摆升学宴的动机十分复杂,远不是“满足寒窗学子们的极大精神需求”一言能概之。若是一味因袭旧制,而不着眼于当今新情况,适时调整,无异于刻舟求剑。

正方三辩:作为宴会,婚宴、寿宴等与升学宴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引起浪费、腐败等问题并非升学宴的专属。而且中国历来讲“礼”,很多讲“礼”的行为(比如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宴会欢迎外国元首)都可能产生反方所述问题,难道我们要颠覆传统,把“礼”全部废止吗?

刚才,反方二辩反驳我方的升学宴异化“人为说”,我不禁反问:这不是“人为因素”,难道还是升学宴的自我异化?我们解决问题,不只是鞭挞“形式”,更应该鞭挞背后的本质。比如,智慧在邪恶的人手中会变成祸害他人的工具,你总不能主张“人不能有智慧”吧?要从根本上解决反方所述问题,不是堵住“升学宴”,而应将清廉、节俭的种子播在国民心中。endprint

反方三辩:我方的观点很明确:升学宴表面看是以庆祝、分享为目的,实质却伴生浪费、攀比、聚财等不良后果。我方质疑的正是升学宴目的正当性与效果正面性,所以请正方辩手不装糊涂、生错觉。

至于不摆升学宴、寿宴、婚宴会“颠覆传统”,更是耸人听闻。正方打了一个智慧与邪恶者结合的比方,对于“智慧在邪恶的人手中会祸及他人”,我们的正确反应是:阻止恶人做坏事,而不是高呼“智慧没有错”、“人人有平等的权利去拥有智慧”之类可笑的口号。而不摆升学宴就是防范违法乱纪、避免“祸及他人”的形式。

主持人:一路辩论,一路弥漫了战火硝烟。下面请双方辩手总结陈词。

正方四辩:据我看,前面的辩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升学宴的本质属性;二.升学宴的附带影响;三.升学宴的表现方式。纠正对方辩友几处不妥:一是所有承载人类美好的情感与期冀的行为活动不可能以“奢靡浪费”为宗旨与本质,对方的发言陷入了误区,颠倒了本质与表象;再者,对方辩友存在较明显的“以偏概全”错误,不仅将“腐败的解决”列为关键。除了逻辑上有偏题之嫌,我想试问对方辩友,菜刀多用于正常生活中做饭切菜,如有某人用它伤了人,那就该全面禁止使用菜刀吗?我方不准备回应与主题关联性不大的内容。

回到正题,我方认为升学宴该摆,理由是:升学宴是一种饱含精神力量的礼仪行为,而非无意义的纯粹浪费行为。能在人类文明长河中沉淀、流传下来的礼仪自有其被多数人所认同的重要性;无论东方、西方,古往、今来,升学宴都一直在摆,作为象征学业有成、一段辉煌人生的里程碑,它不是简单的一顿饭,它更是一种精神依托、情感象征,从而满足人们心理和物质上的双重需求。社会不时爆出宴会致“腐”事件,遮蔽了升学宴的正能量,我们不能“一叶障目”啊,况且“腐败”与升学宴本没有直接联系。对方提议在家中烹饪招待恩师、亲友,广义上也属宴请,也为升学宴,而对方辩友提出的其他取代形式,如送卡片、鲜花,按彼方理论,连日常进食都是浪费,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浪费?

总的来说,我方认为升学宴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影响,即“瑕不掩瑜”。所以升学宴该摆——该合理地摆,“好好”地摆。

反方四辩:正方辩友从古代宴会谈起,极言升学宴的各种功用,主观臆断地给出了升学宴“美好”的“象牙塔版”注脚;二、三辩延续一辩的观点认为升学宴具有满满正能量,不仅不会造成腐败,还是一种“饱含精神力量的礼仪行为”。殊不知,世殊时异,在风俗日偷、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现代社会,不只是升学宴,婚、丧甚至生日、乔迁、参军等宴会,都已成为许多人敛财的不二法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大小小的宴请早让平民百姓疲于应付,而每一次赴宴支出几百上千的礼金更是中低收入者的沉重负担;更可悲的是,没人会也没人敢轻易拒绝別人的邀请,钱财事小,人情事大,更何况自己也可能在某日赚回盆满钵满。此风不刹,祸害无穷。

综上,对方所言“升学宴美好论”只见表象,缺乏对社会生活实际的深度了解,未能洞悉其危害性,因而有失察之病。重申我方观点,升学宴是腐败的温床、敛财的手段,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后患多多。禁之必是大快人心之事。

主持人:感谢各位辩手思想的分享、智慧的碰撞。升学宴作为中华大地上的一道人文景观,古代已有之,至今仍存续。它作为一种存在,自然有其合理性,但与之相伴而生的负面效应,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权衡利弊,以“扬弃”二字待之处之,恐怕才是正途。endprint

猜你喜欢

正方反方宴会
庆祝宴会
有力的反驳
Goos–H¨anchen-like shift related to spin and valley polarization in ferromagnetic silicene∗
寻找缺失的一角
猫和老鼠的宴会
辩论会的启发
减肥秘方
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宴会场地的一般要求、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