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口语教学的提高对策
2015-05-22胡月
胡月
【摘要】口语交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小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提上日程,但是,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口语交际课的备课内容却并不是那么容易,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自觉性并不高,特别是对这种先天就会的口语交际更加不会有多大兴趣,所以,教师对小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小学 口语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34-01
口语教学是小学教学课堂的重要内容,包括语文口语教学和英语口语教学都是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在口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都会有畏惧心理,特别是害羞内向的学生不敢举手在课堂上大声发言,常常会使课堂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原本应该活跃的课堂却成为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所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能、不敢、不愿变为敢说、想说、会说是小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提高小学口语教学的对策。
1.注重朗读,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语感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等名言名句都表现了朗读对提高学生语言表现力和语感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不仅让学生多读,而且要让学生学着跟读,例如组织班级朗读比赛,包括个人比赛,分组比赛,或者播放音频让学生感受专业播音人士的语音语调,并跟着一起朗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也应当起到模范作用,时常给学生泛读,毕竟教师是学生朗读的首要传达者和引领者,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热血澎湃的朗读对学生朗读情感和语感能力的提高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甚至比播放音频的效果好的多。所以,教师在明确需要精读的文章后,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遇上难懂的句子做好标记,或小组讨论或询问教师,然后让学生听音频,听出语感,听出节奏,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生成能力。
2.充分利用课前演讲,坚持提高学生的口语生成能力
2.1开展故事会,进行故事接龙
讲故事一直都是小学生睡前的必备活动,也是他们特别喜爱的一种方式,教师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在第一节课时讲一个具有丰富联想和思考空间的小故事,并在故事高潮时结束,由学生将未结束的故事继续编下去,由此称为“故事接龙”,这种类型的活动深受学生们喜爱,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特别是有些同学对故事的编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够令老师惊叹。此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能够给予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进行联想,提高教学质量。
2.2选择时事、热点话题,模拟新闻采播形式
新闻的采播需要较高水平的口语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新闻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根据当下的热点话题,由教师组织学生分成两人小组,分别以记者和被采访员的身份进行采访,采访过后写成一个简短的新闻稿,然后登台演讲,由同学进行评价。虽然这种活动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很难把握,要求高,难度大,但只要教师足够耐心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就会对小学生脑力能力的开发和口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2.3根据课文的实际,进行课本剧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需要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从心理学上讲,动人的表演能够激起人们的表达热情,特别是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表现欲望一般都比较强,针对这一心理需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来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按照课本自由发挥,自编自导,遇到难题时咨询教师给予指导,然后选择某个时间段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演出。例如在讲述《刻舟求剑》时,由学生创设了一个船上的情境,虽然课本剧的表演设备有限,但是课堂上教学气氛的活躍,也使得进行课本剧表演的同学有了更大的成就感,同时,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通过讨论或辩论的形式,有效提高学生口语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讨论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常用教学方式,它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语言并发表个人意见,它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形式,而辩论比较激烈,两者之间形成对立的观点进行驳斥,主要以双方的竞争为主,这需要口语达到较高层次才能参与其中,这种形式的口语训练方式也得到了教师的强烈推荐,如有些教师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一个论题让学生们自由辩论,在这种紧张活跃的教学气氛中,不仅能培养学生语言方面的逻辑性,而且能够使学生集思广益,受益良多。
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口语交际能力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所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仅需要教师重视朗读基础,丰富课堂活动,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而且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走进学生之中,和他们一起读,一起说。虽然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但只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有所成。
参考文献:
[1]任兴华.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刍议[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A),2013,(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