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怀李小文院士(二)

2015-05-21王勇

中国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术会议小文院士

王勇

李小文院士已经离开了我们。我想分享三次经历跟大家一起缅怀他。从认识李小文院士起,到与他接触交往中我感悟颇深,很感谢他的言行举止带给我的启示。

1. 认识李小文

我知道小文院士的名字是在1986年,当时我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在与多所美国高校联系后,获得了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UCSB)的机会。在选择专业和导师及获取资助的关键时刻,我请教了已经在纽约(Hunter College,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跟 Alan H. Strahler 教授共事的小文院士。他把我介绍给了他在UCSB的博导之一的Dr. David S. Simonett。Simonett 是当时美国遥感界大师级人物,他对小文院士很信任和器重。他告诉我,小文介绍的人没错,你讲几句英文给我听听。听完后,他笑着说,年轻人,英文还可以,但是脑子里的东西有多少,“Let’s wait and see.”(让我们拭目以待。)就这样,经小文的推荐,托他的福,我就成了他的师弟,Simonett 教授的关门弟子。(Simonett 因患癌症于1990年12月去世。)正是因为小文的引荐,我踏进了遥感领域。小文乐于助人,让我受益终身,终生难忘。

2. 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Alan H. Strahler 团队的“脑”

波士顿大学Department of Earth & Environment(地球和环境系)的 Alan H. Strahler团队负责人Strahler教授是李小文的另外一位博士生导师。他俩在UCSB,Hunter College,和Boston University共事多年。Strahler曾经发出过感慨:“小文,吾生更吾师。”我猜想这或多或少与小文是Alan H. Strahler团队“脑”的说法相关的。

1994年,我离开了UCSB。1996年夏天,我有机会参加美国NASA(航空航天局)在UCSB举行的一个有关美国未来SAR遥感的学术会议。会上见到自己的导师和母校的同事们,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学术会议举办方在晚上举行了一个招待会,大家随意地喝酒聊天。当我与我的UCSB博士生导师Frank W. Davis教授交谈时,不知怎么说到地处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UCSB在遥感界从西向东扩展之事。从Massachusetts(马萨诸塞州)、Maryland (马里兰州)到North Carolina(北卡罗来纳州),到处都可以见到 Santa Barbara的同事。当提起马萨诸塞州的Boston University 时,Frank突然问了我一句:“你知道Strahler团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我思考了好一阵子没有回答。见我一时答不上来,他告诉我:“It is Xiaowen. He is the brain of Strahler’s team.”(是李小文。他是Strahler 团队的大脑。)这也许就是Strahler“小文,吾生更吾师”的

由来吧。

3. 请你吃饭,最好不要说“No”

2009年12月,我应中国科学院和相关科研单位的邀请,参加了在北京香山举行的微波遥感学术会议。因是冬天,又是受邀人员之一,考虑到飞机可能延误,我特意买了提前一天到北京的机票。由于航班正常,这样我在北京就有了一天的自由活动时间。跟小文电话联系后,我们约好上午10点在北京师范大学见面。而我们上次见面是1999年在南京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一别已有十年,这是我们又一次面对面交谈的机会。我准时到达小文院士的办公室。当时已经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他,衣着依然朴素,丝毫没有架子。他让我坐办公室的沙发,而自己坐在那条已经“很有名”的小竹凳上。我们聊了很多,生活、家庭、教学、学术和科研。谈话间他想抽烟,在点烟之前,还问了一句,你不会介意吧。我回答:“It is your office. You can do what you want.”(这是您的办公室,您可以随便做想做的事。)他仍然平易近人,随时随地不忘为他人着想。原计划见面时间一小时,准备离开的时候才发现近两个小时已经过去了。我起身对小文院士说:“时间真快,我该走了。”小文对我说:“我早就估计我们的谈话一个小时完不了,已经交代助手订了午餐,我们一起吃午饭吧。”因没有预计到我们的谈话已到了午餐时间,我居然说了“No”(不)。他脸上流露出一丝不解,自言自语道:“也许你在美国待的时间太长了,真直率。美国人就不吃饭哪?”然后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在中国,快到吃饭时间点时,有人请你吃饭最好说‘Yes’,而不是‘No’。中美的习惯还是有些不同的,你这个‘No’可能会让对方不高兴,也许还会把别人得罪了。这次就让你走吧,下次可不能这样了。”听完他的话我脸红了,一时无语。离开他的办公室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为兄、为师的宽厚和教诲。

我记得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Mark Twain)有这样一句名言:“The two most important days in your life are the day you were born and the day you find out why.”(人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其一是你的出生时间,其二是认识到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来的时刻。)1986年,我知道并逐步认识了李小文,在与他的交往中,受益匪浅。1986年也是我起程到美国求学,踏进了遥感领域的年份。由此,我可以说:“1986 should be the moment when I f igure out why I am here on the Earth!”(1986年就是我认识到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刻吧!)小文院士、小文师兄,再见!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学术会议小文院士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学术会议质量评价方法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
天门石
七步之才
事半功倍
我家的小文(2)
学术会议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
医学会议的腐败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