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活动中评价方式创新性的思考

2015-05-21胡俊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科科学评价

胡俊

奥林匹克上的荣耀与诺贝尔奖上的沮丧曾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创新教育迫在眉睫。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造就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这一点显而易见,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引航人,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说,只有教师本身具有创新的精神,才会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教师的创新精神,不应仅仅体现在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上,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的选择以及对学生评价标准上的创新也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和教改目标相统一,并有力地推动教改的顺利进行。

一、评价方式的确定——多样性

《纲要》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要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栽培、饲养等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已注意到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维、想象的能力中的创新能力,但是,在教学评价这一重要环节中,我们却只注重知识评价这一方面,评价的单一性,似乎向学生暗示着学好知识是最重要的,这无形的导向扑灭了多少学生创新的热情,令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舍弃了多少创新的机会。

丰富评价方式,势在必行。由于观察、实验、思维、想象能力的评价较为费时,如果和知识评价一样都放在期末,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有可能不够。因此,观察、实验、思维、想象能力的评价主要放在平时。近年来,我作了如下尝试:

l、学习与运用相结合。要求学生每次学习后,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运用该知识的实例,等第二次上课时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进行交流。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有些自然知识,例如:植物单元部分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繁殖,金属的生锈,物品的发霉、水的蒸发、岩石的风化等知识,需要通过课前预习,为上课提供材料,同时要求学生学后继续验证,这些我都把它们列入学生成绩评定的范围。

3、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有些知识,光靠动脑死记硬背,固然可以掌握。但自然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领悟以科学知识的真谛。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平时对学生的评价中,也加大了对观察、实验、制作、栽培、饲养等方面的考查力度,并由课代表及时做好记录。

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于老师来说,无疑是加大了很大的工作量,但它的作用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使老师大大加深了对学生的全面了解。

二、评价内容的拟定——综合性

这里所指的“综合性”,有两层意思,首先,在自然学科的评价中,内容的拟定不应仅仅局限于本学科。学科的划分是人为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要用到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目前,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差,原因就是缺少这方面的引导。许多人认为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是知识渊博人士的“悟性”所至,难以言传,不是普教的教学任务。正由于此,中小学课程便成了清一色单科独进,没有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要求,造成学生习惯固定在一门学科中思维的不合理定势。科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必须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在评价中有所体现。例如:创作一幅叶画。这是一个动于实践的操作题,它涉及了科学课的素材、美术课的功底、劳动课的技能:又如对叶子对称的认识要以数学知识作铺垫;实验报告、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又与语文基础密切相关……学生如果能迅速回忆在平时各类课上学到的、以及平时在课外读物上看到的有关知识。应用相关技能,作出选择,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只一味地在科学课本上寻找答案,那么,这种“习惯固定在一门学科中思维的不合理定势”,将使他们徒劳无功。同样一个知识点,不同的问法,却关系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死”与“活”,思考问题的“死”与“活”。

这里的“综合性"的第二层意思,就是指在科学活动的评价中,内容的拟定要注意这门学科中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创造意识是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创造能力是应变与再创的综合能力,也是一种智力活动,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与能力为基础。”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记忆中,往往忽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他们的记忆内容呈点状分散分布,具有无规则性,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如果教师考查的试题也和他们的记忆一样,分散而无规则,那么我们只是对学生的识记能力进行了考查,而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作为一名评价者,首先自己就应具有“抓住联系进行再创"的综合能力。例如“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常见的一种组合机械,分别用了哪几种简单机械”一道题,就串起了“简单机械单元”的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很多知识的内容。

三、评价标准的制定——全面性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评价内容的综合性,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但是,如果评价的标准未进行改革创新,那么,将大大削弱创新教育的力度。评价标准的制定,要注意它的“全面性”,即不要片面地追求表面的准确,而漠视内在的创新。如我们要的不应仅仅是准确,更要重视创新的因素。准确了,得到基本分,做得好的、有创意的,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上创意分,这是一种激励,也是在创设一种环境,能够让学生没有顾虑地去发挥、去创造。

总之,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时时处处不忘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我们所做的一切,在学生眼里应是一种鼓励、一种支持、一种肯定,融“有法”于‘‘无法”中,而不要让他们感到足一种负担、一种约束和一种对立。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创新的种子才会有生根发芽的阳光和土壤。

【作者单位: 扬州市泰安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学科科学评价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科学拔牙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