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诗经》学作文

2015-05-21潘世流

美文 2014年20期
关键词:硕鼠采薇诗经

潘世流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其内容分为“风、雅、颂”,“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爱情、稼穑、狩猎、祭祀、颂德、控诉,无一不是以诗规劝,以诗颂功,以诗咏志,以诗抒情。它们诗句“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因此孔子评价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这思想纯正的内容又借助着“赋、比、兴”的手法来表现,呈现出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首诗歌就这样从内容到形式决定了如何取材和写法,犹如一个人要靠两只脚走路一样来得简单实在。《诗经》用最原始也是最实用的方式告诉我们:作文完全可以写得如此阳光动人。

素材是构成作文的第一要素。作文内容充实鲜活,全因为有了它。那我们去哪里猎取作文材料呢?让我们沿着历史逆流去看一看《诗经》如何取材?我们知道周朝已经设置有采诗官,他们巡游各地,负责采集各地民间歌谣,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构成了《诗经》中“风”的全部内容,因为“风”反映现实深刻,贴近地气,真实揭示劳动人民各种生活和强烈愿望,所以成就了《诗经》最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闪耀出现实主义的光芒。

“为赋新词强说愁”用来形容我们学生作文比较贴切.之所以乱抒情抒假情,是因为心中没有情,心中没有情是因为没有体验感悟到情,要体验感悟到情,就必须到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真心细致入微观察生活,风土人情,花鸟虫鱼,无不入眼人心,哪怕同一样事物也可以引发不同的情思。比如同是“风”这个素材,《诗经》中就有不同的诗作:写女子遭受戏弄,深感懊恼,但仍不忘情的《终风》;写女儿对母亲的咏叹,自愧不能奉养她的《凯风》;除此之外,还有《谷风》《北风》《晨风》《匪风》等。更值得效仿的是,《诗经》中一些艺术成就比较高的诗作,总是抓住事物与人之间最有关联的特点,进而有效地挖掘,《雎鸠》就是从成双出入,“关关”呜叫的雎鸠写到渴望朝夕相伴的恋人;《硕鼠》就是借助不劳而获,偷吃他人劳动成果的老鼠来揭示剥削劳动人民血汗的统治阶级。

倘若写作内容来自生活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推及哪门艺术都得遵循的话?那么《诗经》表现手法“赋、比、兴”的创始就最值得我们后来的写作者去不懈地探究和传承。

“赋”就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手法,而《诗经》中的“赋”多为叙事又夹以说理,“直书其事”“体物写志”,铺陈开来描写客观事物,并写出作者的态度,如《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冒出地面来。)

日归日归,岁亦莫止。(说回家啊说回家,时光流到年底啦。) 没有拐弯抹角,直奔题意,戌卒生活的艰苦溢于言表,“薇”从“作”到“柔”到“刚”,又用排比写法写出归家之难耐和遥遥无期。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长出那嫩芽。)

日归日归,岁亦莫止。(说回家啊说回家,心里也真愁闷啦。)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又老又硬了。)

日归日归,岁亦莫止。(说回家啊说回家,时光又到十月啦。)

近些年有些高考满分作文起头或中间就是采用排比,浓墨重彩,势如破竹,读来荡气回肠,不得不说这得益于《诗经》真传。

《采薇》中间两节扣紧题意,写所见所思,让战争这个话题增添了不少的厚重感。这种写法也是我们常说写文章所要的“猪肚”,做到大而丰厚。最后一节写得很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从前我出发那时光,杨柳呀轻轻飘扬。)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今我呀回家乡,雪花儿纷纷飘扬。)

行道迟迟,裁渴载饥。(路儿远啊道儿长,渴难忍啊饥难当。)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的心里真悲伤,谁人知道我忧伤。)

这几句诗被谢灵运誉为《诗经》中最美的句子,对偶匀称,以依依的杨柳来喻离别的恋恋不舍,又用雨雪交加来形容归来的冷寂。亦景亦情,既言儿女情长又喻战争残酷,写情状物达到情景交融的至高境界。可想而知,《采薇》如果扩而写之,绝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比”就是比喻。“兴”就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借助想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比、兴手法灵活运用能更细致地描摹事物的本性。《诗经》中抒情作品居多,“比、兴”手法俯拾皆是,而且新鲜独创,读来沁人心脾。《淇奥》中形容“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个文彩的人儿,像角牙般的切磋过,像玉石般的琢磨过)。《硕鼠》中将“食我黍”“食我麦”的“硕鼠硕鼠”比做剥削阶级。而“兴”的手法则更为巧妙地出现在许多经典名篇开头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彼此关关唱,在那河中小洲上。——起)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丽善良的姑娘,哥想和她配成双。——兴)

——《雎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苇长得长长,露儿变成了霜。——起)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思念的人儿,她在水的那方。——兴)

——《蒹葭》

起和兴紧密相扣,达到情景交融。一些经典红歌和民歌歌词创作就是成功运用“兴”的写法,脍炙人口,传唱不衰。

“赋比兴”兼而用之在《诗经》里也不少,《氓》是最好的例子,这种成功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的典范,对后来写作者影响不小。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的确古往今来许多名家名篇都想借用《诗经》名句来佐证自己,就连亚圣孟子也引用不少,如他在《梁惠王上》写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借用《诗经》名句说明推恩足以保四海而称王。着实给文章添色不少。

优秀作品素材来源固然重要,手法美化同样不可或缺,有些正是作者借助高明的手法和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打造出一篇篇精美的佳作来,读来余音绕梁,爱不释手。

猜你喜欢

硕鼠采薇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隐形男友
“采薇”意象释疑
文化生态之维:《硕鼠》庶民理想国奥义新论
巧用《诗经》解难题
妖藤
妖藤
猪保硕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