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研究
2015-05-21郁静芳
郁静芳
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一个人日常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幼儿语言交流能力、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现状
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学龄儿童是普遍缺乏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有些幼儿独占霸道的行为较明显。在50人中拿到玩具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约占65%;有争抢行为约有59%,占70%的幼儿分享只是感觉分享(只给别人看、听、嗅、摸等),实质性分享(完全以利他为目的的分享)很少,这表明幼儿缺乏分享意识与行为的情况是较为严重的。在调查中可以看到幼儿不懂得去体察别人的心情和情绪,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完全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的制约,当看到别的孩子渴望得到分享物时无动于衷,甚至当教师提醒说要一起分享时,多数孩子的回答都是“这是我的!”
幼儿分享行为表现不够理想,原因一是幼儿对分享行为缺乏认知。西蒙?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理论表明,年幼儿童只有“本我”,还不具有包含道德的“超我”;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的著名的“三山实验”也证明幼儿(2一7岁)对事物进行判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了解别人的视角和观点。因而学前阶段的幼儿尚未形成比较稳定的分享观念,其分享行为就显得很犹豫,如不主动分享的幼儿就常以“这是我的”、“是老师给我的,你要自己去要”等理由拒绝分享。二是幼儿园教育引导力度不够。幼儿的分享观念深刻影响着幼儿的分享行为,尽管对分享行为缺乏认知与幼儿认知水平局限有关,但教育的因素对分享观念的形成绝不能忽视。目前,在幼儿园的实践工作中研究分享行为课题的并不多,幼儿园教师自身也缺乏这方面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导致幼儿在这方面缺乏认知。三是家长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在调查中还发现,幼儿不愿意分享除了自身心理因素影响之外,家庭教育结果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孩子们经常会说“我妈妈让我自己玩自己的”、“奶奶说别人会弄坏我的玩具”、“爸爸不让我随便把东西给别人”等等,可见,在对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上,作为家长的成人认识还有待于提高。
二、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策略
幼儿教师在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幼儿分享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目前,幼儿教师在幼儿分享行为方面的培养上对幼儿的指导较为欠缺。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不断地丰富有关幼儿心理学知识,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同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积极展开讨论与交流。此外,幼儿园也要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幼儿教师个人素质,为幼儿分享行为的教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分享意识
观察和模仿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许多文学作品中的正能量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例如童话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动物们共享她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朋友,在讲述完故事后,还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如小姑娘拒绝小动物时,你的心里怎么想的?如果你是小姑娘,你会怎么做呢等等,通过积极创设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和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形成。
3.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物质的环境创设要在内容、色彩、形象还是情趣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结合分享与合作的主题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如:墙面上布置分享专栏,让孩子们经常带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来,如照片、图片等挂在墙上上,和同伴一起分享讨论,同时还可以设立了分享玩具区,让小朋友带一件自己的玩具放到分享区,供大家一起玩,带玩具来的幼儿要向全班小朋友介绍玩具的玩法,通过这种形式,幼儿不仅愿意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与别人分享,学会爱护别人的玩具,同时还能培育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使幼儿从中体会分享带来的友谊和快乐。
4.利用角色扮演游戏唤起分享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分享经验。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为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创造条件与机会。例如在过家家游戏中,让幼儿们分别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让“爸爸”、“妈妈”为“孩子”举办“生日会”,邀请好朋友一起参加,大家一起享用蛋糕及其他食物,从中使幼儿体会到与人分享充满了乐趣,从而唤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5.将分享行为培养融入一日生活
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充分区角活动自由活动、散步等机会,改善和提高幼儿分享能力。例如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时,当见蚂蚁运粮食,孩子们会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一机会,就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蚂蚁来搬这块食物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么事呢?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会进一步得到巩固与深化了。
6.通过家园互动强化幼儿分享观念
经教育,幼儿在园时能表现出一定的分享行为。但回到家里这些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了。因此,培养行为要家园同步, 坚持一致性和一贯性原则,形成比较稳固的分享行为。可利用家长会、组织家长参加观摩活动等,展示幼儿在分享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教师的评价,还可以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为家庭之间的分享、幼儿之间的分享搭建桥梁,通过积极的家园互动,制造分享氛围,强化幼儿分享意识和观念的形成。
【作者单位:昆山市鑫苑幼儿园 江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