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智库支撑,智慧护航“亚投行”

2015-05-21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亚投行智库战略

构建智库支撑,智慧护航“亚投行”

Point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智力支撑。亚投行使“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的推进有了强大的金融支撑,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智库的智力支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依旧任重而道远,汲取前人经验教训,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深耕,才是中国智库的成功之道。

一、全球及英美智库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已成为“国家战略”,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动这一战略的成功实施,我们需要首先梳理和参考全球智库及其典型代表——英美智库发展状况,以中国智库发展实际为基础来构建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智库体系。

(一)全球智库发展概览

2014年1月2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在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总部发布了第七份智库排名报告——《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英文版),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智库现有6826家,较2012年6603家略有增加。其中,北美洲最多(1984家),欧洲次之(1818家),亚洲第三(1201家)。从区域上来看,以北美和欧洲地区的智库数量最多,约占全球智库的56%。从国家来看,美国智库以1812家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以426家次之,英国以287家排名第三。在影响力方面,美国依旧是全球智库领域的领导者。全球十大顶级智库中,美国占有6席,布鲁金斯学会更是连年夺得“全球第一智库”。英国的智库实力紧随其后,查塔姆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所位列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智库五十强仍以北美和欧洲智库为主,鲜有亚洲智库的影子,中国大陆地区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3家智库入围,日本也只有2家智库进入排名。在地区顶级智库前10名中,中国有4家智库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蝉联亚洲第一。

不难看出,全球智库体系仍是以欧美智库为主导的,欧美智库在国家及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我国智库发展起步比较晚,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我们应该首先明确全球智库的发展方向及中国智库在全球智库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然后积极、明智和有效地吸取欧美智库的发展经验,立足中国实际,放眼全球,尽量减少我国智库发展的弯路,并尽快地追赶欧美智库,以期最终实现赶超。

(二)英美智库发展现状

智库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831年在英国成立的“皇家联合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因此,英国被认为是欧洲智库的发源地。英国智库的发展正式起步于工业革命时期,距今已有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现已经基本形成大规模、发展成熟的行业体系。英国的智库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工程咨询类智库,起步早,适应早期工程发展的需要,发展迅速;第二类是技术服务咨询类智库,以提供新技术、新知识为主营业务;第三类是管理咨询公司,服务范围广,包括财政管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产品营销等各方面的咨询。

作为老牌工业国的智力支持机构,英国智库历来都有鲜明的特色:一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英国智库业起步较早,并且获得了有利的发展条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大批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建立了相当稳定和长久的业务关系。二是组织严密、作风严谨。英国智库的行业管理非常严格,咨询人员须由咨询工程师协会审查合格后才能吸收为会员,咨询企业申请入会,须由咨询社审批,未经审批入会的个人和企业,不能开展咨询业务,而向海外开展咨询业务,须由海外协作事业部统一管理。三是行业高端、社会地位高。智库在英国属于高端行业,其从业人员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四是跨国经营,辐射全球。英国政府积极推动其咨询业进军海外,并且在情报和经费上予以支持,其影响力虽不及美国大型智库在海外那么张扬,但其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

与英国的智库相比,美国的智库起步相对较晚,但很快美国智库便跃居世界首位。美国的智库组织虽非国家机构,但在权力运行中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却是有目共睹的。在美国,智库已经成为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种国家权力。美国的大型咨询公司往往拥有雄厚的实力,充足的经费,大批复合型人才,其研究领域大多集中于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课题,因此,它们常被称为“影子内阁”“影子政府”“美国政府的外脑”。

美国智库既依托又独立于政府,它们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优惠资助,但其咨询工作是不受政府部门干涉的。在美国,智库成员与政界一直存在着微妙的关联,一方面,智库将精英输送到政府机构任职,由研究者变为决策参与者;另一方面,通过“旋转门”猎取政界高端人才,为在政府换届中下台的官员提供容身之所,人脉资源丰富。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美国的智库行业在专业分工方面不断走向精细化、多样化和集成化。美国智库业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范和从业门槛,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严格,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工作经验均不可或缺。

参照英美智库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依旧任重而道远。中国的实际不同于任何时期的英美,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目前最大的实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国的智库体系建设必须基于这个最大的实际并适度汲取国内外智库发展经验教训来展开。

二、亚投行与“一带一路”亟需智库支撑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洞析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国际上,未来的国际形势依旧会处在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世界各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作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经济走廊(惠及65个国家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它贯穿了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尚待发展但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先决条件,只有实现了亚洲区域交通一体化,进而实现亚欧非大陆的交通体系的良好衔接,才能进一步带动丝绸之路沿线多国积弱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进而促进其繁荣稳定,共享发展的红利。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意味着首先要改变多国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严重落后的局面,这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构建辐射亚洲区域的金融平台成为必然的选择。根据亚行测算,未来8-10年,亚洲各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如果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每年将达到7300亿美元,现有国际金融体系显然难以满足上述需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作为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多边金融机构和专项的投融资平台,未来将会和“丝绸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一起搭建支撑“一带一路”战略的强大金融支撑体系,并充当金融杠杆来调动国内外政府和民间资本的力量,通过市场机制的高效配置,来满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资金缺口,促进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从“一带一路”的区域基础设施现状来看,一边是一些国家基础设施的缺乏,一边是中国可以进一步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这两者相结合将是双赢的选择,对缺乏基础设施的国家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将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基础;对于中国而言,输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可帮助自己的经济发展。

毫无疑问,亚投行的构建让“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实施拥有了强大的金融支撑,这一历史进程无时无处不需要智慧的力量,中国智库体系实现了这一力量的凝聚。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及亚投行作为长期的国家战略将会一直需要中国智库体系强大的智力支撑,相信在未来,这一支撑作用将会在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组织与组织及企业与企业的博弈中得到大大增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小到日常琐事,大到国家战略的活动,都只有先认识清楚了,针对性地做出决策,才能得以正确有效地完成。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正是要建立起符合中国实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体系,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供智力支撑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对内对外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

三、探索建设中国特色智库的路径

(一)从国家战略层面把握中国智库“特”与“新”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的作用”。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将智库发展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4年3月,习总书记在访问德国时,把智库建设提上了国家外交层面,“智库外交”将会成为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第二轨道”。同年7月,习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指出,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是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健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个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希望广大专家学者不断拿出有真知灼见的成果,为中央科学决策建言献策。同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

我们不难发现,中央的一系列举措都体现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战略地位,这意味着,在未来智库体系的构建中,我们首先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把握住建设的方向,要聚焦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特”与“新”。

(二)中国特色新型组智库建设的对策建议

梳理智库与政府关系,大力发展民间智库。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党政军智库、社科院智库、高校智库及民间智库为主的智库体系格局,呈现体制内智库与体制外智库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特色。中国大多数智库仍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附属型智库,其经费多来自于政府,研究课题多由政府确定,研究人员多属于政府终身公务员编制,这样的智库往往无法秉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的立场。所以,在未来的智库体系建设中,要首先理顺政府与智库之间的关系,要大力发展民间智库,努力实现智库格局的多元化,以平衡不同类别智库的力量,建立良性的竞争机构,保证它们能够独立地研究,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完善智库管理体制,促进智库走向专业化。智库的长期良性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体制予以保障,其发展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行业监管,也要有适应于本智库特点的管理方式。需要强调的是,在完善的管理体制下,智库的专业性与其独立性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智库只有保持专业性,才有资格真正保持其独立性;同样,智库只有足够独立,才能摆脱各种束缚,真正做到客观和专业。为此,在智库体系的构建中,要在合理的管理体制下,保证智库独立性的前提下,同时加强智库的专业化建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智库与市场的良性互动。现代智库是作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参与者,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要在不断满足市场供需变化中寻求其健康成长和壮大的机遇。智库只有在市场上去竞争,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真正做得精益求精。简而言之,要借助市场的力量去供血智库的生存、成长和壮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政府应该引导智库与市场建立良性的互动,要把这种良性互动内化为一种机制,机制的力量才能让智库真正地自由独立地去成长,去磨砺自己,这样的智库在未来才能真正和国际水准的智库比拼,把中国智库的特色展现到世界的舞台上。

打造中国智库国际品牌,树立并推广新智库形象。在完善的管理体制下,一个独立且专业的智库,在市场上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往往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为了延续这种竞争力并进一步提炼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智库除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外,还应在品牌塑造和品牌推广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只有善于通过有效的宣传,智库的专业形象才能深入人心,智库的信誉才会不断提高,智库的客户才会慕名而来,智库的生存空间也才能更加广阔。从目前的中国智库格局上来看,中国智库组织因为起步晚,发展环境特殊,尚未形成与国际水准的智库抗衡的能力,尚未形成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成为当代智库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构建中,一定要秉持着深耕的精神去尝试在研究领域、研究视角、人才队伍、影响力和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在不断地走向国际化、全球化,不断提升和提炼自己。

CBD专访

智库(英文:Think Tank)又称智囊机构、智囊团,最初也称“思想库”,是对政治、商业或军事政策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并提供策略的机构,一般由政府、政党或商业公司出资组建,其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通常来自于不同的研究领域,有着不同的专业和实践背景,其目标是致力于为决策者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和思想。严格来讲,智库应该是民间组织,要独立于政府机构,大多数智库通过研究和分析形成新的政策主张后,一般会通过出版书刊、举办交流活动、利用媒体宣传等方式,展示给决策者和公众。

猜你喜欢

亚投行智库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
微智库
微智库
多赢共赢的好事情——“亚投行”探析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