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这座城

2015-05-21毛彦明

美文 2014年20期
关键词:海河炮台气度

毛彦明

一千六百年前,一位风流绝代的皇帝为南下扬州看一眼昙花的盛开,便使两条人工开挖的河道在华北平原的一隅匆匆相遇,从此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注入了中国历史。此后整整十个世纪的时光,一个叫朱棣的侯王顺河而下,夺取了大明帝国皇位,并为这一隅赐名“天津”。千年后的今天,同样一条河流血液般流过这座城市,贯通西北。于是,一座自始至终由河流滋养的城市就此在日复一日的沉淀、创伤和长久的愈合中蓄势待发,直到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心。

这便是我对天津最为宏观的历史认知。

初来天津,我是满怀失望的。这失望来自于一个常年生活在大西北内陆人过高期望而导致的本能反应。刚走出火车站向北辰的方向出发的时候,正值上下班的人流高峰期,因此显得极为拥堵。更为糟糕的是,浓重压抑的雾霾天以及源源不断排出的汽车尾气,太让人容易产生窒息的感觉。往往在这个时候,逛街,便成了一种等待;而等待,又成了一种通体的煎熬。

然而,岁月是最不能容忍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对一件美好的事物保持长久偏见的。它在此后的生活中一度竭力向我证明:你错了。而我最后不得不对此深信不疑。我想与其说它捍卫了天津这座从来都不失风采的城,倒不如说它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我。

这样说来,天津首先是友好的,有气度的。

是的,天津历来是有气度的。这气度,不是大丈夫煮酒论英雄式的气度,也不是打开国门任人宰割不理不睬的气度,更不是隔壁邻居相互礼让一碗红糖水式的气度。而是能够始终包容一切优良品格与文化的气度。这气度,不是源于滨江道,不是由于津门街,也不是因为天津眼。这气度,源于闻名遐迩的“五大道”。

这一点,意大利风情区是最好的例证。

1860年,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签订之后,天津被迫开为商埠,最终免不了成为西方经济附庸的命运。一时间英、德、意、法、西班牙等国的步伐接踵而至,无论是抱有怎样野蛮残酷的政治目的,都无法遮盖这样一个极为明显的事实:他们或许实在是太迷恋这个曾经一度落后的东亚海滨之地了。于是,在这片根本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他们争相建起了具有各自地域风格的花园式住宅,在这里极力传播基督文化。除了大量的西式建筑,一座座教堂拔地而起。封闭自守的国度,在面对外来入侵时,当年的雄心勃勃早已丧失殆尽,最终选择了逃避和沉默。

毫无疑问,天津在国家腐化、外来文化入侵时充当了理所当然的盾牌,牺牲品。

然而,天津并未因此而被同化。相反,更为可贵的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津最是懂得如何在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找到一种自我平衡。在对现代文明感到极度饥饿的年代里,它曾经试图抵抗这样极富侮辱性的行为,但后来不管是由于怎样的原因,它停止了这种近似愚蠢的抵抗。最终变为冷静地思考,冷静地吸收和扬弃。甚至冷静地让人肃然起敬。

最近一次去意大利风情区是和特地从兰州远道而来的朋友宙子。我们选择在夜里璀璨的灯光下去欣赏它。我想看看它在夜里会是怎样一种姿态。我们是由南到北进入的。街区灯火通明,通宵达旦。街区内狭长的通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小吃,有烧烤,有煎饼果子,十八街麻花,还有狗不理包子……到这时坐在喧闹的小酒摊旁,浅酌三杯两盏淡酒,点几个小菜,来几串烧烤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但宙子立刻就把我这个念头否定了。他说这样一个地方,不适宜坐着看,也不适宜站着看,而适宜信步走着看。我对此很是不解。宙子慌忙解释说:“天津是地地道道的北方海滨城市,他不像日光城拉萨或者金城兰州那样,显得雄浑;也不像天府成都或者四季如春的贵阳那样,显得慵懒和温柔;更不像风流之地杭州或者扬州那样妩媚、婉约。天津自始至终骨子里透露着不慌不忙的气质,显得雍容大度。这就好比坐着是一种玩世不恭或者悠闲的姿态,站着是一种僵硬的姿态,跑是一种奔放的姿态。只有漫步走着是一种从容不迫、风度翩翩的姿态。”

听朋友这么一说,我恍然大悟。瞬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于是我们每人捧一罐凉茶,沿着灯火一路走下去。我想或许只有这样的步调才可以和天津这样富有生机而不失端庄的城市达成内心深处的共识,也只有这样的从容的步伐才可以在这座西式街区身上异常清晰地看到一个民族的近代史。

我愿就这样走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走着走着,我们便来到了海河之滨。

海河,也是天津的母亲河。

我的家在甘肃,舅舅家在宁夏平原,而甘肃和宁夏是因黄河而得福的地方。最好的例子就是兰州整个市区都是沿着黄河布局的,而宁夏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这样的说法。所以在见海河之前,我生平见过的较大的河除了黄河之外,没有其他的了。然而我却着实为此感到高兴,甚至于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可以说,黄河作为滋养整个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她的美名早已深入到整个炎黄子孙内心深处。而且这种概念式的影响几乎都是从启蒙时代开始的。但海河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多少有些陌生的。

也正是由于这种陌生感,才使得海河具有了某种神秘性的美了。

夜晚的海河依旧是在两岸高楼的灯火掩映下展现出它婉约的美。灯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群楼倒映其中;在夜晚让人轻易醉了的海河两岸,无数相恋的人于此漫步,或相偎,或相依。我于是想起曾有人说和相爱的人坐在天津之眼摩天轮的盒子里时,爱会随之升起。但在我看来,夜晚的海河,更适合诠释这种爱。或许,此时此刻,只有这秀美而又不失端庄的,并深藏母性的海河,才可以承担得起成全人世间最美好的一段回忆这样浪漫而又宏伟的重任吧。当然不得不说白天的海河也别具有一番风味。

那是去年的深秋时节的某个黄昏,我站在海河之上的大桥上,看着宽阔的河水浩浩荡荡,有条不紊地向远方高楼之间延伸过去,直到消失于视野的尽头。碧绿的水面上飘着小船、华美的游轮,时不时有按捺不住好奇心的游人坐上船去,有说有笑,好不热闹!而最让我难以置信的是,一个勇敢的水手,在暮色渐进的海河中央鱼似的游着,我宁愿相信他是遨游在母亲的血液里的一滴带有母体纯洁之爱的血。我曾见到过在河滩里或者水坝里游泳的人,但从未见到有人在如此宏大的河流中游得如此从容。那时海河给我的印象无疑是伟岸的,母性的,宽容的,也是极富魅力的。与此同时,在海河消失去路的地方上,夕阳悬挂在天边,像个正与母亲依依惜别的孩子。不可否认,也正是在这个黄昏,我第一次爱上了天津。

我和宙子都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中,或许在面对这样一个夜晚,这样一条河,这样一座不夜城的时候,沉默,是内心喜悦最好的表达。此后不久,我第二次走过海河西岸。不只是因为对此已迷恋太深,还因年关,要带些十八街麻花回去。

于是,我穿过了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不愧身有“津门十景”这样名副其实的美誉。第一眼就给我深深的震撼。这里不但是古建筑林立,店铺也都清一色以卖古文化用品为主。店主们都坐在门口操一口纯熟的津腔对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叫卖,各种装饰品琳琅满目,字画,篆刻,玉雕以及其他工艺品,特色小吃……让人目不暇接。我生平喜好字画,当看到笔墨纸砚这类东西时,心里不由得一暖。顿时便产生奢侈一下的冲动。于是买回一张水写布,几支毛笔,放于桌前,闲下来,洋洋洒洒挥就几笔,好不快意!然而有时免不了陷入莫名的悲观之中——承袭在宣纸上的中国古代艺术,在浮躁、现代化冲击下,到底还能在尘世珍藏多久?但幸运的是,古文化街给了我最为确定的答案。它使我最终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去坚信艺术本身的能量,足以让它保持自身。走着走着,便面对着一张大大的招牌,红色底子,三个金色大字:泥人张。瞬间想起小学课本里冯骥才先生的同名文学作品。于是便径直走了进去。我原本是想看看这从儿时起就印在脑海里的绝活儿,但进去之后发现并不是现场捏的,而是成品直销。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我看泥人张的兴致。店内有专门陈放成品的木质柜子,也有玻璃柜子。泥人样式不一,大小不同。当然价格也相差极为悬殊。靠近细细一看,确实不得不拍手称快,简直栩栩如生。我在古文化街只见两个泥人张的店面,于是在离开时便没能忍得住在两个店铺各挑了相同的一对一一一对恋人彼此相视着,含情脉脉。我将其中一对拿回家送给我半年不见的至交小朱,一对则放在自己书桌上。在一些闲暇的时光,我分明在这泥人上面看到了自己多年前那场最美好的初恋。

这样的泥人张,这样的古文化街,这样的天津,怎能容得我们对此抱有成见?

踏着熙熙攘攘的影子,和历史沉淀的浓郁而苍茫的厚重感,我走出了古文化街。只是遗憾至今未能在这里亲眼见一见天后宫海神娘娘的皇会,看看龙灯,旱船和狮子舞……但我坚信总会有那么一天,这遗憾,终将成为现实。

走过这么多地方之后,我本想歇一会。可是良知告诉我,如果来天津,还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

那便是一一大沽口炮台。

我首先登上的是炮台,而非遗址博物馆。

咸丰八年,大沽炮台南北两岸修起“威”“镇”“海”“门”“高”字号大炮台。我去炮台上观望的时候,发现这五面旗子迎风招展,像一个个正在向来者倾诉百年苦痛的孩子。这台子本身不大,四面都是土墙。乍一看感觉就像一块石头就能砸翻的感觉。顿时心头一颤。当年那些驻守在炮台抵抗西方列强的士兵,为了垂死挣扎的清王朝该是怎样轻而易举地付出了自己惨淡的一生。历史给后人的永远是无止境的思考。有谁会想到,曾经一度固步自封的帝国,竟是用这样的堡垒捍卫着自己。难怪它在历史狼烟中最终免不了饱受欺凌这样的惨痛的教训!我一时难掩心中的悲愤,大步朝遗址博物馆走去。

我看到了馆内陈列着出土的不同门类的、锈迹斑斑的残损的大炮,清政府直隶提督乐善写给咸丰皇帝的加急奏折,命运坎坷的“大沽铁钟”,中英《辛丑条约》的复本,雕琢逼真的塑像,旧式火药枪以及仿制的水雷……看着看着,一段历史便映入了我的脑海。我想到太多太多,那些屈辱的岁月,那个对外国人毕恭毕敬、低头哈腰的清政府代表,那个悲壮牺牲的乐善……一个民族在反反复复的折磨中流血,终于是在变得体无完肤之后,死去,又醒来。于是,我扣动相机按钮,拍下这样几个竖着的大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是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那天我两次登上炮台遗址。我站在炮台边上,望着远处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面,心里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抑或只有这样庄重的场合,才会使我真正得以和历史对话、和自己对话。这一次,我所看到的东西,将注定成为我这一生弥足珍贵的财富。

五大道、意大利风情区、海河、古文化街、大沽炮台……这便是天津——一座饱受沧桑、历经风雨却又集中西文化于一身的现代化城市。而天津这座城,注定将在北方文明的火焰中燃烧得更加旺盛,也注定一一在这燃烧中得到永生。

猜你喜欢

海河炮台气度
To Analyze the Chinese Complex in Pearl Buck’s the Earth
气度影响你的高度
推敲文本,把握有“度”
浅说晚清广州江防重镇沙路炮台
胶东半岛炮台的开发利用
炮台,战争与和平
破冰开河
洋务运动时期出洋官员对西方炮台的考察
浅析紫砂《仿古壶》的气度、工艺和文韵
致敬于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