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签到”是对个体的尊重
2015-05-20杨朝清
党员生活 2015年5期
杨朝清
近日,宁波市公交388路驾驶员徐杰,像往常一样来到公司总调室考勤机前刷卡签到。不过,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身体状况选择是否上班。据悉,这种签到方式叫“情绪签到”,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范司机带情绪开车,确保公交行车安全。
从表面上看,“情绪签到”任性、轻率;而从本质上,“情绪签到”则是对公交司机利益诉求的尊重和回应。和其他劳动者一样,公交司机的心情和身体状况并非一成不变的,一旦身体不适、心情不佳,“强行上路”不仅损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给公共安全增添了潜在的风险因子。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发展观念和价值排序中,心理健康和情绪调节都处于一种被忽视、被漠视乃至被遗忘的边缘状态。面对劳动者的情绪波动和心理起伏,用人单位通常将其归咎为主观意愿出了问题。劳动者被集体地抽离了个性和特点,被硬塞在一个共同的身份之中,接受相同的对待,规训出相似的反应来。殊不知,不同的劳动者在身世背景、生活经历、兴趣偏好、心理特质等方面却存在着差异,“一刀切”的背后,说到底折射出的是劳动者的权利困境。
在现代社会,标准化、程序化的流水线生产,不仅影响了劳动力市场,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行了塑造和异化。一方面,讲究效率、追求精准成为一种社会心态;另一方面,劳动者成为没有感情、没有情绪的工具,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机器人”。就此而言,漠视劳动者身心健康的“摩登”怪圈,不是银幕上的故事,而是创新社会治理观念必须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