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生态环境监测的若干分析

2015-05-20刘祥洁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18期
关键词:监测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监测技术

摘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重要性的综合管理工作,监测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整个环境监测的整体效果。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通过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与技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文章围绕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进行概述,并阐述了生态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多技术角度探讨生态环境监测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水平;监测技术;生态环境保护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7-009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7.046

在生态环境的监测技术运用中,尤其是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手段,融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处理功能,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生态环境监测的规范化、常态化管理方式,将有很大的实践效能。笔者通过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整体分析,从中创新性地形成对技术控制的整体运用。

1 生态环境监测的整体意义

1.1 生态环境监测的整体概念

作为与环境保护相融合的生态系统模式,主要就是突出在环境保护中,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代表值的测定,通过现代化技术的融入,在整个监测中采用计算机信息软件等功能,更好地为环境质量的好坏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控制。在监测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现场督察、资料的收集以及监测设计计划、布点设计、样品监测等方式,形成对数据分析处理、综合指标的评定等综合运用,结合在生态环境监测主管单位的整体监管中,形成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环境保护模式,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管办法。

1.2 整体功能的发挥

在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中,主要是通过技术运用的手段,围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个要素,在污染要素、生态环境破坏等方面形成技术性的控制,这样可以更加突出在整个监测中的技术模块,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其中,通过对空气质量、废水排量等有效的数据控制,能为环保监察的执法提供科学的依据,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运用。

2 生态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业务水平不强

在环境检监测的处理过程中,由于专业队伍人才的缺乏,不能全面适应整个监测的需求,有的监测机构即使配备了相关的人员,但是在专业技能上还是不能与整个监测技术相吻合,对于监测中空气质量、地下水以及废水等指标的测量,不能形成整体的管理水平,因此不能适应整个监测业务的整体功能。

2.2 过分强调经济效益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生态环境的监测中,由于空气质量的下降、水污染的严重加剧,空气质量的全面降低,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全面强调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步伐,在电子产品、化工药物、能源开发等过程中,采用的是粗放式的开采模式,因此,没有技术开发的模式,也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生态问题,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运行态势。

2.3 生态破坏的严重性较大

在环境破坏中,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尤其是在整个经济大背景下,环境污染的形成不是一时的,主要的过程是经历日积月累的。生活环境中各种空气要素遭到破坏,不能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态方式。在环境监测的系统模式中,也不能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从而不利于环保部门对于环境的整体控制,在技术上不能全面创新,这些都不利于环境生态监测技术的整体升级和在具体运用中的作用发挥。

3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方式

3.1 遥感与GIS一体化集成技术

遥感图像类似于栅格数据。在GIS,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级轻松实现一体化。GIS软件在图像处理方面比较弱,而遥感软件在数据管理及空间分析方面非常欠缺。遥感图像分析功能可以被用来作为一个核心组件和GIS的集成,我们必须首先解决数据在两个平台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遥感影像获取成本相对较高,且需要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如果为每一用户都单独配备相应的影像将需要花费较大的代价。而遥感影像的使用特点是多个用户经常在同一幅影像上进行相应操作,也就是以共享方式使用影像。因此基于Web Services的共享方式能集中利用服务器的软、硬件资源,方便终端用户的使用。其次是平台一体化。如果在菜单中的遥感图像处理的结果可以被直接发送到GIS软件,没有中间的保存、打开,类似于GIS的分析软件,该软件直接进入远程同步显示或另一个软件集成软件的常用功能,虽然在两个不同的软件平台下工作,但效果类似。

3.2 数据库内容和组织

数据层由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两部分组成。其中,空间数据库包括评价区域基础地理数据和遥感数据;属性数据库包括国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相关术语的解释,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地类代码、含义以及一二级地类匹配关系,各个评价指标权重及计算方法,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环境质量数据等。同时,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通过统一的ID关联。

关系模型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二维表格,适用于具有简单属性(属性不可分),且属性个数固定的对象,但不能直接表示属性个数不定的空间数据,如一条线上具有不同的空间点。

3.3 突出环境保护监测网络化建设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的每一个科学指标,尤其是在监测网络系统的构建中,最主要的是实现整个系统管理的规范化,在严谨的设计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形成技术融合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网络化建设的优越性。在科学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全国环境监测网、生态环境监测网,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和环境管理的需要,建立并完善国家、省、市级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及运行机制,制定章程和规范,统一协调,合理分工,相互配合。监测站承担大量基础性、常规性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工作,监测总站和省站不承担或很少承担具体监测任务,重在监测科研,进行监测技术路线、监测标准规范体系、分析方法体系、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评价技术体系、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的深入研究。

4 结语

在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运用中,要形成多技术综合运用的有效管理运用,在全面推行有效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对整个监测系统的网络化建设管理,发挥生态监测在每一个环境保护管理中的时效性,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景欣.浅谈当前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2] 刘蓉.浅谈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硅谷,2010,(5).

[3] 郭琦.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意义与建议[J].科技风,2010,(15).

[4] 吴强.环境监测质量综合分析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0).

作者简介:刘祥洁(1985-),男,广东韶关人,供职于韶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研究方向:现场监测。

(责任编辑:秦逊玉)

猜你喜欢

监测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监测技术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磨削加工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GIS设备局部放电监测系统的研究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