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大片中国化
2015-05-20
没人敢说占领全球电影市场是轻而易举之事。打破了《阿凡达》中国区最高票房记录的《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就遭遇了中国公司铺天盖地的投诉,对方曾为在影片中植入自己产品的广告而花费不菲。
中国某鸭脖连锁店说自己“非常不悦”旗下鸭脖产品仅在影片中的冰柜亮相短短三秒时间。武隆喀斯特国家公园也对美方制作团队误将“青龙桥”地标当成了刻有“中国武隆”字样的石头地标而义愤填膺,此举给观众造成错误印象,误以为该景区毗邻香港,而事实上两地实际相距700多公里。很显然,景区管理方从未观看过迈克尔·贝执导的影片,而双方争得不亦乐乎的却是空间、地理以及叙事等各个层面是否相一致。
“为何发生在香港的车辆混战,其方向盘竟都在左边?”一位电影发烧友在中国的twitter——新浪微博(Weibo)上发问。微博上积聚了很多影迷,都对影片中植入众多广告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会在德克萨斯州的大漠深处出现一位中年人,掏出中国建设银行卡、然后再从atM机上取款?”另一位影迷这样发问道。
也许,这些专为亚洲市场量身定制的好莱坞大片的目标是通过获取梦寐以求的“合拍片”身份,从而成功绕过中国政府的进口电影配额制————限制在中国国内上映的外国影片数以及限定制作方攫取过高利润。
“10年前,中国仅作为事后追加的放映市场,”票房分析师布鲁斯·纳什说。他把卡梅伦执导的《阿凡达》在中国获得1亿美元票房以及2012年中国领导人做出决定、每年允许进口 34部外国影片{原先每年允许20部外国影片上映,条件是另外的14部影片必须以3d或宽银幕(imax)格式放映}作为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里程碑时刻。“能在一个国家获得1亿美元票房具有重要意义。要夺得每年夏天的票房冠军,就得付出4亿美元的投资。为了收回投资,就必须与经营美国市场一样努力经营中国市场,因此必须在不得罪两大市场的前提下,想出两全其美的对策。”
但好莱坞也不乏马失前蹄栽大跟头的实例。去年,《钢铁侠3》的制片人希望能获得梦寐以求的合拍片身份,但影片最终却剪辑成了两个不同版本。在其中一个版本中,由中国影星王学圻饰演的“吴博士”看到钢铁侠叫板电视上的汉语后用汉语说:“他没必要费这个劲——中国可以助一臂之力,”然后给自己倒了一杯中国产的伊利牛奶;之后,当托尼·斯塔克决定不当钢铁侠后,就前往中国做手术——美国版影片中没有这样的场景。
“也许观看中国大片的美国观众人数抵不上观看美国大片的中国观众人数,”布鲁斯·纳什说,“但风水终究会轮流转。中国电影人会创造出全新的讲述故事方式,它们会与好莱坞相互取长补短”。在派拉蒙公司的帮助下,取材于兵马俑的中国超级英雄影片拍摄工作已接近尾声,而2012年拍摄的中国大片《人在囧途之泰囧》“酷似美国影片《宿醉》”。
菲尔·康特里诺说:“中国电影人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准。他们投入的资金越多,就越能学到讲述电影故事的技巧,就越能拍摄出高水准的影片。它比好莱坞预估的速度要快得多。”抑或说根本不以好莱坞的意志为转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