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花香里说丰年

2015-05-20

农民科技培训 2015年5期
关键词:富阳市跨区机收

俗话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早年间,农村姑娘孙秋亚和她的丈夫从一台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辗转浙江、安徽等地进行水稻、小麦跨区收割作业,到自己承包百亩农田成为规模经营大户,再到创办起亚鹏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孙秋亚夫妇在10多年的创业坎坷路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转型升级,成为点缀在富春大地农业生产战线上一颗新星。

起步从跨区作业开始

37岁的孙秋亚生于改革开放初期,是浙江省富阳市鹿山街道南山村村民,结婚后与丈夫一起打过工,摆过路边摊,开过店卖过鞋,平时丈夫对一些农机具总喜欢拆拆装装,空闲时帮农户修修农机。2002年收割晚稻时,村里来了两台收割机,一户接着一户地作业,生意很是不错。秋亚当时就有了让丈夫从事收割机割稻的想法。2003年夫妻俩拿出结婚后的全部积蓄购买了一台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开始为周边农户开展机收作业服务。

为了延长机收作业服务时间和增加机具利用率,她经常跑农机站,收集小麦和水稻成熟时间表,准备跨区作业。别看她是女人,一样能吃苦,干的活一点也不比男人轻松。丈夫开车机收,她负责接粮、装袋、量地、买配件,风餐露宿,还要与当地的经纪人联系业务,简直就是一位后勤部长。初战告捷,当年就收回了成本,还净赚2万多元。

通过几年的磨砺,秋亚开发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跨区作业路线,每到一处都有她的“经纪人”,不用担心没活干。几年下来秋亚始终遵循一条原则,就是干活讲诚信,注重收割的效率与质量,而且每到一个村、一个点,总要为孤寡残疾老人义务收割。逐渐地,各地的经纪人都会提前与她打电话联系预定,老百姓专等着她的收割机干活。

政策扶持驶入“快车道”

通过跨区作业,尝到甜头的孙秋亚更坚定了依靠农机创业的信心。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秋亚紧紧抓住了这一好时机,为自己“强筋壮骨”增添农机具,当年她购置了一台江苏754拖拉机。为了学习掌握农机新机具、农业新技术等知识,她不放过每一次农业部门举办培训班的机会。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她拿到了农广校种植专业中专文凭。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务农的青年越来越少,出身在农村的她,看到了一家一户土地分散经营方式对农业发展的束缚。2006年,秋亚与村民签订了50亩的土地流转经营合同,统一耕种、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施肥。到2010年底,土地规模经营已达到500余亩,当年出售粮食300余吨,净收益达30余万元。同时,她对本村及周边村有意向的农户实施了签单式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机地结合”和“机民结合”。

2012年,孙秋亚成立了一家固定资产达150万元的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以“发展生态种养殖,打造无公害产业”为目标,优化全程服务,拓展销售渠道。走进秋亚的农机大院,就像走进了农机展览馆,从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再到烘干机等各种农业机械整齐排列一应俱全。

从农机从业者到农机大户,再到生态农业公司的董事长,一路风雨一路歌,孙秋亚真正成为了一名新时期的职业农民。下一步她将开展稻鱼共生种养,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路子。稻田增水增肥,粮渔互促,稳粮增鱼,她期待着在稻花香里细说丰年光景。

浙江省富阳市农业局 钱海平

猜你喜欢

富阳市跨区机收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跨区取件的困扰
跨区基地化演习中医疗保障组的任务探讨
麦收时如何进行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
富阳市:为“工业强市”提供科技支撑
浙江省富阳市实施6轮造纸行业淘汰关停工作
中小城市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