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堂下的“泛在学习”

2015-05-20潘玥舟

国际公关 2014年4期
关键词:泛在学习课例学习者

潘玥舟

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泛在学习”——无缝学习的方向

泛在学习(U-learning),又名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是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泛在学习(U-learning)是数字学习(e-learning)的延伸,克服了数字学习的缺陷或限制。由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移动学习(M-learning)逐渐引入泛在学习体系。就泛在学习的本质特点而言,它是“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本身为焦点”的学习。

它的一个优势是具有泛在性。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接入他们所需要的文档、数据和视频等各种学习信息。这些信息的提供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因此,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的过程。另一个优势是计算设备便携先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深入,泛在学习将会是普适计算环境下未来的主流学习方式。这也是无缝学习的方向,很多学习时间就需要短时间、零碎时间来补充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是一种自然或自发的行为。学习者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者所关注的将是学习任务和目标本身,而不是外围的学习工具或环境因素。泛在学习创造智能化的环境让学生充分获取学习信息,这与让学生到图书馆或学校进行学习或通过网络获取学习信息有很大的差异。泛在学习的目标就是创造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教育环境,实现更有效的学生中心教育。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在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即所有的实际空间成为学习的空间。知识的获得、储存、编辑、表现、传授、创造等的最优化的智能化环境,将提高人们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泛在学习”的学习模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体系,泛在学习的实现需要数字化技术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复合教学模式和灵活学习支持服务等多方面资源的支撑。从学习模式上看,泛在学习包含以下三类:

正式的课程学习

正式的课程学习,是指基于学习资源和教师的正式学习,如一个专业的课程学习或者一个证书教育的课程学习。专业教育机构(教师)要进行课程设置、编制教学大纲、编制泛在学习资源、安排教学活动、进行学习测评,并不断改进整个过程;学习者则要选择学习的课程、明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参加学习活动、参加学习测评并达到测评成绩。尽管教师和学习者的教学活动是处于“准分离”状态,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非正式资源学习

非正式资源学习,是指完全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非正式学习。一般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依据自我需求,查找合适的资源,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如果资源不能满足需要,学习者会重新查找更合适的资源。通过学习,学习者可能会在思考、分析、总结后,撰写一些心得、体会,甚至编写一些新的资源,提供到资源系统中,形成生成性的共享资源。可利用的资源可以是一段文本、一张图片、一段视频、一个课件,也可能是一门完整的课程资源。学习的目标、行为、过程、效果均由自己决定,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制约。

准正式主题学习

准正式主题学习,是指基于学习资源和教师的、介于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之间的一种学习模式,如“在线学习网”。主题学习的广义概念是指就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内容的学习,如某种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某种体育、文艺、健身爱好的学习等。之所以称之为“准正式”,原因是对于这类主题学习,一般是由教育或者培训机构依据学习主题的共性需求,设计主题培训项目,创设泛在学习环境,编制泛在学习资源,设计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教师的指导、辅导。学习者则是要依据自己的需要,查找并选择适合的培训项目,按照教育或者培训机构创设的环境、条件、过程,并利用编制的资源进行学习、交互。准正式主题学习的学习目标、行为、过程、资源等均会受到教育机构的制约,但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评价没有严格的、强制性的规范或者规定性。因而,称之为“准正式”的学习。

微课营造“泛在学习”小环境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微课看似“碎片化”仍需系统全面性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的特征有:

1. 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 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 .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 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 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 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 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 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 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 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可汗学院——未来教育的曙光

“可汗”是谁?“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做什么的?可汗学院是由一位名叫萨尔曼·可汗的孟加拉裔美籍年轻人2007年创办的一个非盈利教育组织,其宗旨是:为全世界所有的人提供优质的免费教育作为他们的使命。

2004年,身为一位对冲基金分析师的年轻人可汗,为了远程帮助成绩不佳的侄女进行课程辅导,用一台电脑、一个话筒和一套简易的录屏软件,每天利用业余时间把辅导讲解内容制成教学视频并同步发布到Youtube上,没有想到也受到其他学习者欢迎。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让他信心百倍,他利用业余时间制作更多的教学视频,他录制的视频也以几何级的速度迅速向周围蔓延。

2007年,可汗成立了一个非营利的在线教育视频课程平台“可汗学院”,这个网站的月平均点击量便突破了200多万次。可汗凭借着的自己的勤奋和虚心学习,其在线视频课程不断渗透到其他学科和领域。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都每天坚持录3个视频。目前,可汗学院拥有3500多个优秀视频,并配有在线测试和评价反馈的学习系统,其中近3000个为可汗本人亲自讲授录制。可汗学院学习模式已从家庭走进了学校,甚至正在“翻转课堂”,并被比尔· 盖茨认为正在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

猜你喜欢

泛在学习课例学习者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课例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