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联盟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架构研究

2015-05-19孟祥凤

图书馆界 2015年2期
关键词:共享模式共享平台体系结构

[摘 要]文章介绍了图书馆联盟建设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的必要性,从共享平台服务架构、体系结构、资源共享模式和共享模式框架四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的方法和关键技术,最后指出了联盟构建资源共享平台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共享平台;服务架构;体系结构;共享模式

1 图书馆联盟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1.1有利于进行深层次的数字资源共享

建立统一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成员馆数据库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且有利于图书馆特色服务、资源建设和核心业务的提高,对成员馆的特色资源和特色服务也是一种宣传,方便其他成员馆借鉴和学习[1]。

1.2 避免成员馆之间重复建设

数字共享平台的搭建,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重复建设,为图书馆资源建设节省经费,尤其是资金不足的中小图书馆[2]。1)硬件方面。联盟建立共享平台,所有共享共建的数据库所需要的硬件环境可以进行统一规划、集中部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所有的数字化设备进行分块或者集中安放,共同搭建一个提供系统服务的硬件设施环境,避免重复建设。2)软件方面。联盟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方便的方案来进行管理,通过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跨馆检索、资源下载、在线阅读、资源速递等,可以节约成本,促进成员馆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将优势资源集中建设,打造大而全的特色资源库,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3)资源动态分配方面。通过对访问量、下载量的统计和检测,实时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分配。一些访问压力较大的成员馆可以通过共享平台进行分流,避免出现网络拥堵或者服务器崩溃的现象。合作式购买数字资源不仅节约成本,且可以满足小部分特殊用户的信息需求。共享平台还可以对计算资源进行配置,保证网络的通畅,优化资源配置。

1.3 提供在线远程服务

通过网络协议对所有读者进行服务(免费或有偿),读者可以通过专用网络(图书馆联盟可以实行IP控制)或者账号认证体系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对数字资源平台进行访问、检索、查询和下载资源,工作人员也可以提供远程咨询服务。一方面,这样有利于成员馆在经济基础、资源基础、技术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满足部分高需求读者的需要,进而缩小成员馆之间服务与管理的差距;另一方面,平台的搭建为基层馆员业务交流和学习提供了方便。馆员可以通过平台及时看到其他成员馆的服务新技术、新模式、新手段,对提高本馆的服务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图书馆联盟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模式

数字资源平台的建设要切合实际,在符合国际封装和链接标准的基础上,对具体实施的服务进行区别对待、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系统的良好扩展性与维护性。

2.1 共享平台服务架构

该平台的目标用户分为两类,一类是读者,一类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所以在系统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两类目标人群开放不同的权限。面向读者服务的功能应该包括注册、查询、资源下载、参考咨询、联合问答、个性服务、统一认证等;面向工作人员的功能应有标准制定、数据录入、数据删除、数据修改、权限设置、注册服务、业务服务、接口服务等。

该平台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五层架构:基础层、平台层、服务层、应用层和门户层(如图1所示)。1)基础层主要为共享平台提供硬件支持,包括物理主机、服务器、虚拟机、交换机等基础设备;2)平台层主要提供网络支持、数据库支持、数据库存储支持功能,是数据共享平台的软件基础,包括磁盘阵列、数据存储、网络设置、远程服务、客户端、系统服务、节点管理等;3)服务层主要是为共享平台提供服务支持的,就是系统的后台管理部分,包括统一认证、用户注册、授权、账号管理、检索、日志管理、资费管理、适时监控等;4)应用层主要是图书馆业务方面的功能,如检索、查询、编目、馆际互借等;5)门户层是直接面对用户的窗口,界面设计要友好和个性化(如漂亮的皮肤和主题),针对权限的不同而设计出不同功能的界面。

2.2 共享模式体系结构

数字资源共享平台体系结构的形式多种多样 [3],有分布式体系结构、采集式体系结构和混合式体系结构,它们在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各有优劣,图书馆联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做到扬长避短。

2.2.1 分布式体系结构。分布式体系结构适用于联盟或多个机构,当其中的成员馆建有数字资源库时,通过一定的技术来控制其他成员馆的访问,从而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如图2所示)。这种体系结构的优点是局部响应速度快,易于扩展,成员馆可以对其本地元数据进行检索,同时这种模式保留成员馆特征,成员归属感强,对本馆实时调整数据库方便。不足之处:1)成本高,有重复建设的现象;2)跨库检索有难度,标准难统一,随着数据量增大,会影响检索速度;3)数据库容易出现不一致性。本体系主要有两种实现模式:1)物理分布、逻辑集中,通过开发共享平台统一认证和统一检索来实现;2)物理和逻辑都分布,成员馆可以通过如SRW/SRU或Z39.50等协议来实现[4]。

2.2.2 采集式体系结构。采集式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它可以克服分布式体系结构的不足,其工作原理是对各个成员馆的元数据进行采集收割,统一进行标示而形成新的元数据库,用户通过检索元数据库来获得原始资料,这样可以提高检索效率,并降低了成本,这种体系结构适合大范围的图书馆联盟共享平台[5]。不足之处是采集不是实时进行的,用户只能访问到最近一次的采集数据。

2.2.3 混合式体系结构。混合式体系结构是多种体系结构的结合,这种体系结构适合全国范围或者几个图书馆联盟进行联盟(如图4所示)。它具有强大的功能,对平台建设和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硬件环境、软件环境要求较高,费用昂贵。因此混合模式集中了前两种体系结构的优点,其最主要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实现联盟内的资源共享,并保持原成员单位或者联盟的共享体系不变。

2.3 共享模式的基本框架

本框架是将所有的资源统一整合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包括公共服务软件体系、资源检索与数据整合系统、成员馆自动化系统三部分。其中公共服务软件体系包括自建数据库、馆际互借、联合编目[6];资源检索与数据整合系统包括合作参考咨询、成员馆所购买数据库、第三方数据库等。可以通过用户门户、信息系统结构、浏览器等工具访问和使用这个共享平台,具体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2.4 共享模式的资源共享方式

2.4.1 垂直共享。垂直型共享方式是存在有隶属关系的各种图书情报机构在不同层次上进行的协同合作资源共享方式,如中国科学院系统与其附属的各个研究所之间的关系、地方上的公共图书馆系统等都属于这种隶属关系。这种方式由于具有业务或行政上的从属关系,组织比较方便,政策容易制定。这种模式的缺陷是各成员馆之间距离较远,在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上时间较长,成本较高,另外这种垂直型方式有明显的排他性,不能使信息资源充分共享。

2.4.2 水平共享。水平型共享方式主要表现在区域内不同专业图书馆、情报所和文化中心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省、市、区为单位,在一个地理范围内,建立中心馆,招收成员馆的方式进行资源共享[7],如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广东网络图书馆等。采取联合编目、数据库共享、特色资源库共建等方式,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成员馆特长,以较少成本充分挖掘分散的信息资源。不足之处是合作动力较弱,不容易管理,需要合理的运行机制进行协作和保障。

2.4.3 网络共享。网络型是前两种模式的综合,即所有的图书情报机构都可以接入,共同建设和享用信息资源,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范围广,信息共享程度最高,从理论上讲是最合理的。但是由于很多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不属于一级机构,从政策上很难进行控制和约束,跟水平共享一样不容易管理。同时这种模式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一流的现代化设备,采用计算机进行联网方式进行,它是一种网络化方式,如CALIS中心。

3 图书馆联盟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中的注意事项

3.1.经费支持

经费支持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图书馆联盟更是如此。袁静等指出“在我国,经费问题仍是联盟发展的一大难题”[8];金声也提到“我国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之所以规模小、总体水平不高,而且数量少、发展不平衡,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对区域性高校文献信息共建共享工作干预和资助的力度不够”[9];颜务林等指出“国内的经费情况存在着开始投入大,后续投入少甚至无投入的情况,导致联盟发展走进瓶颈”[10]。所以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平台在建设前要考虑经费来源问题。建设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1)稳定的经费来源,包括政府拨款(这是目前图书馆联盟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成员馆会费;2)不稳定的经费来源,包括图书馆联盟基金、企业赞助、成员馆分担部分经费等。

3.2 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是制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用户不会辨别网络中传播的知识是否合理合法,因此,知识产权问题制约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这就要求图书馆联盟在进行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合理合法地使用网络信息资源[11]。一方面,信息资源联合采购过程中与资源出版商协商好知识产权使用范围,寻找图书馆联盟与数字商的均衡利益;另一方面注重建设特色资源库,并在建设中制定相关的收录、修改、下载等方面的产权保护对策。

3.3 制定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

制定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要从计划、标准、业务、资金、人才和评估几个方面同时入手[12]。1)尽量坚持政府主导;2)建立多元化资金渠道,成立本联盟基金;3)平衡成员利益,制定必要的补偿措施,如集团采购、联合编目、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业务;4)建立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13];5)联盟馆之间要信任和团结,并与其他联盟建立协同服务;6)建立合理的人员管理机制。

3.4 系统扩展性要强

图书馆联盟是一个有机的生长体[14],其成员馆在不断地增加中,同时图书馆联盟的资源结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停地变化中,所以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平台的可扩展性要强。1)基础层采用扩展性比较强的硬件设备,平台层采用易扩展和移植的软件方案,服务层和应用层采用扩展性好的开发语言;2)预留新程序、新功能、新数据格式、新数据库接入接口;3)预留新成员馆接入接口,方便联盟的扩展。

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平台在搭建的前期要做好规划,从服务架构、体系结构、共享框架、开发语言、数据库选择、硬件设备等方面综合考虑,后期管理制度的建立,奖励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等都需要严格制定,这样才能保证平台的良好工作状态,这样资源共享平台才能真正起到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为成员馆节省开支,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靳 辉.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特色服务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4(2):79—81.

[2] 孟祥凤.我国农林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20):45—49.

[3] 喻 昕,王敬一.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架构研究[J].情报科学,2011 (7) : 1049—1053.

[4] 曾 苏,马建霞,祝忠明,等.机构知识库联盟发展现状及关键问题分析 [J].图书情报工作,2009(24):106—110.

[5] 陈淑珍,韩 珂,祝忠明,等.我国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的模式选择与实施策略[J].图书馆杂志,2009(8):52—54.

[6] Robert Fox. The Golden Mean [J]. OCLC Systems & Services, 2011 (1) : 10—17.

[7] 高咏先,叶 华.区域性图书馆联盟资源整合与服务模式研究——基于CALIS与超星平台对比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24—27.

[8] 袁 静,焦玉英.我国图书馆联盟风险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6):48—56.

[9] 金 声.中美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运行机制对比分析[J].全国新书目,2007(13):84—86.

[10] 黄筱瑾,刘金玲.图书馆联盟经费运行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2):79—82.

[11] 高兆云.论区域性数字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宁波市数字图书馆为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2(2):37—40.

[12] 吴爱云.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管理体制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14):92—95.

[13] 宋亚军.区域图书馆联盟自建特色资源整合服务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0):75—78,98.

[14] 王纪坤.图书馆联盟持续成长的协同机制构建[J].图书馆,2014(5):39—41.

[收稿日期]2014-12-30

[作者简介]孟祥凤(1982—),女,硕士,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发表论文9篇、参编著作3部、参与科研项目5项,研究方向为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猜你喜欢

共享模式共享平台体系结构
基于思维导图的化学知识体系结构构建
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理念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探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中企搭乘“共享平台”好出海
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的内控深化与实施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服务探讨
认知无线网络中的重点技术和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构建与运行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