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语文课堂需要有效的拓展与延伸
2015-05-19程永兰
程永兰
【摘要】语文教学中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学中离不开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重难点的拓展和延伸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化对文章主旨和内涵的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对语文和课文的概念没有理清,只是在教课文却没有教语文。课文只是语文知识在某些知识点上的体现,不能代表语文的全部,作为语文教师,教语文的前提是把握好教学的方向和思路,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可以让学生从生活、文化及各种阅读中获得语文的体验,拓宽课文的外延,与语文接轨,真正地实现语文学习的目的。
一、走进生活,拓宽课文的外延
走进生活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得到语文学习的全部,课本中的几篇范文只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几朵绚丽的浪花。教材在编排过程中会考虑到时间和地区的差异,往往只是点到为止,不能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包含其中。那么教材没有编排却又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和知识点,老师要引领学生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比如与课文《老师,您好!》相对应的内容应该和教师节相关联,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教师节的具体情况给学生补充或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获得真实的感受,加深理解的同时得到语文的知识,从课文教学延伸到了语文教学。再如与《但愿人长久》相对应的节气是中秋节,但由于教材的内容有限,没有讲得很仔细,教师应该有目的的将生活的知识与课文内容进行链接,搭建起一座生活与语文沟通的桥梁,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自己过中秋节的经历和感受,还可以补充与中秋节有关的诗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可以引导学生从学习的教材向生活过渡,实现编写意图。
二、拓展文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他的话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必须不拘泥于文本的限制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知识。教材的内容毕竟有限,只有拓展和延伸,才有可能让更多的知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获得必要的提高和发展。但拓展延伸应是有限度的,延伸的同时应该受到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限制,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就好比是空中楼阁,所付出的任何努力都会付之东流,无教学效果可言。延伸和拓展必须以文字作为教学之本,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托,才能找寻到符合要求的课程教学资源,才能更为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在课文教学中进行拓展延伸时,必须紧扣文本,深挖教材中的教学资源,符合教材内容的情感及价值取向。以教学《三顾茅庐》一课为例,教学中进行拓展和延伸,把刘备和诸葛亮的生平资料以及与文本相关联的资料渗透到学习过程中。此时的教师应张弛有度,把控课堂,确保把学生引领在自己课前设计的教学轨道上来,体会到刘备求贤心切。
三、延伸阅读,开放语文课堂
拓展和延伸主要意图是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要么用生活中的经验来验证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要么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和课外读写的训练。语文的外延的途径有很多,其中以阅读和社会实践最为重要,效果也最明显。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和生活体验,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生活和阅读体验,让语文课堂得到充分的开发,让语文教学从课堂走向课外,又在课堂知识的可控范围。苏教版新版本教材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在课后的思考练习中增添了一项关于 “搜集资料”的新要求。例
如:在教学《人类的“老师”》时,课后就要求学生去搜集一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实际例子,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及图片,然后在班级进行交流。再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中,课后也有搜集宋庆龄的相关资料的要求。同样在《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的课后也有拓展学生对我国中药了解程度的要求。由此可见,拓展阅读和开发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四、拓展阅读,增加文本厚度
语文学习是和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注重学生的阅读,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要读哪些书,要读多少书,但由于没有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激发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老师布置了,学生也读了,但没有完成任务,效果也不理想,教师也不检查,就这样不了了之。问题就在于师生都只把课外阅读真的作为课内阅读,课内与课外是分别孤立的两个个体,不是“心心相印”,很难激起学生阅读的兴奋点,不能把课外阅读作为提高语文知识水平的有效工具。我们只有在与文本相关联的情况下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才能增加文本的厚度,可见找出课文的支点,并用这个支点将课内的知识与课外的阅读体验融合起来,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教学效果。以《三顾茅庐》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学了《三顾茅庐》这一课,我们除了了解了刘备及诸葛亮,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相关的内容呢?问题一出就会得到许多积极的响应,学生一定会提出许多他们想知道的问题。教师没有必要立即告诉答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去阅读《三国演义》,自己在寻答案,这样就有机地把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联系到了一起。
总之,在新课程要求的引导下语文教学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我们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以课本为主阵地,将语文教学引向一个崭新的天地。真正的让语文教学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学课文到学语文,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钟情于语文的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家学.语文课堂教学“求取—给予”模式探索[J].快乐阅读,2013(16).
[2]王万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甘肃科技,2011(15).
[3]梁增红.立足课堂,拓展延伸要适切[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06).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