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译促听

2015-05-19田莎石红梅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听力

田莎 石红梅

【摘要】在现有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下,学生听力主要有两大问题,即生词障碍和逻辑思维混乱。本文以此问题作为改革切入点,以口译技能训练自上而下思维模式,脱离语言外壳的特性为出口,论证了口译技能训练法应用于英语听力课堂的相关性并提出了四步走的实际操作。

【关键词】听力 口译技能训练法 自上而下 脱离语言外壳

【Abstract】Under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l,students mainly encounter two difficulties in listening,namely new words and logic mess.Based on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makes reference to the top-down thinking pattern and deverbalization needs of interpreting skills practicing and tries to integrate them into the current listening class for favorable reforms.

【Key words】English listening classes; interpreting skills practices; top-down thinking pattern; deverbalization; relevance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后,国家间交往日趋频繁,非英语国家英语学习者的听力技能在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听说读写四个语言交流技能中,听力是交流的基础,是语言输入的门槛。听力的重要性已成共识,提高英语听力也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英语听力教学仍不尽人意。我国传统的听力教学程序是学生浏览问题,教师讲解新词,教师放录音,核对答案,再放录音;听力教材也更加关注练习数量而非听力理解过程。在这种教学下,学生一直被动,有限的听力水平仍是他们交流中的障碍。笔者过去两年从事口译和听力教学后发现口译技能训练理念可解决听力课堂现有的问题。本文将基于这项假设,探讨基础阶段英语听力教学中引入口译训练模式的相关性和具体操作,以期为听力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

二、口译技能训练法与英语听力课程改革的相关性

在现有听力教学模式下,学生听力主要有两大问题,即生词障碍和逻辑思维混乱。生词障碍指学生过分纠结个别字面意思而忽略全局,主要与传统听力练习方式有关系。选择题和填空题是听力教材中的两大题型,均是针对自下而上的理解模式,即弄懂每个单词和语法结构的意思,然后构建起整个句子的意义。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只关注语言文字,不会通过文字产生联想,最终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逻辑思维混乱,无法宏观把握语篇。

听力理解是一个动态和复杂的过程,听者结合自身经历和知识结构进行理解,因此听力课上听的目的不能只是回答问题或是记住关键信息,更是为了分析逻辑和意义层次进行语内复述。刘和平认为“听”,是把精力集中在信息上,而非听词不听意。因此,听力课程的改革应强调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听力理解,跳出生词障碍,学会分析逻辑。口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是使用两种不同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口译听力要求译员必须跳出语言形式,自上而下,专注听力,把握信息逻辑结构。以此为结合点,口译技能训练法与英语听力课程改革在以下两方面具有极大的相关性。

1.借助口译训练法,在听力课堂实现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如果教师不讲授自上而下,即在语境和已处理句子整体意思的基础上,预测下一句可能是什么(Brown,2000:234),一般学生很难有此意识。Daniel Gile 提出的口译思维运作模式C=KL+ELK+A,即comprehension = knowledge for the language+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analysis(理解=语言知识+语言外知识+分析能力)就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运作过程。一些口译训练法如原语译语概述复述,影子练习等,要求学生使用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连锁记忆等,复述原语,概括大意。这相比于选择填空题,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会听什么,怎么听,怎么分析等问题,更好的把握原文的主题连贯和说话者的意图,从而在信息理解获得突破,自上而下,真正锻炼听力技能。

2.借助口译训练法,在听力课堂培养学生听信息听意义的意识。法国以Seleskovitch为代表的释意派理论认为,口译是人类的交际行为,口译过程包括“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这一阶段。在自然的交际活动中,语言主要起工具作用,口译对象应是信息内容,而不是语言,口译中的听就是要 “得意忘形”。学生听力时的生词障碍就是只听字不听意思的体现。笔者认为一些口译训练法如概述复述等短期记忆训练能帮助学生有意识的关注脱离语言外壳的意义,而非语言的形式。

总而言之,口译技能训练法更强调自上而下,更关注语言信息。这可有效的纠正学生现阶段只听单个字的问题,而让他们不自觉的将注意力指向原语的整体,并对内容进行思维加工。

三、口译技能训练法应用于英语听力课程的实际操作

口译听力强调自上而下,关注意义,这是一种思维习惯的训练,是一种技巧内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大量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对摄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和判断。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笔者将口译技能训练应用于听力课堂的实际操作概括成以下四个环节,在教学中循序逐一训练。

1.概述大意练习。在训练初期,教师可以选用一段材料,要求学生听后用英语表述大意。听力训练由掌握语篇主旨,概述大意的练习开始,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选材时应选取不同语篇类型,如叙述类,描写类,论述类等;不同口音的材料也应包含在内,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实现由概述大意到逻辑结构训练的过渡。

2.逻辑分析,概述主要信息点的练习。在第一阶段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应加强难度,逐步细化到针对语篇内主要信息的练习。教师选用一段材料,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贯穿形象化思维,逻辑分析,识别语篇衔接手段,在脑中形成一个信息结构,并基于此,用英文表述语篇的主要信息点。在练习过程中给学生强调,概述的英文表达并非是要背诵原文的字词,而是抓住意思结构,用自己的语言再次解释该意义的过程。

3.全文信息复述练习。在训练的最后阶段,进行综合性加强练习,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分析,分清主次,排除生词干扰,把握语篇信息。教师选用一段材料,要求学生听后将全文用英语复述,逼迫学生听时既抓主干又抓细节。在练习过程中给学生强调,要保证良好的听力状态,进行专注听力,即听的时候要分析逻辑,关注意义而非具体字词或形式,把握信息结构,而非逐字背诵。逐字背诵在听一篇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唯有关注信息意义和逻辑结构,脱离语言外壳,以信息为中介,才有可能进行全文复述。

4.影子练习。在进阶阶段,教师可进一步提升听力训练的难度,进行影子练习。教师播放一篇英文材料,要求学生随即跟读,并强调跟读同时要关注信息结构和意义。播放完毕后,要求学生概述大意,或全文复述。听的时候进行跟读要求学生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说上,这对学生信息分析的能力要求很高,可作为进阶练习。

除了上述练习模式外,教师还要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背景知识体系的框架,并选取适当的话题进行综合性训练。

在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听力教学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都日趋明显。学生在现有的听力教学模式下,总觉得自己听懂了,却无法表达,这主要是因为听的同时没有对听的内容进行逻辑分析,听到的“声音”几乎都是词汇,没有提炼出信息内在的逻辑关系,更没有意识的记忆信息内容。针对此问题,本文建议将口译训练模式应用于基础阶段系列的英语听力课堂,利用口译听力自上而下,关注意义的特性,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技能。但本文只是初步试探性研究,关于该训练的教学效果将在相关实证性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Brown G.Discourse Analysi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吴青.本科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谈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教学理念[J].中国翻译,2010(2):42-45.

[3]刘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中国翻译, 2009(6):6-9.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口译理论视角下的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1】315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听力
同期听力(六)
同期听力(五)
同期听力(四)
同期听力(二)
同期听力(三)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Units 9—10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