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是人生觉悟的开始

2015-05-19孟胜

作文大王·中高年级 2015年4期
关键词:阿长阁楼山海经

孟胜

我小时候在乡下长大,住的是那种带阁楼的瓦房子。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架木梯,钻进了那个低矮的阁楼。屋顶两片玻璃瓦撒下的阳光切开了一方黑暗,我看到几只木箱子摆在阁楼上,那是我父亲的木工工具箱。我好奇地、小心翼翼地打开来,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你猜我发现了什么?在一堆工具的旁边,居然是一摞摞的书。有《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有《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有《准风月谈》,有连环画,有几本《小说月报》《人民文学》,甚至还有一本《自然》杂志(科学杂志)。这真是一次探险之旅,我第一次爬上了阁楼,也第一次打开了人生的一扇门——这犹如一声惊雷,把灵魂深处那个沉睡着的我唤醒了,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人生觉悟的开始。

从此以后,我经常光顾小阁楼,有时候就坐在那布满灰尘的楼板上,就着玻璃瓦射下来的日光读书。那一年我十岁,所认识的简体字已足够我日常阅读。但鲁迅的这些文集是出版于20世纪50年代的单行本小册子,里面多是异体字和繁体字,借助《新华字典》,这几本书读下来,繁体字于我已经基本上没有了阅读障碍。我第一次接触现代小说,也是始于那个时期,第一次从《小说月报》抑或《人民文学》上读到了《城南旧事》。小英子那凄凉的身世令我至今难忘,林海音笔下的北京城在我脑子里久久不能抹去,那风沙中的街道一直是我对老北京的印象。总之,文学的大门就此打开,我的整个读书生涯再也不一样了。

再后来,我简直是如饥似渴地搜求各种书来阅读。用“搜求”二字,并不夸张。我读过舅舅手上的民间流传的那种木刻本,也读过早期出版的《说岳》《说唐》《杨家将演义》以及一众古典文学作品。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到县城读书,条件好了,我是县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的常客,外国文学名著开始进入我的视野。

回顾我读书的这些经历,我觉得,从我爬上小阁楼的那一刻起,我的人生,就已经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面这一段,是我写的《我与书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还很长,从当时的十岁到现在的四十多岁,长达三十多年。对我有影响的书、难忘的书,可以列一个长长的书单。在这短暂而漫长的三十余年里,经历的很多世事都已经淡忘,但小时候读过的那些书,记忆却仍然如此深刻。

我最忘不了鲁迅。

鲁迅在他那本回忆性的散文集里,也写到过他与书的故事。这里我姑且摘录一段,与大家一同欣赏。

我……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对于书,鲁迅先生用了“渴慕”一词,可见对这书的渴望之情。“渴”者饥渴、渴望之意,“慕”者羡慕、仰慕之意。之所以用“渴慕”而不用“渴望”,还带有对这本书的敬意。鲁迅先生在这里特别说明“绘图的《山海经》”,这与他的一贯观念和爱好分不开——鲁迅先生是个美术迷。)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从头说起。)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儿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这一段描写那位叔祖,形象而传神,把这位老人刻画得生动极了。他喜欢种花木,写出他热爱生活;他的太太正与他相反,写他不得人理解,刻画他的寂寞;他喜爱与孩子们往来,写出他的童心与率真,把小孩子们称为“小友”,在那个极讲究长幼尊卑的时代,是极为难得的。)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书多,而且特别,这是吸引“我”的地方。)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制艺和试帖诗,是当时应付科举的必读书,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中考高考学习资料。)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列举的这两例,是区别于“制艺和试帖诗”的,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课外书。)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哪里了。(“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哪里了”,但这位叔祖却饶有兴趣地“说给我听”,可见他是极喜欢这绘图的《山海经》的,这也影响了“我”。这位老人,不是教训鲁迅去学制艺试帖,而是向“我”介绍这部“绘图的《山海经》”,可见他实在是一位极可爱的人。)

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一方面,这与老人的可爱形成对比;另一方面,可见这《山海经》实在是闲书,于功名无用,别人也就不好“真实地回答我”了。)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这一段写自己“渴慕”绘图《山海经》的心情。渴慕而不得,正衬托下文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这一事。)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念念不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可见“念念不忘”之深。阿长是鲁迅家的一位不认字的保姆。)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阿长,也就是长妈妈,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也写到她。长妈妈虽然是一个不识字的乡下女佣,却对“迅哥儿”极为关心。)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三哼经”,读到这里,读者往往会心一笑。长妈妈都不知道《山海经》为何物,但她居然就把它买回来了,并且还准确地买到这“有画儿的”。短短数语,阿长这淳朴的乡下妇人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震悚”,本意是指“震惊惶恐”,有极度害怕之意。但用在这里,却是表达自己内心的震惊之感。“全体”是全身的意思。因为这事太出乎“我”的意外,用“霹雳”“震悚”二词,写出这意外之强烈。)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赶紧”“果然”,既有迫不及待的心情,又有终偿所愿的释然——念念不忘想要得到的书,这回终于真的拿在了手里,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是发自内心的敬意。)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最初得到”“最为心爱”“宝书”,写这书在“我”心中地位之高。一来得之不易;二来得到的方式令人感动,有着特别的意义;三来这四本就是日思夜想的书,如今终于得到了,哪有不看重不珍惜之理?)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

这是鲁迅与书的故事,看了之后,对我们是不是也有启发呢?下面来看看同学们的作文吧!

猜你喜欢

阿长阁楼山海经
高铁阿长过生日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阁楼里的简爱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例
阿长买《山海经》
怪事阁楼
阁楼公寓P155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鲁迅《阿长与》的真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