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的村庄:“桃花源”如何开放
2015-05-19丘濂
丘濂
林芝以野生桃花著名,村庄隐藏在桃花之后,颇有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意境
第一次为十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午餐,卓玛的心里有些忐忑。她一早起床就和婆婆一起在忙碌了。我们到的时候,餐厅里的食物基本已经准备妥当:一叠热腾腾的荞麦饼子摞在盘子里,旁边配的是香菜碎、辣椒碎和酸奶混在一起的蘸酱;刚烤好的藏香猪肉油脂部分晶亮剔透,闪烁着诱人的光泽;酥油面疙瘩才盛出锅,有种让人顿觉饱足和温暖的咸香。卓玛的脸红扑扑的,顾不得擦去额头的汗水,她正在做最后一道甜食——人参果拌饭。人参果藏语是“戳马”,意思是长生不老之果,在卓玛家的后山就可以采到。这种拌入了白糖和酥油的人参果米饭当地人一般藏历新年时才吃,今天卓玛一家是特地为迎接我们来才做的。
卓玛所在的工部藏族的村落叫百巴村,距离林芝地区地委行署所在地八一镇有43公里。它并不紧挨318国道,下了国道还要走一段土路,游客几乎不会来到这个地方。林芝以野生桃花著名。这里的桃花树干雄伟,每棵桃树都花朵繁茂,形成的花海气势磅礴。一路车子沿尼洋河行进,都可以看见桃林与麦田交相辉映的景观。经过颠簸而枯燥的土路后看见百巴村的时候依然能让人心头一颤:盛开的桃花连成一片片绯红的烟云。在它们的掩映下,白色的藏式民居冒出袅袅炊烟。鸡鸣与狗叫传到耳边。这片喜悦安详的场面,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午饭之后,卓玛带我们去牧场。这也是她每天和公公一起必做的工作。早晨牛都躲在竹林子里,中午才会到牧场吃草。“成年的牛能吃草,小牛或者体质弱些的牛就要给它喂糌粑。糌粑是用青稞面做的。人吃的糌粑是水磨坊里磨出来的青稞粉,还要炒熟。牛吃的糌粑不一样,不用炒,混些盐巴、麦皮和喝过的茶叶。”卓玛说。再过一个月,她会更加忙碌,因为母牛开始下小牛,接着就能挤奶了。牛奶被提炼出金黄的酥油,还有奶渣。把这些拿到市场上去卖,是卓玛一家人每年最主要的经济收入。通往牧场的路也充满了景色的变化:一开始是大块平坦的青稞田和灿烂的油菜花地,接着就是长满青冈树的森林,忽然森林又没了,是一片青苔般的植被以及突出地面的嶙峋怪石。我们不住赞叹自然的神奇造化,卓玛却不以为然。“要是再过两个月来你们还会兴奋呢!到时灵芝菌、猴头菇、松茸都长出来了。随便到牧场走一圈,手里就可以抓满各式各样的菌子。”
林芝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这从对百巴村的拜访中就可见一斑。过去游客来到林芝,主要是去雅鲁藏布大峡谷、巴松措、鲁朗等常规景区。“从游客的角度讲,普遍是‘到此一游式的游览;从当地民生讲,政府和企业拿走了景区收入的大部分,老百姓的分成有限。”一位陪同的旅游局工作人员这样介绍。传统的能够惠及民生的“村庄旅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景区型,就是村庄因为地理位置处于景区当中,利益共享,但与其他参与主体矛盾较多;一种是交通型,游客去到国道省道交通沿线的村庄吃饭、住宿。这种‘农家乐档次较低,满足游客基本的吃住需求后,也无法提供更多体验,并且存在恶性竞争。”以百巴村为代表的大部分村庄,不属于这两种类型,一直也未能从旅游业中受益。林芝目前启动全新的生态旅游规划制定,正是要把深度的乡村生态游放在一个突出考虑的位置。
卓玛很盼望村庄能早日发展旅游。她曾经在拉萨的宾馆里当服务员,一个月挣900多块钱,和村子一年1万多块的收入差不多,所以最后还是回来了。“山南、日喀则那些地方因为土地匮乏,出去打工的人就很多。林芝这里环境好,尤其林下资源很多,我们一般都不会离开村子。”卓玛说。村庄旅游是他们增收的最好方式。
面饼是林芝当地藏民一种日常吃食
《孤独星球》前中国区总经理李小坚是林芝地区行署请来的生态旅游规划顾问。他介绍说,生态规划的制定第一步是对资源的梳理,然后进行评估和分类,这是2015年全年都在紧锣密鼓进行的工作。“比如像是百巴村的资源,从村子到牧场的路线就是一条很好的徒步路线,难度不大,适当的季节还能够体验采蘑菇、挤牛奶这样的牧民生活。那么将来在林芝会建设一个旅游接待中心,游客能获得不同等级徒步路线的信息,百巴村就会推荐给那些做‘亲子游的家庭。”让村民能从旅游中获益的关键是教会他们管理好自己的旅游产业。“游客如果进山徒步,就需要向导。那么我们会提供统一的向导培训,村民可以讲得出村庄的历史、当地的民俗、动植物的名称等等,这种讲述是标准化的,不是随口去说的。同时我们会告诉村民日常的生活垃圾、污水应该怎样处理,让他们在游客到来前就能规范化操作。”
2015年对林芝来讲是旅游业的转折之年——今年林芝开通了飞广州的直航,北京、上海、西安等交通直航正在努力开通;拉萨到林芝的“拉林高速”将于今年底全线贯通,路上时间将从原来的7小时缩短至3个小时;成都到林芝的铁路项目也已进入施工倒计时;318国道102、105段“三桥两洞”工程即将竣工……这些都会进一步打破林芝地区的交通瓶颈,林芝旅游即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高峰期。“过去20多年,林芝的旅游开发其实进行得很缓慢。就像最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开发面积也仅仅是1/3,产品开发深度为20%左右,更不用说像是那些如桃源仙境般的村庄。”李小坚说,“虽然林芝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便难以恢复。从这层意义上说,没发展也是幸运。”制定生态旅游规划的目的之一也在于确定各个景点、村庄的游客接待能力和环境可承受的游客量,从而在交通上采取管理措施。
“专员,您发展旅游是奔着景区评级,即所谓4A、5A景区创建,还是顾及林芝生态和老百姓,完善可持续发展?”这是与林芝地区行署专员旺堆初次见面,李小坚抛出的问题。旺堆回忆说,正是这个犀利的问题,让他确定了对李小坚的邀请。对于这位西藏农村土生土长的官员来说,发展生态旅游不是要让百姓生活一成不变,而是要在把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平衡中,让民众生活有质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专注的建设管理理念,我的任期也许只能做完开头准备的工作。”旺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