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深雨露直通车直达脱贫
2015-05-18
自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下发《关于开展“黔深雨露直通车”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贵州省毕节市扶贫办与深圳市对口支援办共同开展了“黔深雨露直通车”试点工作,先后从7个乌蒙山片区县招收1704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到深圳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培训。2014年6月,第一批招收的500名学生中有197名毕业并获得中技文凭和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行为举止及生活习惯有所转变,创业和就业能力显著增强。毕业后在深圳就业的学生月平均工资达到4000元(最高超过7000元),回乡就业学生月平均收入超过2000元。
实践证明,“黔深雨露直通车”采取异地专业培训、校企联合办学和“订单”就业模式,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 “学用易脱节、毕业即失业”的被动局面,而且探索出培养发达地区紧缺技工的新路子,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目标,达成了对口帮扶参与方“双赢”局面。
“黔深雨露直通车”试点几年来,在省扶贫办领导高度重视下,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建立协调机制。“黔深雨露直通车”试点项目由国务院扶贫办负责指导、协调、检查和监督;省扶贫办负责协调参与市、县拟定实施方案;市扶贫办负责调度试点县做好相关工作;参与县扶贫办负责生源组织工作,并将试点工作纳入深圳市对口帮扶工作内容;深圳市对口支援办负责协调深圳相关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落实,督促检查培训和推荐就业工作;深圳市携创技工学校负责招生、培训和推荐就业工作。
创新办学模式。“黔深雨露直通车”项目试点四年来是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实施方式的过程。2011级学生学制为3年,第一学年在校接受全日制教育,第二学年在完成国家学历教育大纲规定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采取校企结合、勤工俭学模式强化实操训练,学习和勤工俭学时间为1:1,第三学年安排顶岗实习,实行同岗同酬,原则上顶岗实习企业即为毕业就业单位。这种模式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接受。为确保贫困学生安心完成学业,又能有效解决经济压力,经过深入调研,2012年入学新生由学生自愿选择两种就学模式:第一种是继续延用2011级集中学习模式,第二种是从第一个学期即采用“工学交替”模式。实践证明,拓展就读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学生入学后流失严重的问题,有40%的新生选择了“工学交替”方式。针对年龄较大、急于工作的贫困农户,2013年在此基础上新增了短期培训模式。
突出专业特色。发挥深圳市携创技校的主办单位——深圳市包装行业协会的行业优势,充分尊重学生的求学愿望与兴趣爱好,开设了印刷技术、电气自动化、汽车维修、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商务文秘、平面设计、电子商务、物流、幼儿教育和计算机应用等,确保就业效果。
落实经费保障。“黔深雨露直通车”所需经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学费由深圳市政府补贴每年4000元、补两年,深圳市对口扶持资金支持2000元、补一年;生活费由国家助学金每年补贴1500元、补两年,试点扶贫资金每年1500元、补两年;学杂费(住宿、水电、教材、校服、床上及生活用品和保险费等)由深圳携创技校减免。
“黔深雨露直通车”试点在取得出色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困难和问题,包括招生难,学生流失率高,校方和学生交流不够,学生生活费贵,资助面窄,资金报账不及时等问题。
针对工作中的问题,毕节市扶贫办提出几项政策建议:适时调整补贴政策,实施“摘帽不摘政策”,扩大东西协作范围,实行差异化补助标准,把好招生、教育关等。
“黔深雨露直通车”试点项目为贫困地区贫困学子到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机会,切实提高了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稳定就业能力,探索了贫困地区新生劳动力异地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的新路子,丰富了东西扶贫协作的内容,成效明显。
当前,新一轮扶贫攻坚已经启动,我们将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关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对口帮扶城市的支持下,打造“雨露计划”培训品牌,实施《贵州省创新职教培训扶贫“1户1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变贫困人口包袱为人力资源红利,继续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实行普惠政策下的特惠资助政策,力争实现对贫困学子资助全覆盖;同时,推动上海、大连、苏州、杭州、宁波、青岛、深圳、广州等8城市对口帮扶贵州省8个市(州)职教培训扶贫工作,从2015年起,在各帮扶城市每年专项帮扶资金中安排200万元,专项用于全省统筹实施“职校校长和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和“职教直通车试点”,推动8个城市对口帮扶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借力开展“走出去”培训,提升职教培训扶贫效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省扶贫办已将学校提供的资金报账情况发给毕节市扶贫办,要求其督促各试点县核实学生人数,加快试点资金报账进度,在10月底前完善报账手续兑现补助,同时分清扶贫办和学校职责,该支持的鼎力支持、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拿的坚决不拿,杜绝各种违规违纪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