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高考作文“信息对立型试题”怎么办

2015-05-18徐江

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钢琴家试题信息

徐江

所谓“信息对立型试题”,就是指高考作文试题给考生提供的信息是相互矛盾的、对立的、否定的。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往往以为这些信息都可以作为正面应试选项写成文章。其实,从正确的、理性的角度看,是不能这样做的,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角度去写应试文章。

一、“信息对立型试题”

内含信息对立情况举例及分析

根据历年高考作文情况,我们在这里编辑了以下几道试题供中学生读者研究。这是一组特殊类型——试题内含信息对立,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做选择?

1.“山羊过独木桥”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全队以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群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这是一道典型的内含对立信息的试题,但它的对立性往往被试题表面信息所掩盖。真正从客观应对的角度看,大部分考生的选择是错误的。事实上,分不清试题内信息的矛盾性,便不能正确理解这道试题的应对方向。

那么,这道试题内相互矛盾、对立的信息是什么?

在上述试题中,关节点是相抱转身双双过桥这组选手的过桥方式引发“激烈事论”。从试题给出的信息看,显然“激烈争论”告诉考生,双方评价是对立的,核心就是——他二人的行为与其他选手的行为不一样,是算作“违规”还是”不违规”,是“淘汰”还是“各记一分”。其引申争论的焦点是“坚守规则”还是“突破约束,合作创新”。

2.女钢琴家“隐于音乐的背后”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丽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的背后 。”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

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把上述试题已明确提供的信息作划分,基本分为两大类,即“感佩不已”和“不以为然”。很显然,这是对立的两个态度。一个十分赞成,一个不屑一听。

在这两种信息面前,大多数考生很当然地顺着试题中“简朴”“隐”“背后”这些概念,机械地套应某些流行的道德口号,追求“内在美”“心灵美”之类的观点作为自己的应试方向,因而在“感佩不已”上做文章。大家已习惯于动辄就上道德纲上政治线。

3.“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之辩。

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作为正反双方的论战观点,这种论辩形式本身就告诉考生,两者是对立的。考生应该怎样选择?可以自主选择一方,但并不意味着两方都对。

在这样的对辩中,考生仍然不知晓分辨的方法。个性好求稳者写“近墨者墨”,个性好求奇者写“近墨者未必黑”。总而言之,大家认为这两者各有各理。

二、面对高考作文试题内两种

对立信息怎么办

从上边三道高考作文试题中可以发现,试题都比较明确地表明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对立的,是矛盾的。这时,我们应该深入分析试题提供的条件,对两种对立的信息进行分析,看其信息的可取性,辨明何是何非。

从这三道题各有各的切入口进行分辨。

1.“山羊过独木桥”这一材料的辨析前提是有“定义意识”。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试题中讲的故事是“比赛”。对此题必须有明确的“定义”认知,它是判断的大前提。何为“比”?较量。“赛”呢?竞争也。所以,“比赛”,较量、竞争是必定有胜负之分的。凡游戏必有“规则”,“规则”之于游戏是“法”。正因此,为保证比赛之精彩,规则规定双方以“对决”的方式进行,要“阻拦”各自的对手,迫使其“落桥”,才能保证自己顺利“过桥”者为胜。因而,相抱转身,双双过桥,没有胜负之分,这不是比赛,纯属违规背矩之举。因为同一场比赛,所有选手必须执行同一“规则”。在“规则”之下,没有特殊选手。

因此,选择“合作、和谐、创新、双嬴”是错误的。

2.“女钢琴家弹琴”材料作文关键是看清女钢琴家的言行与客观实际的不一致。

首先,要看到女钢琴家“隐于音乐的背后”之说与其自身实践现实的矛盾。大家仔细阅读试题会明确看到这样的事实,恰恰是这位特立独行的女钢琴家与其他人服饰之异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和注意,人们没有与她交流听弹奏的感想,反而关注她的衣服。是她简朴的衣服将她推置于音乐之前。从客观实际看,女钢琴家做的与她的艺术追求——“隐于音乐的背后”——是背道而驰的,考生应该看到这一事实。很显然,女钢琴家做的与说的客观实际不一致。所以,“感佩不已”者是错的,“不以为然”是对的。

其次,大多数的音乐家都身着华美的衣服,难道他们错了吗?还有,若讲“隐于音乐的背后”为何不在舞台大幕之后演奏呢?这岂不更彻底?

这都是极其简单易辨的生活经验。但是,当一种僵化思维——非道德问题动辄上道德纲——占据人们的头脑之后,就没有是非观了。我们好像很重道德,其实,当下人们的道德品质是比较低下的。

3.“近墨者”是“黑”还是“未必黑”之争论在于“近”的内涵不同一。

一切正常的交流,双方必须在概念内涵明确、同一的前提下进行交流。所以,“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之辩,我们必须对“近”字内涵做同一的解释和限定,在相同条件下看“近墨者”受不受“墨者”之影响。以官吏为喻,古有“墨吏”之说,俗称贪官污吏。古人所说“近墨者黑”之“近”,是指带有主观亲近意愿的“接近”。所以,当我们分辨“近黑者”是“黑”还是“不黑”的时候,应该把“近”界定于“带有主观亲近意愿”的“接近”,如“远小人,近君子”。endprint

相反,比如《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混迹于董卓身边是怀有杀心的,最后趁董卓睡觉想刺死他时,因董卓当时醒来随机应变上演“刺董卓孟德献刀”的把戏,这种“近墨者”当然是不会与董卓同流合污而受其影响的,因为曹、董是对立的,这是“近距离”进攻。这种“近”不是“近墨者黑”之“近”,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以同一的“近”之内涵看问题,无论是情愿或不自觉之“近墨者”都是会逐渐变“黑”的。放眼古今,无一例外。

因此说“近墨者未必黑”是不对的,人们看不到“非墨者”同“墨者”尖锐的利益冲突,没有警觉性,放弃斗争原则,与之相“近”而不“黑”这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的试题内存在两种对立的信息,后者反对前者,必须与前者概念内涵保持一致才行。

我们告诉大家,要记取这样两条道理:(1)面对同一的对象,在同一的时间,对事物进行认识时,要保持自身思想的同一,特别是要注意分析问题要保持概念内涵的同一。如前边比赛“规则”之同一,“近”之内涵要同一,双方交流话题要同一。(2)面对同一对象,在同一的时间范围内,存在的两种相互否定、对立的思想、做法不会都对,必有一错。根据这里所说“必有一错”的规律,我们不能随意选择,要学会分辨。

请同学们牢记这些道理,在学习中努力实践之,这是根本的应试之道。

三、做一做这样的试题——信息对立及正确分析选择

阅读下面的材料,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意见,文体不限。

演员与编剧是话剧院的两大支柱。演员,承担台上表演的职责,大家都知道。编剧呢?编剧负责编创演出的剧本。在某话剧院“表演与剧本”主题会上,一位演员说:“演员在台上表演不是背台词,要善于根据表演需要,动脑筋修改台词。”坐在对面的编辑对此话不以为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演员不能随意修改台词,那样容易背离作者的创作意图。”

对此,其他与会者意见也不同一。

很显然,这道作文题中演员与编剧的意见是对立的。更准确地说是编剧反对、否定演员的观点。在这种对立中,考生不是选择哪一方都可以的。两者有是非之分。那么,谁对谁错呢?错在编剧。演员说的是“根据表演需要”,没有说“随意修改”,编剧改变了演员修改台词的前提条件去反对演员,这是转移了话题。考生应该支持演员的观点。

四、以读曹禺《雷雨》为例写“演员与编辑之争论”材料作文

“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

——来自《雷雨》阅读课堂的报告

@河北省唐山市车轴山中学   高东阳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阅读课。

这个“别”字的味道是什么?你需要品味我的报告。

今天老师的课堂导入先讲了一道高考作文题,大意是表演艺术家认为“演员可以根据表演需要修改剧本”,剧作家则认为剧本不能“随意”修改,否则会违背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试题要求考生就此发表看法。

那么演员到底可不可以修改剧作家创作的剧本呢?

老师说:“我们先不做定论。”让我们在阅读课堂上推敲推敲中国话剧创作的前辈曹禺的作品《雷雨》。老师说“曹禺”,“曹”是众多、成群的意思。“禺”读作“yu”是指一种猴子,读作“yong”是指一种鱼,不管是猴是鱼,总之,和“曹”联在一起,是有自谦之意,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

所以,大家要以“平常人”看待之,并与作者对话,这是对“曹禺”笔名最大的尊重。

课堂上,老师和我们一起讨论了课本上《雷雨》节选部分中的一些台词。其精彩内容不能与诸君共享,这里只能择其要报告。

其一,侍萍说梅姑娘跳河自尽时——“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老师让我们讨论“手里抱着”合适不合适。

同学们比比画画说,两只手再大,一位母亲也不会随随便便将自己的孩子托在手里的。这不是一个正常母亲的行为,因此我们都认为这不符合逻辑。根据生活经验觉得应该把“手里”换成是“怀里”更合适些,更符合一个母亲的行为。

其二,当侍萍对周老爷说起他还有一个儿子时,周老爷很是吃惊,急忙问他在哪里。侍萍说道:“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

老师提问这句话“还”字里还有什么意味?同学们说,不知道的人会误以为他的二儿子已经和他相认过一次。但事实并非如此,周老爷和他的二儿子并没有相认过。一字之差可能给读者带来困惑。大家认为这句话不如改为“你不要以为他会认你做父亲”,这样既解除了误会又加强了语气。

其三,昔日的情人来到他的家中,周老爷恐怕侍萍在家中哭闹惹来闲话,所以对她说:“你可以先冷静点……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老师让我们推敲此句对话,并修改它。同学们认为两个“可以”太别扭,像书呆子口气,不像这位当年的公子哥、如今的周董事长面对时隔数年不见的情人说的话,没有人情味。本来,周朴园说话硬也不是软也不是。他是董事长,有身份,不能低声下气。但面对的是旧情人,还有点儿旧情,同时还怕说硬了惹怒侍萍闹事丢面子,所以应该软中有硬,哀求中有命令。最后我们一致认为应这样改:“你冷静些……不必哭哭啼啼的嘛!”前一句有点儿命令式,后一句则是请求式,这既符合周老爷的身份地位和性格,又符合剧情。

1982年淮南煤矿文艺宣传部门的演员有缘与数学家华罗庚对话,听数学家讲表演与剧本的事时说过一句话:“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大意是鼓励演员改剧本,告诫剧作家不要小气,要虚心。

我们以为,数学家的话可以再讲给这位编剧听。

我们也以为我们的课堂实录可以报告给编剧听,也可以报告给其他语文老师和学弟学妹听。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琴家试题信息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弹琴与补鞋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钢琴家风范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