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
2015-05-17胡摇华蔡犁
胡摇华,蔡犁
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
胡摇华1,蔡犁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现状进行研究,认为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不够丰富、供给机制不够健全、主体职责不够清晰、服务供给不足。并提出了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政府公共体育职务职能,加强对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借鉴美英等发达国家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主体多元、协同互动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途径,加强残疾人公共体育无障碍场地、场馆的建设,健全残疾人公共体育财政投入机制等建议。
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服务均等化
根据2006年人口普查,中国有8 300万残疾人,占全国人口约5.9%。残疾人是社会的重要成员,需要像对待正常人一样给予残疾人应享有的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的平等权利与地位,应享有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均等机会。残疾人体育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为残疾人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他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社会参与意识,而且还可以为残疾人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和关心残疾人生活。目前我国关于残疾人体育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应全面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积极关注和引导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改善残疾人体质并提高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社会生活能力,构建残疾人体育服务机制,逐步完善残疾人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流程和体制,注重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可持续性。本文对上海市各区县的残疾人进行调查研究,提供可操作性的发展对策。
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2012年普查人口数量为2 380.43万人,其中残疾人数量为94.2万人,占人口总数3.9%。据资料显示,在上海市各类残疾人中,听力语言残疾人比例最高,占全市残疾人总数的33.49%;视力残疾占总人数18.53%、肢体残疾占13.55%;智力残疾占13.41%、精神残疾13.09%,重复残疾占7.93%。上海市残疾人的主要致残原因分别是先天性残疾(包括遗传和胎内医药事故)、疾病和意外,其中疾病和先天性残疾分别为39.21%和30.32%。同时,随着上海市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污染程度日益加重,上海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不断上升。面对日益增长的残疾人群体,体育工作者要以《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为蓝本,让残疾人体育健身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社会为残疾人体育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让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更显著的进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对上海市杨浦区、虹口区、宝山区、黄浦区、闸北区、长宁区、嘉定区、松江区、浦东新区和崇明县10个区县的600名残疾人进行问卷调查,实发问卷600份,回收589份,回收率为98.1%。
2 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概念
“公共服务”指公共部门与准公共部门(不属于政府、企业以外的团体组织,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益机构、民间组织等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为满足社会需求共同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行业总称。所谓公共服务体系,广义上是指公共部门为满足公民基本生活与社会发展需求所提供的所有公共产品的总称,包括制度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公共服务类型。狭义上是指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时的劳务行为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是让全体公民公平地享受到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公共服务的过程注重全体公民参与进来并共同管理维护,这是公共部门对公民意志和利益诉求的回应。现今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的关键是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更新公共服务方式,形成公共服务政府主导供给和市场共同参与的机制。
“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是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根据公共服务体系内容的延伸,残疾人服务体系指公共部门运用公共权力,面向全社会所有残疾人通过各种机制和方式,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性和多样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残疾人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残疾人摆脱困境、克服自身困难、改善生活状况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
现有资料对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的涵义没有明确定义,本文根据残疾人服务体系从政府职能、服务与公共物品3方面提出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内涵表现为:以公共部门为主体,直接或间接为残疾人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供给,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健身和参与的需求。
3 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运动发展现状
3.1 锻炼动机
我国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 m 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残疾人体育人口是指一周参加3次以上(含3次)体育锻炼健身活动,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残疾人社会群体。通过对上海市各区600名残疾人调查结果统计,符合残疾人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残疾人体育人口仅占11.4%。这一数据说明上海市残疾人体育人口较少。其中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残疾人占63.2%,这表明残疾人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并懂得了体育运动在强身健体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了兴趣爱好而去体育锻炼的占8.3%,为生活减压的占6.4%,为参与赛事的占2.8%,这说明残疾人参加大众体育赛事较少;以社会交际为目的进行体育锻炼的占2.9%,这部分人数虽然占比重小,但是说明残疾人也已开始通过体育进行交际。
3.2 锻炼场地
随着城镇化发展,公众性体育设施大力发展,各大、中、小学校、机关单位、部队、企业对体育场地投入较大,上海“十一五”规划后,建成社区健身场地7 741个、公共运动场地316处(共764片)、建成健身步道859条(共469 km),新增社区体育设施面积37.8万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82 m2,与正常人体育设施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城镇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中,还有79.3%的残疾人根本未享受过体育锻炼设施与器材,仅有21.3%的残疾人的对体育设施器材的需要被满足。虽然“十一五”规划后社会体育场地增长较大,政府对残疾人体育设施建设的关注与投入力度加大,但符合残疾人特点的无障碍体育设施还不够普遍和丰富,距离残疾人全民健身运动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根据调查上海主要区县体育康复中心有83个,无障碍体育场馆共有73个,其中长宁区和徐汇区数量最多,各有9个无障碍场馆。占全市总数12.3%。宝山区、金山区、闵行区各只有2个,各占全市总数2.7%。崇明县没有无障碍体育场馆。
表1 上海市残疾人无障碍场馆数TableⅠ Number of the Barrier-free Sports Facilities for the Handicapped in Shanghai
3.3 锻炼方式
根据调查得知,现在上海市残疾人参与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在社区体育场所、残疾人运动中心和住宅内进行体育活动,根据不同部位的残疾,进行不同的项目运动。其中85.2%的听力语言残疾人选择跑步,63.2%的视力障碍人选择有氧操,76.4%的肢体残疾人选择球类运动,62.6%的智力残疾人选择游泳。同时,骑自行车、步行、棋类和放风筝等运动也是各类残疾人选择的内容。
3.4 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调查对象中,89.2%的残疾人参加健身体育锻炼的形式以个人意愿为主,10.8%的残疾人认为社区、单位、公共体育馆在体育活动中充当主导地位。上海市对残疾人的健身体育活动并无专门的财政预算,需要举行体育活动时由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文体处临时调拨一些经费。残疾人由于行动或者交流不便,很难自发地组织体育活动和赛事,他们需要残疾人联合会和社区等部门专门开展体育活动进行健身和比赛交流。同时,在调查中78.9%的残疾人渴望能参加体育活动,但大多数残疾人称没有特别合适的体育运动可供选择参与。因此很多残疾人对体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兴趣。
3.4.1 体育活动经费
社区场地是残疾人首选的运动场地,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无障碍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大部分肢体残疾人的健身需求。上海市对残疾人健身体育活动并无专门的财政预算,有部分是由残疾人联合会拨款,各区县残疾人体育专项经费投入也不是很充足。除了政府拨款、企业捐赠、个人义卖这三方面外,还有部分的资金来源于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这些经费能够保证肢体残疾人开展日常活动。
3.4.2 体育消费
资料调查表明,2013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43 851元,消费性支出为28 155元,用于娱乐、健身、文化教育消费的支出达2 303元,人均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为407.14元,体育比赛消费为132.14元,体育消费支出共539.28元。2000年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6 866元,人均体育消费为188.8元。2000~2013年10年期间,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增加了近5倍,体育消费总支出增加了3倍。2005年上海市城镇残疾人均月收入为605元,2013年上海市城镇残疾人人均月收入1 250元。2005~2013年8年期间上海市残疾人人均月收入增加了2倍。从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市残疾人收入与正常人收入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增长率较低。在本文参与调查的残疾人中,从未发生体育消费者占45%,每月体育消费0~50元以下者占30.2%,每月体育消费50~100元占19.8%,100元以上的只占5%。由此可见,上海市残疾人经济收入水平和正常居民有较大差距,有偿体育消费能力有限,体育消费与正常人相比较呈显著性差异。
4 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与问题
现阶段大多数人对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理解主要体现在政府职能、服务与公共物品等方面,政府职能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对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具有满足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功能,它是一种行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是以通过残疾人接受服务或产品的方式进行的。
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为满足残疾人的体育需求,由政府和政府以外的公共组织,通过生产、加工供给残疾人公共体育物品、混合性公共体育物品、私人体育物品和体育服务等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的、非盈利的公益性的体育服务系统,并具有有效的运行机制,包括决策机制、供给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等。
4.1 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内容
根据调查,从表2中可以得知,现阶段“参与体育健身”是残疾人需求最多的公共体育服务内容,所占比重为86.07%。73%的被调查者希望拥有无障碍体育场馆,57.04%的残疾人希望有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同时,一部分调查对象希望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包含“拥有专门的体育场所”、“组织残疾人体育比赛”、“维护残疾人参与体育合法权益”等。其中第一选择频数和第二选择频数最多的是“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和“拥有无障碍体育场馆”,分别有352、108、106和266人次选择。
表2 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内容构成情况调查(N=589)TableⅡ Survey of the Content Composition of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for the Disabled(N=589)
4.2 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是为了满足残疾人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产品与行为总称。截至2012年,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示范点共计209个,上海市拥有56个。我国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共计220个,上海市拥有23个。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指导员共计886名,上海市有50个。我国聘请的残疾人教练员共计828名,上海市有160个。我国举办的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共计173次,上海市举办了20次。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参加人数共计36 610人次,上海市参与人数3 800人次。我国开展残疾人体育比赛共计100次,上海市开展了16次。
残疾人应该公平享用体育场地设施,政府需要实现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数量的提升,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路线的实践。专门的体育场地设施是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普及残疾人体育运动,提高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市拥有最多的残疾人活动示范点,上海市政府对残疾人表现出的人文关怀值得肯定。
残疾人体育运动指导员对残疾人运动健身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指导残疾人如何科学有效的参与运动健身,而且可以提高残疾人运动健身的兴趣,是残疾人长期坚持运动健身的推动者。残疾人指导员是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是传授残疾人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和教练员。专门的残疾人指导员队伍建设是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方面。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指导员共计886名,上海市有50名,占全国总数5.64%。北京450人,占50.79%;江苏23人,占16.93%;相比较上海残疾人体育运动指导员相对较少,很难满足上海市残疾人健身需求。我国聘请的残疾人教练员共计828名,上海市有160个。占19.32%。吉林55人,占6.64%;河北50人,占6.04%;北京30人,占3.62%,说明上海市对残疾人竞技体育比较重视,相对而言忽视了普通残疾人健身运动。
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是符合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的,残疾人需要被社会关爱和认可,需要通过某些活动和赛事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因此,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和赛事能调动广大残疾人对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同时,它也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开展的残疾人体育活动主要包括群众性残疾人体育活动和残疾人体育赛事等。2012年我国举办的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共计173次,上海市举办了20次,占全国总数量11.56%;陕西40次,占23.12%;福建17次,占9.83%;北京12次,占6.94%;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参加人数共计36 610人次,上海市参与人数3 800人次,占全国总数量10.38%;北京5 000人次,占13.66%;四川5 000人次,占13.66%。上海市需要大力宣传残疾人群众体育对残疾人的有利因素,让更多残疾人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我国开展残疾人体育比赛共计100次,上海市开展了16次,占16.00%;山东10次,占10.00%;北京7次,占7.00%,上海经济基础较好,更有条件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并且有相对完善的残疾人竞技体育服务体系。
4.3 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组织
通过走访调查,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组织较健全。上海市各区县成立了残疾人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等各类体育组织。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和贝尔康少儿残疾人足球培训俱乐部等公共体育组织都会定期举办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和赛事。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为残疾人开展了坐式篮球、坐式排球、羽毛球、游泳、踢毽子等健身项目,贝尔康少儿残疾人足球培训俱乐部为残疾人开展了盲人足球等项目,充分调动了少儿盲人对足球的热爱程度。但是,通过对600名残疾人的问卷调查中却发现60.2%的残疾人表示从来没有参与过有组织的残疾人体育赛事;38.6%的人表示参加过各类体育组织和俱乐部的赛事,但频率较少,最多的一年只参加过3次活动;2%的残疾人表示在俱乐部经常参加体育赛事和健身练习。上海市残疾人体育组织为残疾人体育服务的愿望在逐年提高,投入在逐年增长,这些组织和残疾人俱乐部的迅速发展为残疾人提供了良好的体育组织服务。但是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组织服务范围还需进一步拓宽,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便利的体育服务,形成良性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服务于有迫切愿望参与到体育健身运动中来的广大残疾人士。这需要上海市体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重视残疾人公共体育产品的产出,并合理安排决策机制和社会供给制度,尽量把残疾人体育公共组织服务数量和质量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去,并提高其权重。
4.4 上海市残疾人体育信息服务
总体来说,在当前的社会环境背景下人们对残疾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度还不够。虽然全国有关部门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中推进残疾人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但在宣传力度和网络信息供给上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现今上海市媒体对残疾人体育健身宣传很少,相关的公益广告几乎没有。残疾人获取信息的途径随着社会发展也在不断更新,根据调查显示,68.3%的残疾人对体育信息的获取来自体育频道、30%的残疾人体育信息来源于互联网、1.7%的残疾人体育信息来源于无障碍图书馆。但是在上海市体育频道各节目中很难看见手语工作者进行手语解说,也很少有专门针对残疾人进行健身指导的节目。在互联网中,体育类的综合性网站或者是体育类的专业性网站,体育信息的内容大都以体育赛事和竞技体育为主,关于残疾人康复训练、如何运动健身的指导信息较少,无法满足残疾人对日益增长的体育信息需求。上海市各社区的文化宣传专栏对体育健身的图片和文字引导也比较少,甚至对残疾人的体育健身需求都不知晓,更别说对社区周边残疾人专门体育锻炼场馆和残疾人体育康复俱乐部的宣传工作。从残疾人角度来看,文化程度高低会影响其对网络信息的利用能力,经济水平制约信息消费,对体育健身的兴趣和热情决定对体育信息的关注度。
4.5 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构成
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在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政府部门提供占主导地位,为47.88%;其次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提供,占31.07%;非政府部门提供,占11.54%;私人提供占6.79%;其他方式占2.71%。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的构成情况,符合目前残疾人事业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部分,由政府承担主要的公共服务供给职责的现状。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体制变革与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会改变由原始的政府单一供给模式。我国变革经济体制同时必然会逐步改变公共体育服务原有的提供方式,现阶段政府应该及时改变观念,利用市场机制拥有独特的竞争与效益意识,使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产生多元化的动力来源和约束机制,减少政府部门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上的重担。
4.6 上海市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
4.6.1 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不丰富
现今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主要的是让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体育活动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和组织残疾人参与体育赛事。有关指导残疾人如何进行锻炼的书籍、视频较少;残疾人体育用品和残疾人体育项目的推广较少;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社团和协会较少;维护残疾人合法体育健身的法律法规较少;体育院校针对残疾人体育健身的指导培训较少等。
4.6.2 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主体单一
构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济的支撑和良好的政治氛围,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来共同推进其建设。政府作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核心主体,责无旁贷。现今上海市各残疾人体育活动示范点、体育训练基地和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均是上海体育局有关部门参与主导的,单一的供给提供较少的资源,导致残疾人体育服务产品短缺,另外过于行政化的管理让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事业缺乏活力和效率。在市场化的干扰下,上海市其他的非盈利性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体育俱乐部较少,对提供残疾人公共体育需求力量有限,无法满足广大残疾人群体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4.6.3 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生产、供给中存在着供求不均衡、资源行政垄断,以及政府单一供给模式等体制性障碍等基本问题。如今所提出来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不意味着政府的责任转移,政府不能放开不管,应该统筹兼顾,负责全局的利益关系和责任,提供政策性、制度性的公共体育服务和市场不愿意提供的基础性公共体育服务。政府需要合理配置公共体育资源,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责,不仅要兴建、维护无障碍体育场馆,并免费对残疾人开放,而且要对大型健身企业和中小型健身组织给予扶持。
4.6.4 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主体职责不清晰
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体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为“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残疾人全民健身活动,残疾人体育素养普遍增强,全市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逐年提高。”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政府为主导地位为其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满足残疾人体育需求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然而现今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责任主体不太明确。在各区县,残疾人各事项主要由残联负责,有关体育工作与体育局、财政局、教育局、民政局等联合协作,由于受协调能力、配合态度、责任心强弱等因素的影响,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责任主体不明确,部门之间配合不密切,公共财政投入较少,专项经费有限等原因导致了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影响了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4.6.5 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配置不均衡
现今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配置存在不均等现象,上海“十一五”规划后,与正常人体育设施增长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还有79.3%的残疾人根本未享受过体育锻炼设施与器材,仅有21.3%的残疾人被满足了体育设施器材的需要。从无障碍体育场馆的分布来看,各区县配置不均衡,中心城区如徐汇、普陀、闸北、静安、长宁地区无障碍体育场馆过于集中,周边区县较少且分散性大,崇明县甚至没有无障碍体育场馆。
4.6.6 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
在经济方面,上海市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兴建场馆,但对残疾人公共体育投入比例偏小,目前,上海市并无专门经费下放给残疾人公共体育活动,当主管部门需要举行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时则由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文体处调拨一些经费给予使用。同时,残疾人参加体育赛事并无法律保障,一旦在体育赛事和健身锻炼中造成伤害事故,没有相关法律条文对其进行有效法律保护。我国目前有关残疾人行使体育权利的法律法规共50多部,但这些法律法规的针对性不强,对残疾人可行使的体育权力描述不明确,对残疾人如何用法律保障自身的描叙不清晰,容易削弱其约束力。在场地配备上,上海市残疾人体育活动示范点为56个,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23个,残疾人无障碍体育场馆73个,目前上海市残疾人总数达94.2万人,平均1.7万人拥有一个示范点,4.1万人拥有一个体育训练基地,1.3万人拥有一个无障碍体育场馆。在人员配备方面,上海市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共计50名,平均1.9万多人才拥有一个体育健身指导员,基本存在无指导员进行健身指导状态,势必会影响其健身的热情和科学性。
5 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对策
5.1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政府公共体育职务职能,加强对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的就是要把政府从包办所有事物的繁杂工作中解脱出来,由市场来调节社会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的职责就是做好各项服务,如制定法规、政策扶持、监督评价等。在公共体育发展上,政府的职责就是制定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规划,建立公共体育服务机制、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建立公平公正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各类群体一视同仁,不能有偏差,了解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加大供给力度,完善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5.2借鉴发达国家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欧美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经验较我国丰富,长年累月的实践积累了较多的成功经验。发达国家政府一般采取决策和执政分离做法,政府重点在管理决策、法规调控上做文章。近年来政府对公共体育,尤其是弱势群体体育加强了管理职能、强化政策和法规调控,并把体育作为一种政策工具被频繁使用。上海市可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加快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考虑国外的政治体制、运行机制和传统文化与上海市的差别,积极发挥政府管理职能,保障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良好运转,并把上海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更好。
5.3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主体多元、协同互动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途径。现今社会上各界组织力量在不断壮大,政府应该以主导的角色出演,动员社会多元力量,政府是残疾人服务体系的提供者和协调者,要协调企业、非营利组织、私人团体等社会主体一起承担残疾人公共体育体系的建设发展。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体系必须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市场化环境下的社会各界相互协作才能成功。
5.4 加快残疾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是一种公共体育产品,一定要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民族、不分区域、部分社会阶层,均衡地提供给所有的残疾人。让残疾人有平等的机会享用公共体育服务,彰显出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基本性和全民性。
5.5 加强残疾人公共体育无障碍场地、场馆的建设,健全残疾人公共体育财政投入机制。积极将残疾人体育纳入全市健身服务体系,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向残疾人开放,鼓励各类体育场馆向残疾人提供优惠和便利。增加政府对残疾人公共体育财政的扶持力度,公开透明财政预算工作,把政府的每一分钱用到实处,服务于社会各界残障人士。
5.6 加强基层残疾人全民健身指导员的培训。推进基层残疾人体育组织建设,加强对基层残疾人工作的指导。整合体育资源,依托区县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培养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提高残疾人体育活动的水平和覆盖面。改革现有管理体制,提高体育人才队伍职业水平,建立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提高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壮大残疾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5.7 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管理。政府宣传主管部门应专项考核各大媒体关于残疾人体育新闻的上报率。提高残疾人体育栏目的质量,将全社会关注支持残疾人体育及全民健身活动作为舆论导向。在体育频道各类新闻和体育直播中安排手语翻译,特别是重大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亚运会和世锦赛等。
5.8 加强对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力度。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体育院校应大力开展对残疾人体育的政策研究、设施器材研究和适合残疾人运动的项目研究,及时了解国内外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动态与实践,吸收全球残疾人体育管理经验并引进优质体育器材,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体育器材厂家开发设备器材提供技术服务。
[1]熊丽华,李天珍,杨强.论残疾人全民健身的社会制约和社会动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28):1309-1311.
[2]张蓓.上海市残疾人健身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5,(29):74-77.
[3]翟帅帅.残疾人群众体育开展的缺失与回归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3,(21):114-11.
[4]周雯艳.残疾人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企业家天地, 2009,10,(25):01.
[5]胡晓毅.美国特殊教育立法中非歧视性评估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5,2(56):13-17.
[6]尹军,兰保森.我国城市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31):1472-1478.
[7]王军,朱杰,闫洪涛.论我国社区体育中残疾人健身模式的构建依据和途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3(22):16-19.
[8]马维平.特殊体育论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2,(24): 79-81.
[9]王占坤.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3,(24):39-41.
[10]王维,王健.我国城市残疾人体育生活方式调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3,(40):45-49.
[11]李毓毅.2012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报告[C].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12]戴健.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3]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
[14]王千华,王军.公共服务提供机构的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5]黄晓晓,黄卓.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2,2(2):22-26.
[16]北京残疾人联合会网站.北京市残疾人体育事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EB/OL].www.bdpf.org.cn/zwpd/.htm,2012.
[17]周林刚.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EB/ OL].http://www.docin.com/p-333665879.htm L,2012.
[18]刘永强,屠其雷.体育服务老年人的体系构建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12,9(9):20-23.
[19]张继波,陈宁.影响我国残疾人大众体育开展因素的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5,3(27):4-5.
[20]张萍,郑大明.对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管理与服务体系研究[J].大众体育,2011,11(30):141-142.
[21]马维平.特殊体育论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2,(24): 79-81.
[22]赖其军,郇昌店.从政府投入到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创新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7-9.
[23]张雨沂,晓晨.我国残疾人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 4:91-93.
[24]肖丽琴.公共供求理论视域下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体育科学,2012,3(32):17-27.
[25]王雷,王芳.我国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38):123-126.
[26]史孔仕,覃俊平.我国社区体育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9): 8-11.
(责任编辑:杨圣韬)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HU Yaohua,CAILi
(Department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ghaipublish and printing college,Shanghai200093,China)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in Shanghai.The result show s that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in Shanghai is not rich in content.The supply mechanism is incomplete.Themain subject responsibilities are not clear and the service provision is inadequate.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paper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enhance the government's func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and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for the disabled.In addition,the paper suggests that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SA and UK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for the disabled,construct a government-ledprovision route ofpublic sports service characterized by plural subjects and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rrier-free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for the handicapped and perfect the public sports financial investmentmechanism for the disabled people.
thedisabled;publicsportsservicesystem;serviceequalization
G80-05
A
1006-1207(2015)04-0042-06
2015-03-24
2014年上海市体育社会科学决策咨询课题(TYSKYJ2014006)。
胡摇华,男,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1.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0093;2.上海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上海20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