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电压”治理措施与手段
2015-05-16胡志军
_胡志军
随着农村家用电器的普及使用,农村用电负荷逐年大幅增长,原有电网装备不能满足供电需求,一些地方由于用户端电压过低,直接影响到家用电器的正常使用,农村客户反映电器不能启动和正常使用的投诉呈增加趋势,“低电压”现象的严重性逐年增强、影响范围逐年扩大、持续时间逐年延长。这种现象逐渐形成社会突出问题。
“低电压”治理要针对电网状况和存在的现象进行详细分析和调查,梳理归纳“低电压”现象的原因,根据低电压发生的地区、负荷、电网设备等具体情况,由变电站到线路,再到台区,制定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从两方面着手解决。对供电半径长、线路和配电变压器供电能力不足等造成的低电压情况,增加电源点,缩小供电半径;结合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提升变电站调压能力,新增有载调压主变;对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台区进行负荷调整。本文针对各种具体情况分别予以探讨。
架设线路,提高电网冬季高峰供电可靠性。张 莉 徐浩然/摄
一、提升电网供电能力
提升10千伏线路供电能力。对供电半径大于15千米、小于30千米的10千伏重载、过载线路,优先采取在供电区域内将负荷转移到其他10千伏线路的方式进行改造。其次,采用新增变电站出线回路数、对现有负荷进行再分配的方式改造。若供电区5年发展规划中无新增变电站布点建设计划,可采取加大导线截面或同杆架设线路转移负荷的方式进行改造。对于迂回供电、供电半径长且电压损耗大的10千伏线路,可采取优化线路结构、缩短供电半径、减小电压损失的方式进行改造。
增加电源点,缩小供电半径。一是结合农村电网发展规划和用电需求,及时建设改造35千伏~110千伏变电站,提升供电能力,缩短10千伏供电半径。二是对供电线路超长(如超60千米)的35千伏变电站,要结合电网规划,进行升压改造或根据电网发展就近接入。三是对供电半径超30千米的10千伏线路,结合电网规划和农村供电特点,采取建设小容量紧凑型35千伏变电站的方式,缩短供电半径。四是当同一座变电站50%以上的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大于15千米,或该变电站供区内存在“低电压”情况的行政村数量占比超过30%时,可采取增加变电站布点的方式进行改造。
提升配电台区供电能力。对长期存在过载现象的农村配电台区,优先采取小容量、多布点方式进行改造。用户居住分散的丘陵、山区,可采用单相变压器进入自然村的方式进行改造,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能力。因季节性负荷波动较大造成过载的农村配电台区,可采用组合变供电的方式进行改造。日负荷波动较大造成短时过载的配电台区,可采用增大变压器容量或更换大容量变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供电半径大于500米小于1000米且500米后低压用户数大于30户的低压线路,可采取增加配电变压器布点的方式进行改造。所带低压用户数较少的低压线路,可采用加装调压器的方式加以解决。
二、提升设备调压能力
提升线路调压能力。对供电半径大于30千米的10千伏线路,规划期内无变电站建设计划,合理供电半径以后所带配变数量超过35台,所带低压用户长期存在“低电压”现象的,可采用加装线路自动调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供电半径大于15千米、小于30千米,所带低压用户存在“低电压”情况的10千伏线路,可采取提高线路供电能力的方式进行改造。供电半径大于1000米、3年内难以进行配变布点,且长期存在“低电压”现象的低压线路,可采用加装线路调压器或户用调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供电半径大于500米、小于1000米,供电半径500米以后低压用户数大于10户,且长期存在“低电压”现象的低压线路,可采用加装线路调压器或户用调压器及增大导线截面等方式改造。
提升变压器调压能力。新建变电站原则上全部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将运行时限超过15年的无载调压主变,结合电网建设改造逐步更换为有载调压主变;对运行时限低于15年的无载调压主变,可采取不增加抽头的方式改造为有载调压变压器。对接于10千伏线路末端的配电变压器,可改造为分头定制型配电变压器。
三、提升无功补偿能力
提升变电站及线路无功补偿能效。开展电网无功优化补偿计算,根据无功需求和无功优化补偿模式,开展电网无功优化补偿建设。根据负荷特点优化变电站电容器的容量配置和分组,若是电容器组,一般不应少于两组;若是集合式电容器,可配置两台不同容量电容器,实现多种组合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动态平滑调节无功补偿装置。在采取多项治理措施后,功率因数仍低于0.85的10千伏线路,可安装线路分散无功自动跟踪补偿装置。
提升用户侧无功补偿能力。严格执行100千伏安及以上专变用户功率因数考核,督促用户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对于近期不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的用户,可以尝试采用在计量点前加装无功补偿装置的方法进行改造,减少线路无功传输。开展随器无功补偿工作,对低压用户功率在5千瓦以上的电动机开展随器无功补偿,减少低压线路无功传输功率。公用变台区应逐步在100千伏安及以上变压器低压侧,安装无功自动跟踪补偿装置。针对无功需求大、配变二次侧首端电压低的80千伏安及以下配电变压器,安装无功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农村用电应根据负荷波动特点,优化公用配电变压器电容器容量组合,提高电容器投入率。
四、增强精益运行和营销服务能力
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建立电压无功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加强供电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及时处理电压无功设备存在的缺陷,提高设备完好率。开展各级电压曲线匹配工作。结合不同季节、不同时段负荷曲线和电压曲线,制定变电站电压控制曲线,确定配电变压器分头摆放位置,及时投退电压无功设备。建立“低电压”配电台区台账,结合配变停电检修计划,及时在负荷高峰到来前调整配电变压器分头。
加强低压用户负荷需求管理工作。加强低压用户报装接电管理、强化营销数据分析,加强装接容量分析,合理确定装接容量,精益营销管理。在营销业务系统中标注单相用户所接相别,统计分析分相用电量,辅之以现场测量,及时调整单相用户所接相别,控制三相不平衡度。结合集中抄表系统建设及装设配变综合监测仪,收集配变及低压用户用电负荷情况,开展特性分析,为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依据。结合营销管理系统建设,优先对存在“低电压”情况的配电台区开展配变综合参数实时监测系统改造,全面掌控配电台区运行情况,实施台区用户错峰用电管理。掌握配电台区用电负荷情况,积极引导和鼓励小型加工厂等较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研究居民用户错峰用电及高峰时段均衡用电的方法及措施。
健全“低电压”监测网络。健全农村电网电压质量监测网络和管理平台,逐步增加电压监测点数量。实施电压监测仪日常维护和检查,发现运行异常的监测仪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绘制低压用户典型日电压曲线,研究农村配电台区运行规律,不定期开展“低电压”情况普查和抽查工作。
加强优质服务管理。加强“低电压”投诉和报修管理,健全和完善“低电压”投诉事件处理流程,跟踪“低电压”事件处理过程,把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电压管理主管部门,从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组织开展宽幅电压调整配电变压器可行性研究,制定技术原则,开展10千伏单相供电模式和提升低压线路传输能力研究,通过经济性和供电质量保障能力比较,提出10千伏单相供电模式适应条件。结合农村低压用户家用电器产品自然功率因数及无功需求调查,研究家用电器随器补偿方法和措施,提出有关工作建议,提高配变承受短时间过负荷能力。
通过“低电压”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可有效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设备健康水平,不仅可以增加电网装备的智能化水平,而且将对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发挥重要作用,更有助于电网结构合理化,使供电能力显著增强,电压质量、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为企业的社会形象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