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腧穴与尼泊尔传统医学生命点的对比研究
2015-05-16SushilDahal胡玮璇
SushilDahal,胡玮璇 ,王 卫
(1.尼泊尔;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中国针灸腧穴与尼泊尔传统医学生命点的对比研究
SushilDahal1,2,胡玮璇2,王 卫2
(1.尼泊尔;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中国和尼泊尔的传统医学理论体系都有悠久的历史,且两者的治疗手段都源自相同的哲学和理论基础。在使用自然疗法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两种医疗体系均提出了人体的重要位置点的理论,即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和尼泊尔传统医学中的生命点理论。初步将中国针灸腧穴以及尼泊尔传统医学中的生命点的进行对比研究,为今后两者的结合应用提供依据。
中国;尼泊尔;针灸腧穴;生命点
中国针灸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施术的部位[1]。生命点是尼泊尔传统外科医学中独特且重要的理论,与中医学中的经络腧穴理论密切相关。不同于中医理论中的361个腧穴,尼泊尔传统医学中只提出了50个人体生命点。生命点具有维护人体健康、抵抗疾病的作用。当生命点受损,会导致剧烈的疼痛、功能丧失、感觉障碍、残疾甚至死亡。Sushruta Samhita一书中详细论述了这些生命点,此书成书于6世纪,是尼泊尔传统医学中外科的相关书籍。
1 分类比较
1.1 中国针灸腧穴的分类[1]腧穴通常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类。
1.1.1 十四经经穴 简称经穴。分布于十二经与任脉、督脉的循行路线上,均有一定的名称及定位,具有主治本经病症的共同作用。
1.1.2 经外奇穴 简称奇穴。是在十四经经穴确定后又陆续发现的一些穴位,它们尚未被列入十四经系统,但有奇效,故称经外奇穴,亦有一定名称及定位。
1.1.3 阿是穴 其称呼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没有固定的位置及具体的名称,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应用点作为针灸的施术部位。
1.2 尼泊尔生命点的分类根据部位、解剖结构以及作用的不同,生命点也被分为三类。
1.2.1 根据部位分类,生命点可分为五类 1)上肢部生命点。2)下肢部生命点。3)胸腹部生命点。4)腰背部生命点。5)头颈部生命点。
1.2.2 根据解剖结构的不同,生命点分为:1)肌肉型生命点。2)血管型生命点。3)韧带肌腱型生命点。4)骨骼型生命点。5)关节型生命点。
1.2.3 根据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结果分类,生命点被进一步分为5种:1)急性致死生命点:当受到损伤时可能会立即导致死亡。2)慢性致死生命点:当损伤到这些生命点可能导致死亡,但不会立即发作。3)去除异物后致死生命点:当受到外来物体的伤害,去除外来物体后会导致死亡。4)致残生命点:过度损伤这些生命点会导致残疾。5)致痛生命点:损伤这些点会引起严重的疼痛。
图1 根据部位分类,各类针灸腧穴和生命点的数量Fig.1 Number of Chinese acupointsand Nepalese vital pointsaccording to body region
2 对比分析
中医针灸学中的腧穴和尼泊尔传统医学中的生命点均是人体重要的部位,是能量储存的部位。两者均以阴阳、五行、气血和整体论治为理论基础。生命点的大小各不相同,有的等同于一个针头大小,有的为一半手指大小、有的为四指大小,有的甚至为整个手掌大小。与腧穴相比,有的生命点的部位更大、区域更广泛。经对比研究发现,许多生命点与在相同区域的腧穴位置相同或相近。且部分生命点的功能与腧穴相同,具体见表1。
表1 中国针灸腧穴与尼泊尔生命点对比表Tab.1 Comparison of Chinese acupointsand Nepalese vitalpoints
表1 中国针灸腧穴与尼泊尔生命点对比表Tab.1 Com parison of Chinese acupointsand Nepalese vitalpoints 续表
图2 中国针灸腧穴的分布图Fig.2 Distribution of Chineseacupoints in human body
图3 尼泊尔生命点的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of Nepalese vitalpoints in human body
3 临床使用比较
腧穴具有治疗作用,而尼泊尔生命点最初并无治疗作用,它们只是提醒外科医生这些生命点受到损害会产生危害的反应点。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些生命点被逐步的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
在古代,尼泊尔人使用竹子的芽和babul(Vachellianilotica)树的刺制作针具,并使用neem(Azadirachta indica)油进行消毒。医者使用尖锐的针具浅刺生命点表浅组织以刺激这些生命点。但由于佛教认为这是对人体的武力伤害,在尼泊尔这一治疗方式并没能像中医经络理论在中国一样发展起来。
在中国,放血疗法被广泛应用,以祛瘀通络、清热。尼泊尔传统医学也使用放血疗法,但具体操作方式不同。尼泊尔除了使用针具进行放血疗法,还使用水蛭。医生使用水蛭咬住生命点上分布的毛细血管,并让它吸取大约100mL的血,防止凝血。近期的研究也发现,蚂蝗的唾液中含有水蛭素,是一种肝磷脂类抗凝剂。
尼泊尔传统医学中在生命点使用的热疗则类似于中医中的艾灸疗法。中医艾灸通过燃烧中草药艾叶来进行,而尼泊尔热疗则使用干燥姜黄的根。同样,尼泊尔医生还在生命点上进行精油按摩、放血、膏药、热敷、以及推拿中的揉法、按法、震法、捏法、提法等,来治疗截瘫、偏瘫和骨科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这些治疗方式与中医推拿类似。尼泊尔传统医学教科书中提到,手术时在生命点上施压,可产生麻醉和镇痛效应。中医针灸亦有此功效。同时,对生命点损伤造成的不良后果亦类似于中医中的危险穴位。
在生命点上施用针刺、推拿、放血、热敷等通过热效应来治疗疾病均与中医针灸的治疗方法相似。中医腧穴与尼泊尔传统医学中的生命点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生命点的范围更大,腧穴往往是一个特定点。
4 结论
尼泊尔生命点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外伤性周围神经病变、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臂丛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脑瘫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的临床治疗中。因此,将古老的中国针灸和尼泊尔传统医药知识相结合,将在今后带来更多丰硕的成果。
[1]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16.
[2]Adhikari Shyammani.Astanga Sanghra Sutra Sthan[D].Dang:Mahendra SanskritUniversity,2003.
[3]Alexander Macdonald.Acupuncture:From Ancient Art to Modern Medicine[M].London:Guernsey Press,1982.
[4]Sharangadhara.Sharangadhara Samhitha[M].Varanasi:Chaukambha Oreintalia Publication,2003.
[5]Sushruta.SushrutaSamitha[M].Varanasi:Chaukambha Oreintalia Publication,1997.
[6]Tiwari Narendra Nath,Subedi Kasiraj Sharma.Saushruta Nighantu[D].Dang:Mahendra SanskritUniversity,2000.
[7]Vagbhata.Ashtanga Hridaya[M].Varanasi:Krishna Das Academy,1998.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acupuncturepointsand Nepalese vitalpoints
SushilDahal1,2,HUWei-xuan2,WANGWei2
(1.Nepal;2.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China and Nepalhave a long history of traditionalmedical system,and treatmentsmethodsof these two counties have its root on the same fundamental principle and philosophy.In the pursuitofhealing the ailments through naturalmeans,both Nepales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medicine have devised some importantbody points.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is knowledge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ir role in enhanc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This study is primarily focused on comparing Chinese acupuncture pointsand Nepalese vitalpoints.
China;Nepal;acupuncture point;Nepalese vitalpoint
R224.2
A
1672-1519(2015)08-0504-05
10.11656/j.issn.1672-1519.2015.08.16
Sushil Dahal(1985-),男,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中医教育。
王 卫,E-mail:wangweitcm@163.com。
2015-03-01)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