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专用汽车企业要敢于走出去
2015-05-16I宁文祥
本刊记者 I宁文祥
“中国制造2025”:专用汽车企业要敢于走出去
本刊记者 I宁文祥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制造业的复兴和升级,再造中国制造优势,成为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10年的核心发展目标。3月底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规划提出了9大任务、10大重点领域和5项重大工程,成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
专用汽车在“中国制造2025”这个目标下该如何发展,如何实现“走出去”?
收购顶尖企业升级自身“走出去”
4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中联重科运用金融资本之翼实现产业发展腾飞的纪实报道。报道称,短短六七年时间,中联重科就从一家国内装备企业一跃成为全球著名的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制造集团。新闻联播认为,中联重科这家中国企业连续并购意大利、德国、荷兰等建筑工程机械行业的小巨人后,实现了研发能力的弯道超车,也改写了发展历史。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多年来中联重科的收购历程。2001年,中联重科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这是中联重卡海外收购的第一家企业,也标志着中联重科正式踏上了国际化征程。中联重科的第二个重要海外收购随后引起了业界的轰动。2008年9月,当时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三的中联重科联手弘毅投资、高盛集团和曼达林基金收购了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100%的股权。CIFA公司成立于1928年,长期以来CIFA公司一直占据着意大利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泵车、搅拌机及混凝土运输设备等市场大约80%的份额,是意大利人眼中的工业明珠;2013年中联重科收购了全球干混砂浆第一品牌德国M-TEC公司。M-TEC是全球唯一的同时具备研发生产干混砂浆站类设备及干混砂浆施工设备的公司。收购后让中联重科的干混砂浆技术实现了突飞猛进;2014年8月,中联重科正式并购全球著名升降机企业——荷兰Raxtar公司,让中联重科一跃成为了全球施工升降机领域领导者。这些收购无一例外地让中联重科在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研发中取得了极大的突破。
收购企业并不是中联重科迅速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唯一途径,中联重科还曾收购技术。2011年中联重科与德国JOST起重机有限公司在德国法兰克福签署技术转让协议,中联重科买断了国际社会公认的塔机高端专家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的全套技术。这意味着中联塔机不仅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塔机设计技术,同时也获得了进入欧美等国际高端市场的准入证。
央视新闻联播还用中联重科的干混砂浆技术作为例子,阐述了中联重科是如何在干混砂浆技术上实现弯道超车的。“这是应用在建筑工地上的一种最新的干混砂浆技术,相比传统的建筑施工,现场既看不见成堆的砂浆和粉尘,也少了隆隆的机械轰鸣声。”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介绍。干混砂浆是中联重科在并购全球干混砂浆第一品牌德国M-TEC公司后推出的核心技术,完美融合了M-TEC在混合、计量和筛分领域的关键技术,很好地节约了资源成本、提高了混合效率、增强了适应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中联重科由此成为该领域无可争议的王者。收购CIFA也让中联重科在混凝土机械的技术实现了跨越。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接受了央视的采访,他表示:“并购意大利CIFA之后,使中联重科的混凝土成套设备在轻量化、可操作性上获得了非常优越的性能和价值。”
其实,在专用汽车行业,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业早已经开始通过收购国外先进企业而获得技术进步。中集车辆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当年,中集车辆为了开拓美国市场,收购了当时美国排名前十的挂车企业Vanguard,获取了美国运输类挂车的先进技术;为了开拓欧洲市场,收购了欧洲知名的罐式车企业荷兰LAG公司,并以德国人为主要员工成立了欧洲公司CIMC Silvergreen;中集车辆还为了开拓消防车市场收购了欧洲知名的消防车企业德国Ziegler公司。中集车辆在全球专用汽车市场的运作并融合了世界各地的先进技术作为己用,中集车辆集团总经理李贵平将其称为“全球智慧”。通过自己对“全球智慧”的理解、吸收和融合,保证了中集车辆的产品在全球不同的区域都有其独特的亮点。如今的中集车辆已经成功开拓了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市场,成为世界挂车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也是中国专用汽车企业“走出去”的一面旗帜。
有人说中国专用汽车企业普遍都是中小型企业,企业的资金不足,大多数企业无法如中联重科和中集车辆一般拿出大笔资金完成对外国先进企业的收购,他们该如何操作?奔驰在华知名的经销商华策汽车副总经理黄铁在上海车展上表示:“其实大部分专用汽车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他们甚至没有足够的资金给自己添加一座研发中心,但是他们也有很强烈的学习先进技术的愿望。他们可以通过购买技术的手段提升自己。华策汽车十分愿意作为一个桥梁,将欧洲先进的专用汽车技术引进到中国来,提升中国专用汽车行业的整体水平。”
巧妙采用政策性融资平台“走出去”
央视新闻联播在一则名为《政策性金融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提速》的新闻评论中表示:企业“走出去”,离不开钱。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离不开中国进出口银行这样的金融资本支持。精准、精细、全方位、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帮助中国企业吸纳国外先进技术,吸收国外销售网络,变为更强大的企业。
根据资料,截至2014年末,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铁路、汽车、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全球投资建厂、设立研发中心项目1 832个,贷款余额5 700多亿元。上文提及的中联重科收购德国干混砂浆第一品牌M-TEC,让中联重科成为了干混砂浆领域的王者,其实在这个收购过程中,中联重科得到了国家进出口银行3 275万欧元的贷款资金,为中联重科的全球化步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如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的产能、技术、工艺等各方面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国外对于相关产品的需求。国家也为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准备了更多的政策性融资平台。除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外,今年国家正在大力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将会为企业在亚洲的建设投资,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带来便利。同时国家还专门为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设立了“丝路基金”,这些国家政策性的投融资平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急需的政策性资金支持,为国内大量的装备制造产能找到了一个出口。对于专用汽车企业来说,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政策性融资平台可以使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有力武器。
紧跟国家政策导向“走出去”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时下最热门的词组之一,也是国家支持的投资重点。紧跟国家的政策“走出去”,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国际化。
在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方面,中联重科当仁不让。中联重科在年报中透露,自身与众多“一带一路”中字头的大型施工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关系,以把握住工程机械未来的爆发点。中联重科的年报显示,其国际化全球布局进一步完善。新增巴西、泰国当地银行融资平台, 海外市场销售方式更为多样化;完成巴西、新加坡、迪拜当地物流供应商签约,全球物流网络已具雏形;完成香港、新加坡、迪拜、巴西备件中心库建设和升级改造,全球产品服务支撑体系构建成型。在“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的国家中,大部分已经出现了中联重科产品的身影。在印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俄罗斯、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中联重科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而这些国家无一例外是“一带一路”战略上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在今年的博鳌论坛上,政府再次明确了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会有越来越多海外工程类的大单出炉。对于专用汽车企业来说,这就是摆在面前的国家政策性机遇。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为了加快内陆地区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往来,国家正在大力投资“一带一路”公路建设。目前,我国已经和毗邻11个国家的70对边境口岸开通了289条客货运输线路,线路总长度达到40 000公里左右,基本建成了以重点城市为中心,边境口岸为节点,覆盖延边地区并向周边国家辐射的国际道路运输网络。根据央视的报道,去年一年,我国国际道路运输货物的运输量为3 958 万t,同比增长10%,出入境货车155万辆/次,同比增长30%。“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际公路通道如今正在加紧建设,云南的中老泰公路、中越公路、中缅公路以及中印公路国内段大部分已经建成高速公路,广西崇左靖西到龙邦高速年底建成后,将打通我国桂西、滇东、黔南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未来,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欧中亚将开通多条客货道路运输线路,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广的合作领域。这些国际高速公路打通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道路货运量将会明显增多,对于专用汽车的需求量也会极速上升,这不正是专用汽车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的机遇吗?
“引进来”、“走出去”善于学习和融合
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未免会产生一些疑虑。把外国先进产品引进来了,国内的产品不就被比下去了吗?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是否影响国内自身的研发水平的提升?企业在海外进行了很大的投资但又害怕失败。其实,现代化的商业赢家是善于学习和融合的。在“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产品的竞争,还存在国内外文化的碰撞。在这个碰撞过程中,我们就要善于学习和融合,也许我们学不到国外最顶尖的技术,但是我们至少会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管理文化、市场观念以及对于未来的视野,这不正是他们不断推出创新产品的源泉吗?所以敢于“引进来”,敢于“走出去”,善于学习和融合,即便是暂时的失败,也能收获许多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