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2015-05-15罗红波
罗红波
高中物理相对而言研究的对象比较复杂、抽象,教学中要求重在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和数理应用能力。但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心理“过渡期”的特点,充分认识形象思维及其作用,充分应用形象思维,才有利于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强化学生对高中物理的理解。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当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
一、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表象储备
正如没有概念就不能进行逻辑思维一样,没有丰富的表象就难以创造出新形象,表象来源于感性认识,它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复感知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必须加强直观教学,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1.通过实验形成正确的物理表象
实验是人们主动地控制条件,使物理现象和过程真实地呈现在观察者面前,所以由实验和观察形成的表象最生动、最具体、最真实,实验是形成物理表象的最有效途径。对于实验,学生参与程度越大,摄入的表象就越生动、有效。如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习中,“触鼻实验”效果很好,装置很简单,约2m长的细绳系在天花板上,下端拴一铁球。实验时请“勇敢”者上来,绳拴的铁球偏离平衡位置,恰好能碰到参与学生的鼻子,释放铁球后,在铁球返回到学生鼻子跟前时,学生有惊无险,整个过程深深印在学生脑中,他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就能比较深刻地理解。教师应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要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要开发取材容易、操作方便、可见度高的随堂实验,如上图所示的简易实验中,用铅笔支起图中的绳子,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手指受到的拉力,手掌受到的压力,这对他们正确地画出分力的方向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必须做好有关实验,而且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现象中的次要因素撇开,将实验所得的形象加以理想化,把实验现象与其物理本质联系起来,建立起理想化模型或理想化的动态形象,存储于学生的头脑中。
2.利用多媒体模拟丰富物理表象
利用多媒体软件所具有的图形显示功能和动画功能,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实际情景,可以把各种复杂的物理过程(多种因素均在变化)暴露无遗,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和想象,去理解动态的物理过程,形象地建立起相应的过程图景。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建立在实验基础上。中学阶段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规律的探索实验不能重现,这种情况下,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模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和规律。如a粒子散射实验,可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现出整个实验过程,并动态模拟从装有放射性物质钋的铝盒中不断有a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度少数a粒子偏转角超过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看过a粒子散射实验的动态模拟过程后,师生再共同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探索原子结构。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下a粒子散射实验装置、过程、现象,深刻理解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二、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形象思考问题的习惯
目前学生普遍缺乏运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的习惯。他们经常只习惯于运用公式去讨论问题,得出一些数学结论,而不习惯于运用形象思维去思考现象或过程的本质。长此下去,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起来的物理形象也会淡漠。到头来,物理规律对他们就可能变成一个纯数学的公式。遇到实际问题,就不会运用形象思维,甚至想不到这样去做。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重视不够,对一些定性讨论的问题,教师包办代替的时候多,容易形成学生套用公式得出结论的不良习惯;二是学生头脑中的物理形象不够鲜明正确,缺乏必要的把抽象问题形象化的技能技巧,因而难以实现正确的形象思维。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习惯,除了教师的示范外,还应注意教给学生把抽象问题形象化的技能技巧,例如怎样画简化题意图。怎样运用图形分析问题等。同时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专题训练,并对学生提出运用形象进行思维的严格要求,如解题一般应有题意图,力学问题要画出物体受力图,论述问题应有必要的图形配合等,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纠正自己头脑中的错误形象,提高把抽象问题形象化的能力。
三、强化图式教学,开发形象思维
图式直观、形象、包含的信息量大,容易记忆,与实际联系紧密又可以进行动态操作,建立典型的图式模型容纳概念、公式,可以降低物理教学的难度,又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强化图式教学。
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们探索求知世界的一项重要能力。如法拉第凭着他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用生动直观的磁感线来刻划磁场,从而将抽象的磁场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形象问题。牛顿曾运用他那超乎寻常的想象力,由地球表面上的重力想到地球对遥远的月球的力的作用,并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假设、猜想、设计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可在解题训练中进行模型假设、过程假设、状态假设、条件假设、结论假设,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创新的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