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及对策
2015-05-15彭云清
彭云清
2014年9月15日,有媒体报道,重庆一名求职的大学生因在手写的400字个人简历中出现了24个错别字,而遭到面试公司的拒绝。这名大学生的遭遇令人同情,暴露出来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深思。
尽管中国的教育决策者从来没有放松对语文学习的要求,但是,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或大学生,似乎都对语文学习有厌倦情绪,甚至有抵触情绪,所以,语文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
就高中生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兴趣不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语文学习成为了学生的负担和累赘,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索然。早自习时间,很少听到他们琅琅的读书声;上课时很少听到他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少看到他们记笔记的身影,难有被提问的荣幸;做作业只愿意做选择题,主观题要么不做,要么答一句话了事;课余时间鲜有人读经典、读名著、练书法、背古诗。
二、学习态度不端正
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是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一种敷衍塞责的态度,一种漠视的态度。
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的时候,根据课后练习的要求,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改写《夏瑜的故事》。结果在这次作文中,出现了两坛“宋河好酒”,一瓶“黄瓜洗面奶”。两坛“宋河好酒”是这样出现的:半夜三更,夏瑜被绑赴刑场,一群青年得知了这个消息,便抬着一坛酒来给他送行,他们一边走一边高嚷:“夏瑜为革命东奔西走,为何不准喝宋河好酒?”另一个同学措辞稍有不同:“夏瑜为革命东奔西走,为的是喝宋河好酒!”那瓶“黄瓜洗面奶”的出现更有戏剧性:红眼睛阿义为了从夏瑜那里捞到好处,就去和他套近乎,主动要求表演武功给他看,于是从地上捡起一块砖来,要表演头顶开砖的拿手好戏,没想到所捡之砖乃一钢筋水泥制品,结果砖没开成,倒把自己打昏了,夏瑜见阿义打昏了自己,便打开牢门,逃走了;正在这时,夏三爷来找阿义告密,看见阿义躺在地上,夏瑜不在了,慌忙叫醒阿义,让他去追夏瑜;阿义到底是练过功夫的,不一会儿,就把夏瑜追赶回来,这时,夏瑜便对阿义说:“看你跑得满头大汗,灰尘满面的,我建议你去买一瓶黄瓜洗面奶来洗一洗。”阿义哪里听他,一个耳刮子扇了过去。看到这些离奇古怪的情节,真叫人哭笑不得。我们不作上纲上线的分析,说他们损害了革命先烈的形象,亵渎了前驱者的人格,只说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作文的态度,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也叫人不能接受:这样的随心所欲!这样的不负责任!
三、学习效果不好
因为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所以学习的效率低,效果差,经不起生活的检验。就拿写字来说,现在的高中生中,有很多人写字发倒笔,最简单的字也写错,如把“初”字写成“示”字旁,“今”字多写一点,一句古诗写无数遍总是写不对,等等。
四、各方面的能力差
听说读写,是一个人掌握和使用一种语言的四种基本技能。但是现在的高中生这四种能力都极其欠缺。
我经历过一次和学生沟通交流不畅而产生的尴尬。
虽然我一再告诫自己不要点名批评学生,以避免学生的尴尬和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但那天还是忍不住点了1班班长的名。
上课不到五分钟,我看见1班班长把身体转过去和后面一排的学生说了一句话,我看了他一眼,他也看了我一眼,我以为他知道自己上课讲小话的行为已经被老师发现,会改正错误,认真听讲,便没有追究,我接着继续讲课。没想到过了不到一分钟,他又把身体靠近左边的同学,和左边的学生说话。我终于忍不住,点了他的名:“张然(化名),我现在没有叫你们讨论问题,你们在说什么?”张然停止了讲话,脸上的神情一下凝重起来。
我一边上课,一边观察,发现张然整节课都不高兴。我想,可能是点名批评伤害了他,毕竟是一班之长,受到老师的点名批评,会影响在同学中的威信,今后开展班级工作会有困难。再说张然是一名上课举手发言的积极分子,现在的高中生举手发言的可不多,我并不想失去这位课堂上的好帮手。所以我决定下课后和他沟通一下,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
下课了,我来到张然身边,微笑着问道:“张然,刚才上课时在说什么?”张然红着脸说:“我们在讨论问题。”“我没有要你们讨论问题呀!”“总比2班班长上课玩手机好些!”张然怒气冲冲的说完这句话,掉头离开了教室。
2班是我当班主任的班。学校规定,学生不准在教室使用手机。那天上课的时候,走到2班班长身边,看见他拿着个手机,就没收了。后来了解到,他是借别人的手机上qq,没有来得及关机,被我发现没收了。为了不影响这位班长的威信,我没有在班上公开这件事,让他写了一份检讨交给我。2班学生都不知道的事,1班班长怎么知道?而且还拿这件事来反击我,我觉得有点难受。
尽管张然说话的语气很不友好,离开教室的方式很不礼貌,但我还是忍着没有生气,我不想把我们之间的裂痕越拉越大,师生之间也要讲究“和为贵”。
当张然回到教室的时候,我心平气和地笑着问道:“你怎么知道2班班长玩手机的事?”不做声。“2班班长玩手机 ,我让他写了三千字的检讨……”“未必您叫我不吃饭我就不吃饭?”突然冒出来的这句话一下激起了我心中的无名火。“我什么时候叫你不吃饭了?我叫你上课不讲话跟叫你不吃饭是同样性质吗?身为班长怎么带头遵守纪律?……”我大声吼起来,张然的脸红一阵,白一阵。
我的这一阵吼叫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教室里出奇的静。张然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怨恨。
果然,晚上我去查寝的时候,在走廊遇到了张然,平时总是微笑着和我打招呼的他视而不见的从我身边走过。
本想通过沟通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没想到收到的是相反的效果,沟通以失败告终。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急功近利的学习目的决定了学生对语文的态度。在那些以上大学为读书目的学生看来,学语文是一件不划算的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一定考出好成绩。他们认为,语文知识浩如烟海,纷繁芜杂,无法把握,要想学好语文,非一日之工可以达到目的,客观条件又不容许他们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文学习上,因为怕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在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下,哪一个情愿“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孙山之后”呢?因为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并不是语文一科的成绩,而是六科的总成绩,所以为了保证总分上得去,能够在大学校园里给自己挣得一席之地,一些同学便有意无意地放弃了认为不易得分的语文,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了他们认为可以立竿见影的数理化上。第二,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语文的态度。语文难学,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语文一无公式,二无定理,三无套路,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语文科上似乎难以做到,学语文似乎没有规律可循。语文难考,这几乎成了所有学过语文的人的共识,每次考试结束,学生心中最没底的就是语文,这是因为语文考试涉及的内容广而杂,精而细,学生无所适从。第三,社会评价导向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态度。曾几何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传遍了神州大地,使得无数学生对数理化的学习到了痴迷的程度。另外,对于那些急于想上大学的学生来说,学好数理化不失为一条捷径:每年的数理化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可免试保送上大学,如果能够进入国家集训队,就会成为名牌大学的抢手货;而那些在语文竞赛活动中得了奖的同学,却无人问津。两者的差别如此之大,尊卑如此之显,有谁还会安心于语文学习呢?就是那些对语文有点兴趣的同学也被诱惑而钻到数理化的题海里去了。
要改变高中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必须做好下面几项工作。第一,正面引导。语言能力是人的智能结构中最基本的能力,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语言能力作基础。语言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生存技能,而是经由语言展现出来的关乎真善美的整体人文素质。2014年央视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传承中华文明,语文责无旁贷。第二,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景,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必要的强制手段。对那些学习懒散,敷衍塞责,无所用心,得过且过的学生采用一点强制手段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强迫他们认字,练字,记笔记,做改错,积累作文素材,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