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2015-05-15吴杰倩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急诊科广东深圳518034
吴杰倩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急诊科,广东 深圳 518034)
急诊科为每个医院的窗口科室,承担着抢救危重、紧急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其护理质量优劣不但影响着医院的声誉,同时也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医患纠纷都和护理工作不到位有密切关系[2]。近些年各级医疗单位都不断研究、探索先进护理管理方法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我院急诊科在2008 年度将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急诊区分为急诊外科诊室、抢救室、急诊内科诊室、注射室、缝合室、输液区、观察室、隔离病房,共计护士20 例,年龄23 ~47 岁,平均(29.54±4.21)岁,其中大专学历8 例,大本学历12 例;主管护师8 例,初级护理师10 例,护士2例。
1.2 方法:我院2007 年1 月~2013 年12 月急诊护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2007 年~2008 年度为第一阶段,2008 年~2013 年度为第二阶段,我院在2008 年初开始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
1.2.1 划分层级:按照护士的学历、入职时间、实际能力进行分层划级[3],具体层级设置有:护士长-责任小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共五个层级。
1.2.2 选拔任用:责任小组长选拔内容,职称为护师以上,工龄为5 年以上,本科室工作时间为4 年以上,经综合能力评价、民主推荐、民主选取、理论技能考试选拔任用。
1.2.3 确定工作职责:将不同层级护士进行分组,每个责任小组分配一定数量患者,再根据护士的个人实际能力确定责任患者,要求每个患者都有责任护士,按照岗位、工作难度、风险、护理质量进行分配。责任小组长工作职责为:①负责管理范围的协调,人员调配,为该小组护理质量管理人、负责人;②负责该小组下级护士的培训、考核,监督实施相关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4]。
1.2.4 培训:培训后进行相应内容考核,考核内容纳入相关档案,并关联绩效[5]。
1.2.5 实施:通过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排班制度,实施弹性化排班,确保就诊高峰的人力、技能的均衡分配,保证患者、医生的相关需要。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垂直管理体系和职称晋升、绩效分配制度[6]。
1.3 观察项目及评价标准:观察病区护理质量情况(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相关文件执行、护理操作)、相关人员(患者、医生)满意度情况以及职业行为合格情况。护士职业行为评价包括:工作责任心、人文关怀、隐私保护、尊重他人、求实进取、合作精神、仪容仪表[7]。
1.4 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到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情况:第二阶段急诊区护士基础护理合格率、特殊护理合格率、相关文件执行合格率、护理操作合格率均显著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个阶段护理质量比较情况(例)
2.2 相关人员满意度情况:第二阶段急诊区患者、医生满意程度均显著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个阶段相关人员满意度情况(,分)
表2 两个阶段相关人员满意度情况(,分)
时间 调查人数患者患者满意度 调查人数医生患者满意度第一阶段123 71.25±2.15 25 70.95±2.05第二阶段 129 92.14±2.85 25 94.54±2.04 t 值 11.024 4 12.254 1 P 值 <0.05 <0.05
2.3 职业行为合格情况:第二阶段职业行为合格率显著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个阶段职业行为合格情况(例)
3 讨论
3.1 分层护理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分层护理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护士长直接管理的局面,通过划分层级-选拔任用-确定工作职责-培训-具体的操作步骤实施,一方面降低了护士长的工作压力,一方面提高了急诊护理工作的效率、质量,使相关护理方案更加彻底地贯彻在日常工作中[8]。与此同时该管理模式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基层护理人员更加愿意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及护理操作水平来提高自身的薪资待遇以及职业前景[9]。
3.2 结果分析:研究发现,第二阶段急诊区护士基础护理合格率、特殊护理合格率、相关文件执行合格率、护理操作合格率均显著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认为分层管理模式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急诊科护士的相关护理技能[10],提高了其应急处理能力,提高了其相关文件的书写规范意识,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的效率[11];第二阶段急诊区患者、医生满意程度均显著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随着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有效提升了患者对于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2],使得医生的医嘱得以顺利、彻底的执行,提高了医院工作的和谐程度,有效改善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13];第二阶段职业行为合格率显著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该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规范程度,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由于护理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发生[14],提高了护士对于正确操作规范、流程的学习与研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15]。
3.3 如何进一步提高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效果: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最大程度体现分层护理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一定要关注以下几点:①重视不断创新,充分结合急诊科的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基层员工及患者的意见,避免只有制度没有执行的情况发生[6];②进一步完善竞聘制度,提高基层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竞聘的公开、公平;③一定要重视培训和考核,要通过不断的培训、考核来提高护士对于最新、正确护理操作流程的学习[16]。
综上所述,经分层护理模式在急诊区实施,我院急诊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职业行为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显著提高了相关人员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1] 冯健兰,蔡 敏,罗 玫,等.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603.
[2] 叶小兰,杨 芳.护理组长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5):749.
[3] 李 群,黄妙琴,黄转宜.急诊护理管理中组长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的护理价值观察[J].当代护士,2013,11(下旬刊):176.
[4] 廖全全,邹红梅,王从华,等.新型急救护理培训模式在急诊科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研究,2009,23(2):360.
[5] 张国庆.量化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0,06(下旬刊):189.
[6] 丘宇茹,王吉文,卢玉贞.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5):53.
[7] 谢屹红.护士排班方式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18(7):345.
[8] 张洪君,苏春燕,周玉洁,等.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21(5):233.
[9] 应菊素.运用情景领导理论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J].护理管理杂志,2010,24(8):367.
[10] 刘秀芹,刘冰峰,孙红娥.如何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J].内蒙古中医药,2010,18(11):456.
[11] 韩跃辉,孙卫楠.以护理单元为单位的新型护理培训模式在急诊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8(13):377.
[12] 段龙芝.浅析加强护患沟通在化解急诊科护理纠纷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3(8):446.
[13] 钱学兰,赵 刚.浅谈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减压措施[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0,26(3):563.
[14] 殷延陵,唐清梅,杨丽萍.急性创伤患者实施急诊分级护理的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2(6):542.
[15] 苏意寒.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探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7(6):473.
[16] 谭春兴.急诊科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的好处[J].吉林医学,2009,24(1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