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规范化管理对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5-05-15张学军天津蓟县马伸桥医院天津301900
张学军 (天津蓟县马伸桥医院,天津 30190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的综合代谢性疾病,常因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导致机体的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异常,尤以糖代谢异常最为突出。此病起病慢病程长,初期症状不典型,不易被人们重视,之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直至对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日常的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病情监测和防治知识教育及心理治疗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必要手段[1]。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低于30%,防治知识宣传不够、饮食控制不合理和运动量不足,以及用药不规范、检测不及时等是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2]。我院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管理,获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 年6 月~2014 年5 月在我院确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82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 例,女32 例,年龄45 ~76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 年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排除有严重肝脏、肺脏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短期内可能外出及精神异常的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规范化管理组(41 例)和非规范化管理组(41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病程、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体质指数以及血压、血糖、血脂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管理期6 个月。
1.2 方法
1.2.1 规范化管理组方法:对本组41 例糖尿病患者均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家族遗传及生育史、生活习惯、血糖及用药情况、有无并发症等;患者除坚持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外,还需定期到我院检测腰围、臀围、血糖、血压及心肺等基本指标,每月检测一次FPG、2hPG,每3 个月查一次HbA1C,家庭签约医生针对检查发现的血糖检测、饮食、运动及用药问题做以解释并一对一的指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入档,注意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指导患者熟练掌握血糖、尿糖检测法,胰岛素注射法等基本技能;根据患者个人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及适当的体育锻炼方式;定期组织患者进行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宣教,让患者互相交流意见和治疗心得;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有利于患者坚持治疗,定期复诊,控制病情。
1.2.2 非规范化管理组方法:此组患者每月需来我院测量FPG、2hPG、HbA1c,由家庭签约医生进行药物指导并填写糖尿病记录,不进行健康宣教。
1.3 检测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在管理前后采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及餐后2 h 血样,1 次/月;HbA1c 采用挪威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测定,1 次/3 月。
1.4 统计学方法: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管理6 月以后,规范管理组在FPG、2hPG、HbA1c 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规范管理组(t=3.12、3.25、3.56,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FPG、2hPG、HbA1c 比较
表1 两组FPG、2hPG、HbA1c 比较
注:与非规范管理组相比,①P <0.05
组别 例数 (mm FP o G l/L)(m 2mhoPlG/L)H(b%A 1)c非规范管理组41 8.65±2.31 12.22±3.11 10.32±3.51规范管理组 41 6.82±1.23① 9.51±2.18① 7.52±1.31①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仍无明确的可以治愈的治疗方法。目前,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了糖尿病治疗的5 个要素:糖尿病健康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远动疗法、药物治疗以及血糖监测[3]。目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但血糖难以达到理想水平,导致并发症过早出现且远期预后不良。所以综合防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适宜的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本研究显示,规范管理组FPG、2 hPG、HbA1c 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规范管理组(均P <0.05)。糖尿病患者通过规范化管理,与家庭医生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使患者治疗疾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生活方式得到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平稳,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品质大大提高[4]。故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的模式是有效的,值得大规模的推广。
[1] 杨世斌,苏 宁,刘 威,等.北京市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1084.
[2] 王赛娇,谢楚梅,翁碧娜,等.参与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18):119.
[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70-788.
[4] 牛 鹏,王爱民.血糖控制对2 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1,17(1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