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15-05-15马振玲陈京立张京煜
马振玲,陈京立,张京煜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与社会保持同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症状、焦虑或抑郁、人际交往障碍等[1]。其中,医学专业大学生因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导致心理健康状况欠佳[2,3],护理专业学生又因女生占绝大多数以及职业认同感较低等表现出更多心理健康问题,在入学的新生中表现更为突出[4]。护生是临床护理队伍的后备军,其身心健康的维护不仅关系到护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未来护理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尤其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者提出,社会发展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5],因此,研究者需要不断跟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新状况,并尽可能将结果与同时代的常模或样本进行比较,以得到更客观的评价。目前关于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多关注实习阶段[6],本研究将关注北京某医学院最近两年来护理专业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将结果与不同时代常模或样本[4,7,8]进行比较,探讨现阶段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为心理干预方案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依据整群抽样的原则,对北京某医学院2012级和2013级护理专业本科、专科新生(入校两个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本科生118人、专科生155人,共273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55人。年龄17岁~21岁(18.47岁±0.65岁)。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测试。SCL-90是目前国内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使用最广泛的量表[9],作为初级筛查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共包括9个症状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量表共有90个题目,由测试者根据最近1周心理状况的真实情况进行自评,评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没有、很轻、中等、偏重和严重,采用5点式(0分~4分)评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次测验中将各因子中任意因子分值≥2.5分界定为异常。
1.2.2 调查方法 专业心理教师在护理专业新生入学两个月时集中施测。测试采用心海软件学校心理管理系统进行,各班学生按规定时间统一到学院机房,心理教师使用统一指导语详细讲解问卷调查的目的以及填写方式、注意事项,之后学生通过网络登录系统在线填写问卷,现场提交问卷答案。该学院近两届护理新生共有278人,有5人未能到达机房完成测试,完成测试者273人,有效率为98.20%。
1.2.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采用χ2检验、t检验。研究中所比较的SCL-90问卷常模主要包括1986年发表的国内青年常模[10]、2009年发表的大学生常模[5]。此外,本研究还与近几年发表的其他高校(包括护理和非护理专业)的调查研究[7,11]进行了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本科、专科新生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青年常模、大学生常模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护理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好于近期常模 本项研究将该院近两届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仲隐山等[5,10]提出的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近两届护生的强迫症状、焦虑和精神病性症状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而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得分低于全国青年常模。近两届护生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分低于大学生常模。结果表明,常模除了与测试群体有关外,还随着时代发展在变化,与不同时代常模比较的结果也存在很大差异。本组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1986年发表的全国青年常模差,但较2009年发表的大学生常模好,提示相对大学生常模来说该院护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但低于早期的全国青年常模。陈顺森等[9]分析了近20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文献,结果显示,SCL-90中6个因子分均值呈现随年代的发展逐年显著下降的趋势,并认为是社会变迁不同程度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示,时代发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无一致结论。欲了解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大学生的差异,最好与同时代其他院校学生相比,因为不同时代,学生面临的压力不同,所体现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同。
表1 护理本科、专科新生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青年常模、大学生常模及其他新生常模比较(±s) 分
表1 护理本科、专科新生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青年常模、大学生常模及其他新生常模比较(±s) 分
组别 人数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本组新生 273 1.28±0.31 1.79±0.47 1.67±0.53 1.43±0.43 1.47±0.42 1.38±0.45 1.30±0.40 1.40±0.43 1.40±0.36国内青年常模 781 1.34±0.45 1.69±0.61 1.76±0.67 1.57±0.61 1.42±0.43 1.50±0.57 1.33±0.47 1.52±0.60 1.36±0.47大学生常模 9 941 1.45±0.49 1.98±0.63 1.88±0.63 1.74±0.62 1.61±0.55 1.61±0.62 1.38±0.49 1.72±0.62 1.59±0.54某校新生 589 1.32±0.35 1.99±0.46 1.59±0.48 1.40±0.41 1.43±0.41 1.39±0.43 1.43±0.37 1.48±0.43 1.41±0.39某校护理新生 704 1.30±0.35 1.87±0.55 1.62±0.53 1.62±0.87 1.52±0.72 1.45±0.51 1.42±0.46 1.55±0.42 1.42±0.39 t1 值1) -3.462 3.385 -2.968 -5.288 2.027 -4.197 -1.103 -4.739 1.969 t2 值2) -9.369 -6.716 -6.683 -11.885 -5.517 -8.195 -3.145 -12.374 -8.670 t3 值3) -2.388 -7.065 2.295 1.309 1.630 -0.198 -5.187 -3.212 -0.344 t4 值4) -1.314 -2.885 1.367 -7.288 -1.943 -2.379 -4.779 -5.887 -0.806 1)本组新生与国内青年常模比较;2)本组新生与大学生常模比较;3)本组新生与其他高校非护理专业新生比较;4)本组新生与其他高校护理专业新生比较。
3.2 护理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护理专业普通高校新生 与同时代其他普通高校学生(非护理专业)相比,该院护理新生人际关系敏感得分较高,但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和偏执得分较低。而且,相对于其他高校,该院本科护生不仅表现出更多的人际关系问题,还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抑郁情绪。上述结果表明,虽然该院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但人际关系以及情绪不稳定仍是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这可能与护理专业女生多的特点有关。与男生相比,女生一般会表现得更为敏感,更在意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也就容易产生人际交往的困惑。徐娟等[12]研究发现,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和恐惧等方面得分高于男生。也有研究者发现护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方式也有关[13],女性护生在碰到人际问题时可能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未能及时缓解人际压力,从而产生人际交往问题。此外,护理专业特点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许多护生表示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不强,报考护理专业是父母的心愿,这部分学生入学后就会出现逆反心理,尤其接触医患之间的冲突报道后更容易产生专业的抵触。护理专业学习压力比较大也是影响护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医学专业共性的特点是大学期间学习科目多,要求掌握程度也很高,教师总是教育学生,未来的工作性质关系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不断强化学生要尽最大努力掌握扎实的本领,这让学生也整日生活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
3.3 该校护理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其他护理院校新生 该院近两届护生与西安某院校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发现,该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在强迫、抑郁、敌对、恐怖和偏执因子的得分都显著低于西安某院校护理新生。这些结果说明,尽管总体来说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但在护理专业领域,该院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相对较好的,可能与该院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有关,例如护理心理学中心理健康知识灌输、各种心理讲座、丰富的心理社团活动等,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自我认知、掌握情绪调节方法具有很多帮助。曹建琴[14]也曾在研究中发现,综合性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此外,该院的护理教育为特色小规模教育,独特的教学模式让师生交流更多,学生也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从而减少负性情感或困惑的出现。
4 小结
护理专业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考虑比较的样本,因为时代不同,相应的常模也发生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该院近两届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虽然较早期的常模稍差,但与近期发表的常模或样本相比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这可能与该院的培养策略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有关。但与同时代非护理专业新生相比,该院护生人际问题相对较多,尤其是本科护生的人际问题与情绪问题,仍需教育者的关注。
[1] 张芳.90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6):60-61.
[2] 孙丹琳,朱良,杨寰.医药院校大一和大四本科生心理状况调查及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8):705-707.
[3] 周生慧.医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1477-1479.
[4] 李亚琴,王晓荣,王娜,等.本科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2):1425-1427.
[5] 仲隐山,李露.全国大学生SCL-90新常模构建问题研究[J].中国校医,2009,23(3):251-256.
[6] 张娣,宋慧娜,张利岩,等.部队医院地方院校护生实习末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95-96.
[7] 李晓虹,张绍茹,李应群.护理专业新生心理状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10C):2809-2810.
[8] 刘溪,李艳.大学一年级护生心理应激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护理研究,2010,24(11B):2934-2935.
[9] 陈顺森,陈春玉.近20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迁[J].赣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6-101.
[10] 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2(5):1260-1262.
[11] 郭静.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人格特征、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1):37-39.
[12] 徐娟,张晓丹.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3,27(8):509-511.
[13] 唐艳超,郁小红,林旭星.在校护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3):168-170.
[14] 曹建琴.心理干预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