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实践
2015-05-15王新宇
王新宇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 211100)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实践
王新宇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 211100)
在对高职院新生进行入学计算机能力测试及问卷调查后,针对新生不同的学情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分层教学改革,按学生的情况,设计三种不同的教学大纲,应用于不同层次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实施,节省教学成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成效明显。
分层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各专业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还是诸如《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这类课程的先导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对于这些后继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院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所有专业的公共课。目前,我院的招生范围遍布多个省市,而生源地不同的学生,虽然在高中时都学习了计算机基本操作,但掌握程度不太相同,有些学生已经能较熟练的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如:目前南京市的学生至少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计算机,进入中学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并且高中毕业时,需要参加江苏省中学生计算机会考,只有通过计算机会考的学生,才能参加高考),而有些学生只局限于打字和QQ聊天,或者是会玩网络游戏。
面对这些不同的学生情况,我院过去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授课时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不同个体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性,极易造成基础较好的学生得不到进一步发展,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又感到学习跟不上,不利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开展,所以大部分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计算机教研室召开过几次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的看法,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讲授的内容过于简单,大部分均已经在中学时学过,希望能讲授些中学时没有学过的实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如:简单的图像处理、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等;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中学时没有接触过目前学习的知识,希望教师慢慢讲解。
目前这门课的学时为72学时,考试方式是直接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等级考试(简称ATA考试),学生至少需获得“办公自动化”中级证,主要考试内容为Office软件中的Word、Excel两种软件的使用,考试形式为机考,没有理论题,全部为操作题。相比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该考试其实不难,但我院学生的通过率却不是很高,显然传统方式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掌握实用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必需进行教学改革。
分层教学[1],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层次,并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按层次因人施教,最终所有学生均可以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是一个比较人性化的教学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分层教学的概念被引进我国,国内许多学者和教师进行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陆青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在高等院校实施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吴跃芳进行了分层次教学的改革实践,并总结了教学经验[3];刘利枚针对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面临的“两非起点”问题,指出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并进行了教学实践[4];王庭之对高职院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的调研与分析,认为当前高职新生计算机水平有基础但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教学改革[5]。吴刚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6]。由此可见,有必要对高职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分层教学的改革。
1 分层教学实施
1.1 新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
在新生军训期间,我们选择了旅游管理学院6个班当为分层教学试点班,对这4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分层测试,考试内容为Word和Excel应用,形式为上机考试,主要为文字录入、文档的简单排版、电子表格数据的分析,试题难度远小于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参加测试的学生的成绩分布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 测试成绩分布
图1 测试成绩分布
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有条件的中学均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新生均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但远远没有达到测试前预计的那么好。只是一次简单的文字处理的测试,结果仅有7%的学生分数在90以上,60分以下的学生占到了36%,绝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远没有达到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1.2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中学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内容”、“计算机使用熟练程序、你希望今后学习哪些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三大部分共12个问题,在对200份有效问卷进行汇总后,我们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初中(也有小部分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但许多学生们还是认为自己使用计算机的程度是:“不太熟练”或“很不熟练”,中学学习的计算机技能主要为打字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简单使用,学生们均希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进一步学习办公自动化软件的高级应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等新软件的使用。如图2所示,为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熟练程度问卷结果。
图2 办公自动化软件掌握情况统计
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应用能力测试成绩一致,均说明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不熟练,仍然需要进一步学习,并且需要教师们的悉心指导。
1.3 分层办法
按照一般公认的分类方法和学生的测试成绩,并综合学生的意愿,将参加试验的学生分成三类。
A类:分数在80以上,这类学生基本功扎实,已经基本掌握Word和Excel应用,对于他们,教学目标是进行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讲授办公软件的高级技巧。
B类:分数在60~80之间,这类学生有一定的软件知识,但掌握的技能情况一般,还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能熟练掌握Word和Excel一般应用,在此基础上,选讲新的办公软件。
C类:分数在60以下,这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很少或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需要从头开始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通过教师多指导、学生勤练习来提高技能,教学内容以基本应用为主。
分层后,学生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时,打破原来的自然班,按各自所属的类型,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班,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比不划分层次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更加方便,教师也不需要再顾及基础差的学生,同时也能够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当然,分层教学在学生管理上比较复杂,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班级,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时,原先的班级可能有另外的课程安排。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在同一个时间段,所有班级同时授课,时间安排在晚上,这样可以避免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时间发生冲突。
1.4 各层次班级的教学内容
(1)A类学生教学内容
主要讲授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即:Word 2003、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Outlook 2003这4种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学习结束后,根据学生意愿参加ATA高级或中级考试。其中,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这2种软件,除了达到考试的大纲要求外,还要求能应用到各自的专业中去,如:能使用Excel做企业数据分析、市场数据分析等,能使用PowerPoint做项目汇报等。另外,还增加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制作,设计了一些有趣动画的小项目;网页设计和制作的内容,破除了学生们对网页的神秘感,通过一些与旅游电子商务相关的网页小项目,学生们可以亲手制作出旅游相关网页。A类班教学内容和设计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A类班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2)B类学生教学内容
主要讲授ATA考试(中级)模块,即:Word 2003、 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这3种办公软件的应用。学习结束后,必需参加ATA中级考试,成绩合格。其中,PowerPoint 2003不是ATA中级考试内容,选讲该软件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PowerPoint 2003的使用,结合各自的专业,能够设计和制作有一定水平的演示文稿作品。
表3 A类班部分教学内容设计
(3)C类学生教学内容
主要讲授ATA考试(中级)模块,即:Word 2003、Excel 2003这2种办公软件的应用。学习结束后,必需参加ATA中级考试,成绩合格。任课教师在教学时,以抓基本功为主,加强课堂练习和考前强化训练,努力提高通过率。
2 分层教学成效
2.1 教学成本大大节省
目前我院专职计算机教师仅6名,除了要负责全院公共计算机课外,还需要承担电子商务专业、酒店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专业课,另外还需要教授《旅游电子商务》这门旅游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所以,每学期均需要聘请大批外聘教师来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后,因为A类班和B类班的学生无需再讲授最基本的操作,故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对教师数量需求有所下降,进而可以减少聘教师的数量,节省了教学成本。
2.2 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实行分层教师后,教师们可以集中精力辅导本层次学生的学习,不再需要同时应对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一来,工作量减轻了不少,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同时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从过去为了应付考试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 结语
通过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分层教学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因学生的学情差异,而造成实际教学中教师难以“统筹兼顾”所有学生,继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各层次的学生均不喜欢上计算机应用应用课等诸多问题。分层教学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如:《旅游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信息系统》、《SPSS统计软件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今后的高职新生,其入学时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将越来越强,高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局限于学生在中小学已经学习过的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除了教师课堂实时教学外,分层教学应注重学生课后的学习,我们计划实现一个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提供大量与课程相关的教学材料,方便学生阅读和学习。提供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等多种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通过这些新媒体技术,学生在自学时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得到教师、同学们的帮助。随着学生中智能手机的普通,利用这个平台,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受时间、地点约束,可以随时拿起手中的智能手机,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1]赵英豪.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1):100~101
[2]陆青梅.《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分层教学实践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9):112~114
[3]吴跃芳.《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次教学改革[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86~89
[4]刘利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计算机教育,2011(3):34~37
[5]王庭之.由高职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调研结果想到的[J].计算机教育,2011(3):62~66
[6]吴刚.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计算机,2013(4):39~4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of the Computer Basis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Xin-yu
(Nanjing Institute of Tourism&Hospitality,Nanjing 211100)
In light of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of computer skills of freshmen in vocational colleges,probes into hierarchical teaching reformation, develops and practices hierarch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Computer Basis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designs tree syllabi for different students,by these methods,this teaching reformation achieves good teaching effects.
Computer Basis Course;Hierarchical Teaching;Teaching Reformation
1007-1423(2015)03-0044-04
10.3969/j.issn.1007-1423.2015.03.012
王新宇(1976-),男,江苏泰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电子商务
2014-12-02
201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