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

2015-05-15成金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5年3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文明区域

李 悦/成金华/席 皛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2.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1149;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生态文明建设专栏

基于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

李 悦1,2,3/成金华1,3/席 皛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2.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1149;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在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的分析、甄别与选取,从资源禀赋、资源安全、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基于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不仅遵循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激励性与约束性相结合”、“完备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指标选择原则,还特别针对资源问题的差异特征,创新了“通用性指标”与“区域性指标”相结合的差异化指标设置,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应资源问题的区域差异状况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内涵。

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0 引言

资源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主要体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的存量、流量、开发强度与经济结构都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特征,并且资源在区域间具有较大的流动性。理清资源问题的区域差异状况,探究差异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是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认识的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1]。本文旨在对我国的资源问题及区域差异特征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设计一套适用于不同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考评提供参考,使得各地区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客观、合理。

1 我国资源问题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造成了资源的动态系统出现了诸多矛盾,各地区的资源问题也随之产生,涉及的方面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禀赋不足之间的矛盾;高开发强度和低利用效率之间的矛盾;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等,从而衍生出资源禀赋、资源安全、资源利用效率等几个主要问题[2]。

1.1 资源禀赋问题的区域差异特征

资源禀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丰裕程度及质量品质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3],其中,农业生产方式所依赖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都直接受制于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地域分布的特征,工业化的发展所依赖的矿产资源同样需要金属矿产和化石能源的有效供应。此外,资源禀赋在结构上的优势直接影响产业集聚的形成[4]。只有在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拥有相对优势的地区,才能够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我国资源禀赋在空间分布上极为不均。各类资源的分布状况以西部地区最优,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铁矿资源1矿产资源品种繁多,本文选择大宗矿产资源中的铁矿作为矿产资源的代表性矿种。分别约占全国的52%、47%、52%、37%,森林资源和水资源都占到全国一半水平以上。水资源方面,中部地区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3%,水资源相对丰富,东部地区18%的水平略高于东北地区的7%,但总体水平相对较低;耕地资源方面,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别约占19%、18%、16%,相对差距不显著;森林资源方面,中部、东部与东北地区相对均衡;铁矿资源方面,东北地区略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1.2 资源安全问题的区域差异特征

资源安全在维护区域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能够持续、有效、稳定、经济地为区域提供资源供给的能力。资源安全在时间、空间层面涉及了资源配置、要素流动等方面,并已逐渐演进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资源安全问题在区域间所呈现出的状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分析各省份资源保障状态评价结果可以发现,西部地区的资源保障程度和开发潜力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现如今,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总量需求,工业生产生活的资源保障主要依靠西部地区的出口,自身资源保障程度低使得中部、东部地区资源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要素流动方面,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流动通常在利润的引导下不断积聚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这样的流动方式虽然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带动了经济总量的增长,但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拉大了地区间资源问题的差距。此外,由于全国范围内分布着拥有不同要素禀赋及发展状况的经济中心,使得地区间的非均衡性促进了区域间要素流与资本流的产生,要素流动所产生的极化效应促使了产业的集聚,进而加剧了各地区间的非均衡发展[5]。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得东部地区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与其他地区进行交换,从而获取其所稀缺的资源,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不断改善自身的技术水平以降低产品的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但同时也造成了东部地区更为严峻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林地资源紧缺状态。此外,伴随着高科技人才及生产劳动力要素向东部的集聚,也使得中西部地区由于资本要素的缺乏和劳动力大量流失而出现了大规模土地荒芜、生产效率低下、县域经济或乡镇经济萎靡不振的现象。

1.3 资源利用效率问题的区域差异特征

资源的利用效率曾被称之为一种“新型资源”,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资源稀缺性与环境恶化现象的不断凸显,资源利用效率变得愈发重要。

东部地区随着消耗总量的增加,实现了大规模的资本积累,多数省份开始着手产业升级,并将资金投入到设备改进与技术发展事业中,通过R&D、FDI、技术进口的途径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7]。而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由于其产业结构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线建设的影响,重型化产业特征依旧明显,此外地方政府、工矿企业的利益驱使,使得资源浪费现象依旧严重。从全国各省份产业结构及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的省份全部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第三产业对资源的直接依赖性相对较小,以及工业化的主导产业已经转向加工业和技术集约型工业,使得东部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都相对较高。而以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的省份多数集中于中西部地区,由于该区域仍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之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使得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资源的粗放开采和不合理利用,进一步加剧了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与资源供给的矛盾。

2 基于资源问题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利用保护等多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主要是从资源问题的角度来探讨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2.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与构建原则

资源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指标体系构建是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主要环节。由于我国资源问题区域差异性大,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一刀切”式的指标体系显然不能公正、客观、科学地对各区域进行评价。因此,本文依据各区域资源禀赋条件、资源安全状况、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污染水平,结合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系统类型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个主要区域,针对各地区的主体特征及所出现的资源问题来构建兼具“普遍性指标”与“区域性指标”的生态文明评价维度,并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

2.2 现有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借鉴

就现有研究来看,国内学者的研究已提出了多套资源及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试图对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生态文明发展状况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其中涉及资源问题区域差异与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等几个方面,指标体系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资源禀赋、开发利用强度、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表1)。本文在考虑维度的构建与具体指标的选择时,又将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整理,对各类指标出现的频次进行了统计分析(图1),将出现频率超过30%的指标作为重点参考,为指标体系维度的构建与具体指标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表1 以资源问题为侧重点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图1 相关文献指标出现频度

2.3 指标维度的构建与指标的选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遵循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对资源问题客观科学评价,可以直观地了解资源问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状况,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分配与利用,有效解决制约各地区资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现实问题。这是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认识的基点,也是生态文明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研究的基本范畴。因此在现有的认知下,本文所构建的基于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将依据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着重以资源问题作为其发展水平的评判对象,并参考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剖析资源问题区域差异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的具体评价内容外延为资源禀赋、资源安全、资源效率、生态环境四个维度,以期实现资源安全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资源集约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的理想协调状态。

在指标的选择上,由于基于资源问题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指标较多、结构复杂、系统性强的特征,在现实研究中指标数量过少就不能充分反映评价对象的系统性特征,而指标过多则会增加数据获取和评价的难度,也会出现信息重叠的情况[6]。因此,为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应资源问题的区域差异状况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内涵,本文在设计指标体系时,不仅遵循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激励性与约束性相结合”、“完备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指标选择原则,对相关指标进行了取舍,还特别针对资源问题的差异特征,创新了“通用性指标”与“区域性指标”相结合的差异化指标的设置。

资源禀赋状况评价指标的选取,需要重点考察由自然地理条件及历史条件不同所造成区域间资源分布的差异状况以及资源质量的总体现状。主要从水资源、土地资源、林地资源、矿产资源四个方面出发,依据地理、保障程度等层面展开评价。资源安全状况评价指标的选取,需要重点考察各地区资源基础保障状况及与生态文明发展建设密切相关的主要资源要素高效利用、各地区资源自给率及对其他地区转移性贡献水平。资源节约利用状况评价指标的选取,需要重点考察各地区与生态文明发展建设密切相关的主要资源要素高效利用、循环利用的情况及产业结构对资源利用效率产生的影响。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需要重点考察生态环境的破坏状况、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及现阶段生态环境的治理状况。基于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基于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3 结语

不同的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使得我国各地区资源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资源问题及其区域差异特征已经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落实生态文明指标测评,必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逐步提高。本文所构建的基于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对我国资源问题差异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先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兼顾指标的选取原则,所构建的兼具通用型指标与区域型指标特征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其对全国各地区资源问题评价更具公正性与合理性。此外,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一项复杂、具有探索性的工作,涉及领域包括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各个方面,现有的研究仅涉及了资源问题单个方面,在后续的拓展工作中,将兼顾能源、生态、环境几个方面,对各领域的指标进行综合的甄别与取舍,以期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1]陈军,成金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回顾与展望[J].理论月刊,2012(10):140-145.

[2]张复明.资源型区域面临的发展难题及其破解思路[J].中国软科学,2011(6):1-9.

[3]Papyrakis E, Gerlagh R.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6,51(4):1011-1039..

[4]成金华,吴巧生.中国矿产资源经济研究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36-40.

[5]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33-44.

[6]曹桂全.中国地区差距变动的系统分析与地区政策选择[J].中国软科学,2001(12):88-92.

Research on Index Systems to Underpin Ecological Progress Based on Regional Differences Regarding Resource Problems

LI Yue1,2, CHENG Jinhua1,3, XI Xiao2
(1. Research Center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2. Key Laboratory for Assessing Bearing Capacity 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of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1149, China; 3.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This paper has built the index systems to underpin ecological progres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regarding resource problems from the aspects of resource endowment, resource security,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besides remaining the committed to the principles for the choice of indicators, these are: the combination of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the combination of incentive and binding, the combination of completeness and operability, especially, this paper has initiated the differentiation index set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mmon indexes and regional indicators in light of the differences for resource problem. As a resul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an reflect well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relating resource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resource problem; regional difference; ecological progress; index system

F062.2;F062.1

C

1672-6995(2015)03-0029-04

2014-10-16;

2014-12-0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040);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KS045)

李悦(1987-),男,河南省郑州市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学。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文明区域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请文明演绎
分割区域
漫说文明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对不文明说“不”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区域发展篇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