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选择 青春无悔

2015-05-15刘静

新商务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隆德李丹二中

本刊记者 刘静

青春的选择很多,对于年轻的李丹来说,选择以大山为青春的底色,热心大山深处的教育事业,也是一种选择。短暂的生命里,她用自己的激情和梦想,诠释了青春的另一层意义

2008年2月25日,清晨刚过,宁夏隆德二中的校园里已经是书声琅琅。孩子们在晨读中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画面切换到三千里以外,因化疗而面容憔悴的李丹躺在病床上,一再地叮嘱身边的父亲,无论如何,一定要继续资助隆德山区的两个女孩子完成学业。

“李老师,我是赵艳……”,在得知李丹生病的消息后,小艳忐忑不安地发出了这条信息。

“我现在不方便接听电话,卡里的钱记得要去查,要好好学习。”病床上的李丹回复道,一旁是随着她每次呻吟而潸然落泪的父亲。

“老师,您要好好保重,您一定会康复的,相信您一定会健康地来看我们。”远方孩子滴落的泪水模糊了手机屏幕。

“放心,我想念你们可爱的笑脸。”李丹哽咽了。

一个是来自远方的惦念。

一个是对花季少女的承诺。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年时间;虽然,远隔千里,但真诚地朝夕相处,没有隔开两个分离的心。牵挂,把她们紧紧地拉在了一起。

那里有更多期待的眼睛

时间定格在2006年9月,这一年,在福州第十八中学工作刚满两年的李丹,瞒着父母追随着闽宁对口帮扶的队伍来到了宁夏隆德。李丹支教所在的地方,位于六盘山西麓,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的边远地区,也是闽宁对口扶贫重点帮助的乡镇。这里土地贫瘠、干旱缺水、天气寒冷,到处是破旧的土房子和黄土砌成的墙,禾草铺成的屋顶好像随时都会被黄土高坡刮过的风吹走,比鲁迅笔下的荒村更苍凉。一百元钱,往往是大多数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生活更是饥一顿饱一顿。

李丹随着福建赴宁夏山区八县的挂职干部过来,在这里开展支教服务,教授初一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

来这里之前,作为独生女的李丹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父母。北方干燥寒冷,除了要克服浓厚的思乡之情,李丹还要努力适应这里不一样的气候和饮食。

由于李丹的专业并不是历史,所以为了教授好这门课,她常常在深夜熟读大量课外教材,参阅各种历史书籍,并详细编写每节课的教案,以确保在短短的45分钟内将课本以及课外的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课余时间她还常常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唱歌,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年轻的小老师。

回忆起这位老师,已经走进大学的赵艳说:“李老师上课的时候,我们都很快乐,讲课时的她最美”。

“李丹老师讲课很有感染力,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爱。”时任隆德二中德育处主任的李瞿鹭老师说。

支教期间,她只回过一次家,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辅导功课。山区的孩子求学不易,由于贫困落后,稍大的男孩子往往辍学外出打工,女孩子们则早早嫁人。这里学生的流失率很高。为了尽职尽责,传递爱心和温暖,李丹还利用周末时间,穿塬越沟去家访。最远的要翻过三座大山,步行几十里山路。每次看到那些贫困家庭的学生一副饥肠辘辘的样子,李丹都会情不自禁把身上的钱悄悄地塞给学生,并请他们吃饭。

山里的孩子都很朴实。有一次,李丹请班上的贫困生王彤吃饭,但羞涩的王彤怎么都不肯,直到李丹逼着他,这才吃下去。据和李丹一起支教的同事回忆,那顿饭王彤吃得很饱,宛若久旱的禾苗沐浴雨露。小小的一块排骨,但却在孩子们心间洋溢着爱意的温暖。

也许是女孩子的细腻,也许是生活在城市里,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地触动着这个年轻的女老师,尤其是那一双双单纯又渴望的眼睛。

在日记里,李丹写道:这里条件很艰苦,工作也不轻松,却很充实,也很快乐。每次听到他们喊我老师的时候,我都很感动。同时,我也知道自己责任重大,我要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成为宁夏娃们的历史老师,告诉他们书本上的知识和大山外精彩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我要尽我的力量让山外面的人了解在遥远的宁夏山区,还有这样一群穷苦、懂事、需要帮助的孩子,要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自由地追求前途。

对于很多人来说,上学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对于大山里面的他们,上学却是可以指望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

孩子们太苦了

初到隆德二中时,李丹24岁,像很多年轻的女孩一样,也喜欢吃零食。家里常常会寄来她爱吃的肉松、烤鱼片。每次,她都会留下来分给孩子们。

“她总说,那里很多孩子从来没吃过这些零食,看他们吃比自己吃更开心。”李丹的父亲李圣康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当然,除了零食,李丹还常常塞钱给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并资助了两个女学生。

赵艳是其中一个。

2006年秋的一个下午,家访,李丹和学生赵艳手挽着手,沿着落满黄叶的山路,说说笑笑地来到了赵艳家。看到小艳家庭现状的那一刻,李丹愣住了。小艳的父亲在她8岁时因车祸去世,抛下他们姐弟三人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依靠耕种一亩地维持全家的生活,供给姐弟三人上学,生活非常艰难;小艳继续读书也就成为了奢望。

那个夜晚,李丹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她仿佛在夜里看见了赵艳期盼的眼睛。

第二天,李丹将一张农行卡交给了赵艳的母亲,并告诉赵艳说:“好好学习,其他的事不要操心,有我呢!”

此后,这张卡上每年都会打进一笔汇给赵艳的学费和生活费。

生活同样艰苦的还有一名叫做王巧林的高中女生。巧林的父亲因为腿部骨折失去劳动能力,全家的生活和姐弟两人上学的负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人身上。王巧林在二中上学,生活费没有着落。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 李丹先后两次为王巧林资助100元现金。借着父亲来隆德看望她的时候,李丹又把王巧林的学习和家庭情况介绍给了同是教师的父亲李圣康,并动员父亲予以资助,父亲当即资助王巧林500元现金。

李丹工作过的隆德二中新校址

2006年年底,李丹借着寒假返乡之机,再次发动福州第十八中学师生为宁夏贫困山区教育捐款。

临近高考,面对沉重的学习负担, 王巧林感到无所适从。李丹这个大姐姐又一次像天使般出现在了她面前,又是鼓励,又是开导。

“这都是李老师给我的,这衣服不仅暖身还暖心啊!李老师和李伯伯一年中资助了1500元钱,帮我解了燃眉之急。她的一封封信、一句句教导的话真是点拨了我,打开了我心中烦恼的疙瘩。”王巧林指着身上的棉袄、毛衣哽咽着说。

从2007年开始,李丹和父亲每年按时资助两个女孩子3000多元,即使李丹支教期满回到福州原单位,书信和汇款也从未间断。

李丹的爸爸回忆说,李丹很懂事,寄回家的信很少提及自己的生活,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讲述山里孩子的苦。即便是在生病的时候,她也不忘她那些山里的孩子。

小艳的学习资料是李丹结束支教后专门为她寄来的,伴随着的还有殷切的问候。

小林身上的毛衣、棉袄是李丹买的。山里的冬天冷,李丹的衣服深深地温暖着小林的心。

最后的时光

老旧的墙上挂的那幅照片,是她留给亲人最后的一张照片。

高一(10)班的物理课,是她在自己最爱的讲台上讲的最后一节课。

在支教期满回到福州第十八中学一年后,2008年1月13日,李丹被确诊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住进了协和医院接受治疗。

她清秀的脸庞因为严重的口腔感染和呕吐,开始肿胀变形;曾经乌黑的秀发也因为化疗开始脱落。承受着病痛折磨带来的巨大痛苦,李丹,依然牵挂着自己的工作和在宁夏支教时教过的那些学生。

每次有学生前来探望,李丹总是报以灿烂的笑容,打出“V”的胜利手势。1月27日,刚刚做完第一次化疗,福州第十八中字学高一(10)班的学生们便来探望李丹,并送上了大家亲手折的1001只千纸鹤和1001颗幸运星。当同学们询问老师病情是否好转时,李丹却转移了话题,叮嘱班上的同学:“办公室的钟坏了,马上要开学了,你们谁抽空去买一个换上。”

那边,远在3000里以外隆德二中的孩子们得知了李丹的消息后,个个泣不成声。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过年了, 斜靠在病床上,李丹虚弱地对父亲说:“你给小林她们寄点好吃的。就说我忙,没时间给她们写信了。”

一次次折磨人的化疗,李丹都熬过去了。三期化疗结束后,紧接着就是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对。然而,更换骨髓需要花费四五十万元,还不包括后期的治疗费用。得知医疗费昂贵,李丹平静地说:“得了这个病,家里要花很多很多钱,那就没办法资助隆德的两个孩子继续读书了,希望媒体帮帮忙,让好心人帮帮两个小孩。不读书,他们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大山,还得穷下去”。

2008年9月2日,李丹告别了她仅待了28年的世界。

在李丹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当年和李丹同赴宁夏支教的王华老师播放了一段来自宁夏隆德二中的录像:

整齐的校服,黝黑而稚嫩的面庞,那高原地区特有的红扑扑的脸颊,质朴而浓重的西北口音,一张张投入捐款箱中被叠得平整的毛票,和孩子们脸上无法言喻的悲伤……

这是李丹最熟悉不过的孩子们,李丹最牵挂的隆德二中。千山万水,是孩子们对李丹眷眷的心,拳拳的爱。

搜索关于李丹的信息时,记者看到了一个学生专门为李丹建立的贴吧,里面有这样一段留言,它模糊了记者的双眼:

“李丹老师,我曾经是你的学生,记得你对我的教导。我曾经考试成绩下滑,你多次找我谈话,鼓励我相信自己会考全班第一。我做到了,进了个不错的大学。我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你,你却走了,我好难过。一切都还历历在目,为什么你却这么早走了?命运太捉弄人,希望你的家人别再难过,他们会为有你这样一个好女儿而骄傲,我为你是我曾经的班主任而自豪!我爱你,我永远的好老师!”

猜你喜欢

隆德李丹二中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顽皮的小雨滴
康巴土司家族书写的历史寓言——以《布隆德誓言》《康巴》为中心的考察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A Brief Analysis of Embodiment of Creative Treason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Brief Analysis of Embodiment of Creative Treason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AnAnalysisofFeminisminJaneEyre
世界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