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知识经济结构促进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

2015-05-14刘瑞韩学广

前线 2015年1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京津冀园区

刘瑞 韩学广

知识经济是知识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知识产业(或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首都知识经济先后经历了快速发展、重点提升和优化转型等主要发展阶段,目前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先导、教育和研发为基础、文化创意产业为重要支柱的产业格局。

首都知识经济的优势与不足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北京2013年知识城市竞争力排名第一,保持了2012年的排名。从知识经济的发展基础来看,截至2012年,北京共有高等教育校数(所)179个、研发机构288个、科技活动人员65万人、研发人员32万人,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3.5%,不断接近4%的国际水平;研发经费1000万元,研发强度达到5.95%。从知识经济的主要产出来看,2013年,北京专利申请量123336件,授权率达50.8%;各类技术合同62743项,成交总额2851.2亿元,增长1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04年至2014年增加了近2.4倍,软件信息服务业2006—2010年均增长21.6%,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2013年增加值达到1268.4亿元,文化创意产业2012年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占地区生产总值12.3%,仅次于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

不过,我们同时也应看到受市场化水平、区域合作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首都知识经济产业结构在发展中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表现在: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均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传统优势领域增速趋缓,新兴领域产业化发展较慢,软硬件平台化协同发展能力不足。第二,园区产业定位严重同质化。中关村园区建设多是填补城区发展短板,各园区没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和品牌,产业雷同严重和重复建设普遍存在。第三,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一区十六园”中,处于中心城区的园区产业层次高、企业数量多、集聚效应强,而处于边缘的园区发展则无法相比。信息服务业68.96%集聚在拓展区,且呈现出上升趋势。高等教育资源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区的西北和东北地区,南城则严重缺乏和产业布局相衔接的高校。第四,京津冀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尚未形成。从区位上和价值链环节来看,三地完全具备开展产业合作和产业转移的条件,但长期以来京津的竞争远大于合作,京冀产业转移也未取得实质进展,至今三地高效合理的产业价值链分工尚未形成。第五,产业集群对津冀经济辐射力较弱。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极化”和“虹吸”效应仍很强大,产业集群对津冀经济辐射力较弱,集中体现在各种资本、技术和人力向北京流动。第六,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能力相对不足。文化产业和现代科技融合不足,创意不够,导致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优化首都知识经济结构的路径

知识经济是首都资源禀赋优势的集中体现,知识密集型产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导产业。破解首都发展中人口过度膨胀、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污染加重三大难题,必须对知识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基于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市场化程度、资源禀赋等因素,优化首都知识经济结构可通过以下路径实现:

一是加快产业价值链的整合与创新。优化首都知识经济结构,不能再采用“增长极”的发展模式,而应构筑和延伸京津冀三地产业价值链。通过对不同园区现有产业整合与归类,找准园区产业发展定位,突出园区产业特色,形成分工合理与团结协作的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等产业链关系。

二是加快产业的均衡布局与协同发展。优化首都知识经济结构,要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要求,将首都部分知识产业适度向津冀转移,在空间区位上合理匹配,形成互补错位、合理高效的产业格局。北京应以发展创新型知识信息服务业为主,并大力发展同国际接轨的高科技新兴信息服务业,形成自己的信息服务品牌。天津应以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生产型信息服务业为主。河北应重点加快推进石家庄卫星导航产业基地、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唐山工业软件园和保定、廊坊、秦皇岛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等行业,推动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是彻底淘汰低端产业和高污染制造业,加快发展高端产业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对于传统制造业如炼油、水泥、炼焦、铸造、陶瓷、混凝土搅拌、非金属矿采选、燃煤设施、建筑渣土烧结砖、沥青防水卷材、木质家具制造等高污染、高能耗工业项目,我们要彻底淘汰。对于传统制造业如机械装备、汽车制造、化工和轻纺等行业,要广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特别是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更新生产工艺,提高科技含量,减少甚至杜绝污染;延伸传统制造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依托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是优化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空间布局,实现内涵式提升。首都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的最大问题是空间布局不均衡,分布过度集中和过于分散同时并存,进而带来不同程度的区域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为此,通过设立分校、建设新校区和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向河北部分县市转移首都部分高等教育资源,适当迁出部分北京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以实现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区域共享、首都人口和功能疏解,减轻北京城市承载力。同时,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大力推动三地高等教育走内涵式提升发展之路。首都高等教育要重点朝着综合研究型大学发展,天津高等教育要重点朝着应用教学型大学发展,河北高等教育要重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三地在高等教育资源空间转移和配置上适度开展合作。

五是加快建立京津冀三地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创新联盟。北京拥有天津和河北无法相媲美的科研、教育、交易市场等优势,津冀要合理利用北京的科研优势,通过与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共同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地区科技进步。

六是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提升“双轮驱动”发展的软实力。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实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是首都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规划布局,打造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巩固提升北京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加大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等跨行业融合创新的速度,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价值;构建高效的文化传播网络,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叶再春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京津冀园区
知识经济背景下优化企业法务体系问题及改进对策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评价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京津冀协同发展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创新网络活动对大中型企业研发绩效动态影响研究